学术投稿

浅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的临床疗效观察

谌彦

关键词:心肌梗死, 左卡尼汀, 心律失常, 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左卡尼汀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6月1日-2011年11月30日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病例,将80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及急诊 PCI 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及再灌注治疗后,加用左卡尼汀,对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以及于阿替普酶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入院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患者85例,分为阿替普酶组以及尿激酶组。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NIHSS 在3 h、24 h、7 d NIHSS评分以及3个月后MRS评分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并发脑出血,牙龈出血等并发症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与阿替普酶比较,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效果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出血并发症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范铁平;彭道勇;王晓东;王茂湘;王苏平;赵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术后肺梗塞21例体会

    目的:总结手术后肺梗塞预防的经验。方法:对21例肺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梗塞患病率明显下降。结论:肺梗塞死亡率高,肺梗塞重在预防。

    作者:赵丙生;郭朝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与疗效探讨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方法与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部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我院医疗人员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已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在血压的改善状况与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高血压患者行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使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阐述妇产科术后的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满足妇产科产妇的心理需要,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玉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71例鼻腔分泌物PH值测定结果分析

    鼻腔酸碱度和鼻腔中炎症变化有较密切关系。为了给鼻腔用药提供一定条件测定了部分门诊病人鼻腔PH值的变化情况。

    作者:梁琰;仝宝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孕中晚期孕妇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指导意义

    目的:分析孕中晚期孕妇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指导意义。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2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10例先兆早产孕妇,11例早产孕妇以及199例足月分娩孕妇,对所有孕妇进行宫颈长度以及宫颈指数的测量,并分析早产与宫颈长度和宫颈指数的关系。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先兆早产组平均宫颈长度相比足月分娩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的平均宫颈指数以及平均宫颈长度均与足月分娩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早产组与先兆早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宫颈长度是早产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宫颈指数配合,能够有效对孕妇早产进行预测。

    作者:于亚辉;王海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忧药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忧药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方法:对照组:(50例)用红花注射液20ml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方案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枕枕头。结果:治疗组显著好转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无忧药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及预防作用。

    作者:何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残胃癌与早期近端胃癌治疗及预后多因素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残胃癌与早期近端胃癌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共23例残胃癌患者与100名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对流行病学数据、治疗方式及组织病理结果等的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和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与38.6%,结果无显著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胃肠结合部的空肠浸润与残胃癌的愈合关系密切。结论:残胃癌与早期近端胃癌愈合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利;陈全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患者112例,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指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病患的临床护理中于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较单纯的围术期常规护理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秦龙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对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4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治愈出院。

    作者:王兆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姑息病人的善终护理服务

    善终服务在国外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院服务日趋需求,在国内各省市三级甲等医院也相继开展姑息病人善终服务,使临终病人安详离开人世,我院姑息治疗科自2012年9月成立已为459例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深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病人家属满意,现将我科善终护理服务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扎依拉·哈米提;齐媛媛;付路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92例无糖尿病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和9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疾病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和肝肾功能损伤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检测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脑梗塞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结论: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这两项结果的水平对冠心病和脑梗塞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作者:李晓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目的:评估门诊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门诊外科60岁以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及非肿瘤患者术前进行调查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分为外科肿瘤组、非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外科肿瘤组GDS评分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非肿瘤组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门诊老年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在就诊流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时鸿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并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在47—95岁之间,平均77.2岁。34例中有26例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病,8例合并有一种内科疾病,骨折按AO分类标准:分31—A1型13例,31—A2型15例,31—A3型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术中失血约50—150毫升,平均80毫升,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无感染、无深部组织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头切割、无髋内翻畸形及PFNA松动及折断。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82.3%。其中,30例伤肢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4例虽能行走,但是留有肢体疼痛。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庆凯;杨光;马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早期保健的社区健康服务措施及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早期保健的社区健康服务措施及影响。方法:对本社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登记的婴幼儿进行抽样,选取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实验组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施以社区健康服务干预,比较两组儿童智力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差异。结果:实验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与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头围、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加强儿童早期保健社区健康服务干预,有助于保证新生儿智力与体质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卢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在肾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24小时尿标本留取正确率偏低的问题。方法: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由科内护士自愿组成“豆瓣圈”,活动主题为“提高24h尿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活动目标、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小时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由84.4%升至93.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24小时尿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程海荣;朱晓娜;颜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性,为ICU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调查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0例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菌学结果及其耐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主要分离出五种菌:大肠杆菌(45.53%)、铜绿假单胞菌(22.15%)、肺炎克雷伯菌(16.67%)、鲍曼不动杆菌(10.75%)、阴沟肠杆菌(3.39%)。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14%和21.98%,其余抗生素的耐药性达到35.29%~100%;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平均耐药率较低,约为30.7%~44.82%。结论:加强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菌学分析和耐药性分析,能够准确的了解菌株的构成及其耐药性,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黎艳;张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感染科护士的培训体会

    目的:激发护士的职业自豪感,提高护士的素质。方法:积极引导、专科培训、应急演练、ICU培训、品管圈活动。效果:护士的素质显著提高,职业自豪感和团队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作者:贺英华;石宗菊;郑爱华;石茜;冯钰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通用模板实时PCR法对YMDD突变的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突变的检测与监控。方法:通过运用通用模板和Taqman探针,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YMDD突变的实时PCR的方法,通过I反应,V反应,和对照组的C反应,可以检测到YIDD,YVDD突变,以及HBV的总量。当ΔCt <3.5时,即可确认突变存在。含有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YMDD变异株的质粒经过梯度稀释,并进行检测验证。本研究对16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一致。结果:检测范围可至103拷贝/ml,并且可以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在163例样本中,有51例可以检测到耐药突变。结论:这种通用模板实时PCR方法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的YMDD突变的定量是快速准确的,可以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控。

    作者:石铭;王楠;韩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9-2012年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保证防治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小学生对包虫病及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0%提高至98%,行为正确率由38%提高至98%;成人对包虫病及防治知识知晓率由30%提高至96%,风险行为改正由30%提高至95%。结论:平罗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长期坚持。

    作者:郑博;王晖;陆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