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的研究

夏莉

关键词: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制度, 医疗卫生服务, 看病难, 看病贵, 居民就医, 中共中央, 近期目标, 费用负担, 城乡居民, 长远目标, 新华社, 全覆盖, 国务院, 群众, 民生, 困扰, 安全
摘要:“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困扰着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1]。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30天体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生后30天婴儿的体格检查,了解新生儿生后30天的体格发育情况,为科学制定儿童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生后30天体检的545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和体格健康状况检查。结果:本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81.1%,混合喂养率为14.3%,人工喂养率为4.6%。与出生时相比,体重、身长增加值男婴平均为1.38±0.54kg和6.64±1.18cm,女婴平均为1.45±0.62kg和6.15±±1.34cm。其中发现疾病湿疹68例、黄疸22例、小儿消化不良6例、脐疝3例、血管瘤3例。结论:注重30天婴儿的体检,提高儿童保健水平。

    作者:郭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沟通协作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显得日益重要。而沟通和协作又是营造和谐良好人际关系基本的要求和技能。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已渐渐渗入到整体护理中去。医疗护理作为一种特殊而敏感的职业岗位,沟通协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的工作是整体性、协作性非常强且富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劳动,而手术室作为医院一个重点特殊部位,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不仅限于简单的手术配合,还需要精湛的技术和灵活的沟通技巧,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医生、患者、手术室工人及相关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成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的前提。能使患者及家属能坦然面对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达到康复出院的目的。现浅谈沟通协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邹向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为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的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效果。结果:21例患者治愈19例,未愈合2例,创面愈合时间为68d—280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坏疽性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兆君;邓皓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咖啡酸片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64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2例,治疗组给予咖啡酸片口服0.3g/次,3次/天,疗程2周,对照组口服利血生片20mg/次,3次/天,疗程2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上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升白细胞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升白细胞有效率为34.4%,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咖啡酸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较少有很好的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启均;曾祥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术后复苏期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开展介入封堵术的先心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复苏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2%,干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心病的复苏期间容易发生多种不良事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手术治疗的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使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另一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推广和临床使用。

    作者:汪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癫痫康复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小儿癫痫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根据医嘱,每天早晚各1次口服奥卡西平。在原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中药调治、穴位按摩、中药药膳、运动康复及情志调护等。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通过研究比较分析得出,治疗组的合格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并且在患儿出院以后随访的8个月中,对照组的发作癫痫例数和次数也都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在标准评定得分中,优、良和合格等指标上都明显低于治疗组患儿,对照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明显不同(P<0.05)。由此看出,针对癫痫患儿针对实施性生活护理、中药调治、穴位按摩、中药药膳、运动康复及情志调护等综合康复干预,对癫痫预后有明显影响,能显著提高疗效和生活品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城区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45岁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评估本地区的糖尿病现状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9个社区中,以户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5岁的居民5733人进行调查,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现2型糖尿病病例共984人,患病率17.2%,其中男性343人,患病率17.4%,女性641人,患病率17.1%。男女分别按年龄分组其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主要危险因素为肉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冠心病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腰围和收缩压升高。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针对危险人群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玉翠;张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地西泮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地西泮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受术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行人工流产、无手术禁忌证正常早孕妇女60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丙泊酚联合地西泮10㎎静脉注射,丙泊酚用量根据体重2㎎/㎏,对照组仅用地西泮,观察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宫颈扩张度、人工流产综合症及术中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扩张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靠,对受术者无不良影响,是安全可靠方便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作者:张淑霞;王玉珍;李桂云;苏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并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在47—95岁之间,平均77.2岁。34例中有26例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内科疾病,8例合并有一种内科疾病,骨折按AO分类标准:分31—A1型13例,31—A2型15例,31—A3型1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切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术中失血约50—150毫升,平均80毫升,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无感染、无深部组织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头切割、无髋内翻畸形及PFNA松动及折断。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11例,良:17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82.3%。其中,30例伤肢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4例虽能行走,但是留有肢体疼痛。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张庆凯;杨光;马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物经济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泛指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中的应用科学。具体地说是将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中,结合药物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医院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做好临床药学服务、使药物治疗达到好价值效应,解决药学工作中“安全、有效、经济”中的“经济”问题。

    作者:熊晓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的:研究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150例,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养胃汤加减,研究经症状与体征、胃镜、病理组织学、幽门螺杆菌检查比较,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魏六栓;左丽萍;郑广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已成为高血压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现将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如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膳食指导、体重控制干预、遵医行为干预、运动锻炼干预、起居干预、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解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分输血与安全输血浅谈

    输血医学:输血医学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开发、应用、研究,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性的学科。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医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陈旧的输血观念也得到了更新,由之前的输全血到现在的成分输血,不断地树立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节约用血的新观念,缓解目前出现的用血紧张的局面。

    作者:覃碧静;曾德理;周春浪;覃宜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经外周留置针输液至静脉炎22例护理及预防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经留置针输液至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发生的22例静脉炎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和护理对策。结果:22例静脉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全部痊愈。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魏洪娟;郑净洁;周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相关技术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介绍一下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治疗的药物。

    作者:石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脑溢血的急救

    脑淤血已经成为威胁当代老人的首要杀手之一。所以,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医院及家人的脑淤血急救措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徐绍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方法: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出口处定期检查评估、早期识别和处理。结论:59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2人(4%),腹膜透析管技术成活率100%。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对腹膜透析置管患者进行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期随访,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后果的关键措施。

    作者:陈海燕;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及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重度BPH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及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重度BPH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我科2011.1-2013.12重度BPH患者67例,分别予PKEP、PKRP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量、远期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大尿流率、残留尿量(RUV)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以期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度BPH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PKRP在IPSS、生活质量、残留尿量、大尿流率的改善方面从远期结果观察而言与PKEP并无明显差异,但PKEP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PKRP,且切除腺体量明显高于PKRP。结论:PKEP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肠高危腺瘤和低危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完整的大肠息肉病例772例,其中腺瘤性息肉病例412例,将腺瘤性息肉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分析大肠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结果:腺瘤性息肉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年龄、性别方面,大肠高危腺瘤性息肉与低危腺瘤性息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分布部位上有差异。大肠息肉的癌变率随体积增大而增高。分叶息肉的癌变率明显高于无分叶息肉。三种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结论:结肠镜检查时要注意探查全结肠,直径>2.0cm、分叶、腺瘤性息肉所含绒毛成分高都是大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

    作者:蒋爽;冯常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