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护理

陈海燕;陈娟

关键词: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方法: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管出口处定期检查评估、早期识别和处理。结论:59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2人(4%),腹膜透析管技术成活率100%。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对腹膜透析置管患者进行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期随访,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后果的关键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干休所丧偶后老人的应激期心理问题及干预

    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作者: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告知在疼痛发作时服用止痛药物,而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综合疼痛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疼痛护理的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作者: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补益肺肾法对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补益肺肾法对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益肺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8%,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予以支气管哮喘患者补益肺肾治疗,疗效显著,并可有效的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神科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快节奏的提上日程,使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科知识及娴熟的专科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及永恒的爱心,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及临床综合能力。然而,由于精神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繁琐而特殊的工作性质、微妙的护患关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服务质的提高与发展。现深入分析我科多年护士的压力源,总结其应对措施,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服务、心理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伍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并了解影响疾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124例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进行比较,对患儿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儿每天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蛋白质和热量的不足,钙、铁、锌及维生素A、C、D、B族摄入均不足,病儿生长迟缓、体重过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是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因素可减少慢性迁延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98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共施行198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叶三大结构切除顺序无固定模式,以手术方便安全为准。结果:19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转开胸6例。手术时间220.2±15.6min,术中出血160.4±43.0ml,每例清扫纵隔淋巴结3~7组。术后拔管时间4±2.2天。术后病理:腺癌124例,鳞癌65例,腺鳞癌8例,肉瘤样癌1例。1例Ⅲ期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亡,其他197例患者随访2~24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拔管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在肺癌治疗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许剑扬;李建新;赵志龙;薛洪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易误诊误治,应采用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CVA注意首先辨虚实,其次分发作期及缓解期。

    作者:莘蒙蒙;冯全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2年甘肃省永登县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

    目的:调查永登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漏报情况。方法:依据《甘肃省传染病居民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结果:调查抽取了5个乡镇5个行政村4130户13645人。查出传染病确诊病例86例,漏报15例;疑似病例22例,漏报22例;合计漏报37例,漏报率43.02%。结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乡村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监督检查力度,疾病控制中心加强业务指导,做好宣传工作,减少传染病漏报。

    作者:刘万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内安全护理措施初探

    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段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昌吉市公共营养教育效果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昌吉市公共营养教育对成年居民营养素养的影响。方法:应用营养教育效果评价问卷对昌吉市城乡成年人群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昌吉市城乡居民均有一定的营养知识素养,多数问答项回答正确率在60%~80%,对早餐和牛奶的认识好,正确率达85%。结论:昌吉市公共营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彦明;王先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0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性的阴道感染情况。方法:对20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生理盐水湿片法与美兰染色法镜检霉菌,滴虫,线索细胞。结果:对2000例患者做阴道分析物结果分析,检查出患者阳性标本共1050例,总阳性率为52.5%,在这1050例病患中有酵母样霉菌性阴道炎500例、检出率为47.61%;滴虫性阴道炎350例,检出率为33.3.%,线索细胞感染200例检出率为19.04%,950例未见异常,占总人数的47.5%。结论:白带常规检查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出其致病因子,妇女生殖道白带检测出的炎症以霉菌和细菌性阴道炎为主,其中酵母样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女性定期到医院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田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髋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方法:对80例经临床明确要进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40例。分别进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80例进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治疗效果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8)。经过平均1年的随访,实验组研究对象在Ganland和Werley评分(缺陷失分)均好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全髋置换术的治疗方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些。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作者:郑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一共收治了1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64/68)、79.4%(5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DS 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进行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曼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急性腹痛首发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对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认识,帮助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胆囊炎2例。误诊时间为2~18h,平均10h。所有患者经8~15h正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酮体转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得到纠正。腹痛随之完全缓解。结论: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与急腹症等相混淆,临床医师应对该类患者提高认识,加强病史询问、全面体检、加强血糖监测,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郝慧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支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能量损伤致四肢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A和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0~64岁,平均33.48岁。ⅢA型31例(胫腓骨19例,股骨10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ⅢB型5例(胫腓骨4例,肱骨1例)。结果:36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骨折正常愈合,5例出现针道感染,拆除外支架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慢性骨髓炎,经过病灶清除治愈,6例骨折延迟愈合。软组织经VSD护创,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面均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生命征平稳后急诊行清创,骨折外支架固定,软组织经过多次清创,VSD敷料护创,植皮,部分骨外露患者经邻近皮瓣转移,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杨正杰;沈洁;肖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对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实验组的进行治疗的时候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在进行治疗的使用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比较好的疗效。实验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的有48例,对照组则为32例,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疗效,而且患者术后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立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工”字型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ICU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急救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它的发生率是衡量I CU 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固定不妥,易引起气管插管脱出、移位,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者,甚至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同时,也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本文对ICU插管患者改进固定方法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杰;宋艳;李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发生异拔管18例,占拔管总例数的8%;分析原因依次为: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及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情况,是降低非正常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护理对策。

    作者:李玲;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应用氨酚羟考酮片的镇痛效果评估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氨酚羟考酮片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氨酚羟考酮片组30例,术前2 h 氨酚羟考酮组患者每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1粒,6~8h用1次,术后6h 禁食禁水期过后再次给药,每次1粒,3次/d,术后3~5d 视病人疼痛情况停药;镇痛泵组30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维持至术后第2天。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12、24、48、72 h 的VAS 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镇痛药物援助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泵组术后6、12 h 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氨酚羟考酮片组(P<0.01),术后24、48及72 h 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氨酚羟考酮片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其镇痛效果并不优于镇痛泵。

    作者:唐莹;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87例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者78例(89.66%),其中动脉粥样硬化75例(86.20%),心源性脑栓塞10例(11.49%),病因不明者2例(2.30%)。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酗酒、TIA 病史等。经治疗基本痊愈45例(51.72%),显著进步17例(19.54%),进步15例(17.24%),无变化10例(11.49%)。结论:老年人脑梗死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常见。以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等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伍书元;杨冰洁;张钦林;杨剑文;杨期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