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熊爱华;肖昕;李莉平
目的 探讨在大鼠中是否存在磷脂酶C-γ1(PLC-γ1)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表达及其可能意义.方法 针对在人中已发现的选择性剪接位点(即第30内含子的3'末端与第31外显子交界处)自行设计引物,将大鼠RNA逆转录为cDNA后,再用该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用此方法初步筛查了大鼠包括胚胎时期、出生早期、成年时期6种脏器组织心、肝、肺、肾、脑和眼球样品共21份.结果 在大鼠中未发现与人相似的第一种剪接方式PLC-γ1aNM 002660).结论 (1)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在大鼠中可能不存在与在人类中已发现的PLC-γ1前体mRNA相似的选择性剪接方式,在大鼠中PLC-γ1转录后的剪接主要以与人类相似的第二种剪接方式(PLC-γ1b)为主.(2)在大鼠中PLC-γ1的选择性剪接位点可能与人不同而位于其他位点.
作者:刘忠英;罗深秋;赵永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脂肪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 将人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培养复合,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黏附率,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脂肪干细胞能良好的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结论 Ⅰ型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作者:张云松;高建华;鲁峰;朱茗;廖云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体外研究苦参碱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方法确定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血红蛋白表达增加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血红蛋白F(αγ2)水平.结果 0.1mg/ml苦参碱作用于K562细胞,在96h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达到15.67%;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血红蛋白F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可诱导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血红蛋白F增加.苦参碱具有与阳性对照丁酸钠相似的诱导γ珠蛋白合成增加的作用.
作者:张翠梅;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瘦素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无胎膜早破产妇及27例胎膜早破孕妇羊水及血清中瘦素蛋白水平,其中胎膜早破72h以内孕妇20例,胎膜早破达到或超过72h的研究组7例.结果 胎膜早破72h以内的孕妇血清与羊水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胎膜早破达到或超过72 h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中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及破膜72h以内孕妇组(8.23±3.05)n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随破膜时间延长,其羊水中瘦素水平有升高趋势,提示羊水瘦素水平可作为预测感染趋势的指标.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陈紫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体睾丸生精小管注射合并体内电穿孔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 将两种不同处理的转染液分别注射到4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然后对同一种转染液注射的两组动物中的一组进行体内电穿孔,另一组则不进行体内电穿孔;2周后各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分别与超排处理的SPF级雌性昆明小鼠合笼交配,后对各组新生仔鼠进行PCR-Southern检测.结果 PCR检测,四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以A组高(45%);Southern blotting检测,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A组的整合效率(25%)仍高于其他3组.结论 运用在体睾丸生精小管内注射合并体内电穿孔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该方法是否可广泛用于生产转基因动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袁进;安靓;顾为望;黄吴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后bcl-2基因的表达状况,探讨6cl-2基因在EBV相关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携带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重组EBV产生细胞系Akata 1061以密切接触法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和G418筛选获得感染和转染细胞克隆,用pcDNA3空载体质粒转染的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作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法测定EBNA1基因的表达以鉴定EBV感染细胞克隆及测定EBV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结论 EBV感染可使人胃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EBv对人胃上皮细胞的转化作用可能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朱丽华;周天戟;史国友;章广玲;李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再灌注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168h仍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也显著增多,再灌注24h达高峰,凋亡细胞的变化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JAK2、STAT3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和凋亡有关,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谢惠芳;徐如祥;魏继鹏;姜晓丹;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抗老年痴呆药物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的合成新工艺.方法 以3-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成肟反应,Al-Ni合金催化还原,Eschwe以er-clarke N-甲基化反应得重要中间体3-[1-(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再与另一侧链甲乙氨基甲酰氯连接,合成外消旋的卡巴拉汀,经DDTA拆分,再与酒石酸成盐,终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对卡巴拉汀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总产率达4.17%.结论 新工艺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冯金;陈卫民;孙平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表回收率为96.3%,条目应答率为97.2%.结果 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很高(0.9274~0.9676),各条目与其所属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除女性躯体症状外,其他项目的Spearman相关系数多在0.6以上),经因子分析,因子载荷和结构与调查表内容基本吻合.结论 研制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是可信和有效的.
作者:王学良;霍云华;李俊;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lv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分布特点和对中国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46例非糖尿病对照者的Gly82Ser多态性基因型.结果 中国人RAGE基因Gly82Ser多态基因型以GG型、等位基因以G型为主,其频率分布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种族.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间,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的基因型(GG、GS、SS)频率或等位基因(G、S)分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发展无关,提示RAGE基因Gly82Ser并非中国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然而,与其他国家、种族相比,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呈高分布频率.
作者:高锦雄;许顶立;邵亚辉;赖文岩;林晟;张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卵巢上皮性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腹腔移植瘤模型,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LPA处理组,将6×106个未经处理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和用LPA刺激后的SKOV3细胞分别注入2组裸鼠腹腔,待裸鼠自然死亡后,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腹腔转移灶的数目及腹腔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成瘤率均为100%,但LPA组移植瘤生长速度、重量和腹腔转移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PA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在腹腔内增生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辉;吴小华;史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 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中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作者:李绍林;张雪林;韩惠霞;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min.术后3个月随访,术后尿流率、剩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大尿流率由6.5~12.5ml/s提高到15~24ml/s,残余尿由60~180ml降至0~30ml,国际前列腺评分由19~25降至0~8分.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适用于不同程度增生的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罗汉宏;曾京华;王晓春;刘一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以示踪其在体内参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情况.方法 用OBI-293A细胞对腺病毒Ad5.CMV-GFP进行扩增,用Ad5.CMV-GFP转染rBMSc,将转染成功的第三代BMSc在转染后48 h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至块状可吸收HA上,体外培养3 d后,将其植入恒河猴(同体移植)背阔肌的肌袋内,以未转染GFP的BMSC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块状可吸收HA上,作为对照,术后6周取材,4%的中性多聚甲醛固定,塑料包埋,制作骨磨片PI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 转染GFP后,rBMSc仍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仍分裂增殖,但增殖速度有所降低.48 h可见细胞发出强烈的荧光,呈全细胞分布,计数转染率达80%.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磨片,可见材料内有发出较强荧光的细胞结构,能同时被PI染液着色.结论 绿色荧光蛋白能有效示踪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种人体内的BMSC是组织工程骨骨组织形成的主要细胞来源.
作者:汪群力;裴国献;云雄;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MMP-2/TIMP-2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未恶性转化葡萄胎MMP-2低表达,TIMP-2高表达,恶性转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MMP-2表达逐渐增强,TIMP-2表达相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相比,MMP-2、TIMP-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 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比例失衡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丁峰;张秋实;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开口箭皂甙(STCB)体内外抗S-180肉瘤活性的强度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180细胞的增殖程度;制备昆明种小鼠S-180移植实体瘤模型,观察STCB的抑瘤作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后S-180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以不同浓度STCB处理S-180细胞,经碘化丙啶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TCB体外明显抑制S-180细胞增殖,IC50为34.64μg/ml.经灌胃给药,STCB对荷S-180实体瘤小鼠表现出良好的抑瘤作用,低剂量(0.5 g/kg体质量)时,抑瘤率已超过30%,高剂量(2 g/kg体质量)时,抑制率达到54.86%.电镜观察和FCM检测证明肿瘤细胞凋亡率随STCB浓度增加而增加.STCB的浓度为10和30μg/ml时,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G2/M期细胞百分率下降;当STCB的浓度达到60μg/ml,G0/G1期细胞百分率下降,G2/M期细胞百分率上升:提示低浓度STCB阻止S-180细胞从S期进入G2期;高浓度时,STCB还干扰S-180细胞的有丝分裂.结论 STCB在体内外对S-180肉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蔡晶;朱正光;余传林;雷林生;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丝素蛋白膜修复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12只兔切除尿道中段1.5 cm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应用丝素蛋白膜修复,术后2、4、8、16周每次3只行逆行尿道造影、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16只兔行尿道海绵体游离后即缝合切口,对照组Ⅱ6只兔切除尿道中段1.5cm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后缝合切口依靠尿道自体再生修复缺损,术后8周、16周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每次3只行逆行尿道造影、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12只兔应用丝素蛋白膜修复尿道缺损未见尿道狭窄,尿道粘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修复缺损区,未见纤维化形成,16周时丝素蛋白膜完全降解,粘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修复区腔面覆盖细胞为尿道移行细胞.结论 丝素蛋白膜能够诱导尿道粘膜上皮细胞及尿道平滑肌的生长,具有促进尿道缺损修复的能力.
作者:刘春晓;林阳彦;李虎林;郑少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pD)光动力学效应(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的生物作用.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CNE2和C666-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pD(0.5、1.0、1.5、2.0、2.5、3.0、3.5、4.0μg/m)孵育4 h,予波长为630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HpD-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666-1细胞,其杀伤作用大小与HpD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HpD的浓度为2.5μg/ml或2.0μg/ml时,其杀伤CNE2、C666-1细胞的作用明显;HpD-PDT对CNE2和C666-1的半数杀伤度分别为0.7μg/ml、1.2μg/ml,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666-1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666-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666-1细胞对HpD-PDT的敏感性低于CNE2.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周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EGF)-linker-天花粉蛋白(TCS)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EGF-linker-TCS融合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EGF及柔性连接肽Linker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QE30-TCS中,转化至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该融合蛋白(EGF-linker-TCS).表达产物经Ni-NTA Ag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 PQE30-EGF-linker-TCS蛋白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稳定、高效的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40%左右,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上清柱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结论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构建了融合蛋白EGF-linker-TCS的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该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关系和肿瘤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咏梅;杨海文;罗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Ⅰ)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及其与相同或不同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联合应用,对ST6GalⅠ高表达的结肠癌SW480细胞的粘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ST6GalⅠ的siRNA及ASO,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包裹后转染SW480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siRNA组、ASO1组(与siRNA不同靶点)、ASO2组(与siRNA相同靶点)、siRNA+ASO1组及siRNA+ASO2组,应用RT-PCR测定细胞中ST6GalⅠ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分别用CytoMatrixTM细胞粘附试剂盒及细胞侵袭分析试剂盒,检测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与侵袭力.结果 siRNA组、ASO1组、ASO2组、siRNA+ASO1组、siRNA+ASO2组中,SW480细胞的ST6GalⅠ Mrna表达水平、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及细胞对ECM的粘附与侵袭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P<0.05),以siRNA+ASO1组明显,且siRNA+ASO1组与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NA+ASO2组与siR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合成的靶向ST6GalⅠ的siRNA能够下调SW480细胞中ST6GalⅠ基因的表达,继而降低细胞对ECM的粘附和侵袭力,并且与不同靶点的ASO联合应用具有相加和协同效应.
作者:苑天红;李明远;李婉宜;李虹;蒋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