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莲花;金哲虎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9月对41例胫腓骨骨折进行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其术后及康复指导护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均8~12周临床愈合,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性愈合34例19周,5例28周,2例35周,无一例发生如针孔感染、支架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胫腓骨骨折进行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做好病情观察;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针道感染的预防和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21例,其中11例患儿增加了早期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另10例患儿仅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住院时间、静脉综合征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治疗中双向格林术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护理增加早期干预的具体措施可降低静脉综合征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与死亡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并促进康复。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注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体位指导。结果: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183例病例进行评估,评定出优、良、可,统计总有效率为91.8%。结论:加强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和指导可减少胶原酶溶解术的病发症的发生。
作者:曲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实验组的进行治疗的时候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在进行治疗的使用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比较好的疗效。实验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的有48例,对照组则为32例,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疗效,而且患者术后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立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410例胎儿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符合率及二维及三维图像提供的畸形部位、形态改变的准确性及直观性。结果:发现胎儿体表畸形30例。二维超声能肯定诊断并与产后诊断相符的有18处(60.0%),实时三维超声为26处(8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优于单纯使用二维超声,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的一个可靠手段。
作者:张丽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患者治疗2周后神经缺损程度、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3个月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缺损评分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3个月病死率与参考组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时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脑部神经缺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运涛;喻敬国;刘沛涛;张亚磊;杨晓峰;乔景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带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手部皮肤缺损效果。方法:根据腹部超薄带荐皮瓣修复临床54例手部皮肤缺损的愈后情况比较功能及外形。结果:术后所修复的创面丰满,质软,外形美观,功能灵活,术后不遗留新的功能障碍。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简便,皮瓣成活佳,断蒂时间早,无需吻合神经血管,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没有肌皮瓣的外观臃肿和易引起供区功能障碍等弊端,手术时间短,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皮瓣成活率高,术后易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作为承担着学校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职能,保证师生员工防病治病,以保障教学科研,稳定教学秩序的高校校医院,需要建立与高等教育及杜会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2009年4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2009年11月驻长沙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正式启动,我省高校校医院改革也逐渐发展深入。但目前高校校医院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医疗费用的管理和使用与学校人员结构变化的矛盾没有明显改善。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效校医院改革近5年后的现状与需求的矛盾,并提出了校医院发展改革的对策,即从取得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和支持、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校医院整体发展思路等全方位思考,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作者:胡文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于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所有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实施入院和治疗过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所以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静脉腔内激光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11例,随机分为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组和传统点式抽剥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结果: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术后疼痛轻、无淋巴漏、内踝部麻木不适感少,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组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无需拆线、美观,无疤痕;术后并发症,痛苦少而且恢复快。
作者:郑新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8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分析造成其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3年5月8年间所收治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从12岁到73岁,平均38.7岁。交通事故所致17例,重物砸伤所致6例,摔伤所致4例,被别人打伤1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19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在0.6—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可以有胫骨本身解剖及生理特点,外伤程度及部位,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原因。
作者:张庆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聊城所辖县市区疾控机构的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为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聊城市8个县(市、区)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人力资源情况各项相关数据,互相比对,得出可靠结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至2013年聊城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4。县级CDC实验室30岁以下占27.40%,市级CDC中占到64.71%。县级CDC实验室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1人,占8个县市检验人员数的1.43%,市级CDC实验室无职称的检验人员占23.53%。县级CDC没有研究生学历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比市级CDC实验室严重。结论:聊城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平衡,实验室人员梯队配置也不均衡,缺乏高学历人才,人员数量不足。应加大相关专业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加强培训力度,呼吁政府加大对疾控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县级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聊城市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人力资源配置,以满足今后工作发展需要。
作者:谢旭光;姜金华;郭廷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90例因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0例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手术的病倒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190例相对头盆不称患者,从骨盆测量、胎儿体重、胎方位、产程观察旱、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结论:应将头盆评分、产程进展、试产及体验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做出关于相对头盆不称的正确诊断及处理,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曹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神经外科收取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采用细节护理组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25岁到65岁之前,平均年龄35.7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35岁到72岁,平均年龄42.5岁。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中有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有27例,有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且12例患者有不适感,总体有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有2例出现并发症,总体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节化护理能够提高神经外科护理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且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4-2013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98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67/10万。2004-2007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2010年发病率呈骤然上升趋势,有局部学校班级出现暴发疫情,2010-2011年呈平稳下降趋势,2011-2013年呈急剧下降趋势。结论:阜蒙县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李艳秋;薄恩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基础,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1】。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痰、尿、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以供临床护士参考。
作者:邵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8.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无夹处理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的可靠性、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76急诊无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3.2min,术中出血10~20ml,无手术伤口感染其治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5.3天。结论:无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低,可避免腹腔异物残留引起的后遗症,治疗费用低,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秦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了6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禁食期间的口腔护理、保证胃肠减压效果、严密观察腹部体征、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做好饮食护理。结果:6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要保守治疗成功,避免第二次手术,除早期诊断外精心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陈从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出院,20%患者病情基本稳定,97.3%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结论:多方位、全面、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细心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安富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