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异常T波量化预测1年后预后的研究

任学文;吴平生;李崇信;谢志斌;陶红明;刘俭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 异常T波, 疾病预后
摘要: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化方法分析T波异常是否对其1年后预后有提示价值.方法 对447例入选病例心电图进行了7种不同T波异常类型分析,对其1年后预后进行随访;并对每一种心电图异常(例如总T波异常导联数≥6)与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的联合终点事件为在1年内各种原因的死亡或再发一次急性心衰(NYHA心功能4级,心功能分级由C期进入D期).结果 7种T波异常类型中,总异常T波导联数≥6(OR=2.197,P=0.015)和V4-6连续异常T波数≥2(OR=2.240,P=0.010)的患者与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全心衰(OR=4.658,P=0.011)和已发急性心力衰竭(NYHA4级,OR=1.612,P=0.019)同样提示有较高终点事件发生率,而服用倍他乐克(OR=0.458,P=0.013)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T波进行量化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预后有预测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体外脉动流性能研究

    目的 对自行研制的25#和27#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脏瓣膜(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了解其体外脉动流力学特征.方法 连续制作的25#UPMV和27#UPMV各6例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检测,循环率为70 cycle/min.结果 在流量为2、3、4、5、6 L/min时,25#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2.488±0.378)、(4.427±0.240)、(5.460±0.449)、(6.776±0.391)、(8.327±0.490)mmHg;有效瓣口面积分别为(1.430±0.333)、(1.993±0.208)、(2.260±0.477)、(3.204±0.174)、(3.652±0.158)cm2;返流百分比分别为(5.731±0.643)、(5.431±0.312)、(5.059±0.708)、(3.545±0.097)、(2.615±0.125)%.27#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618±0.497)、(3.448±0.440)、(4.825±0.434)、(5.494±0.446)、(7.482±0.455)mmHg;有效瓣口面积分别为(1.773±0.364)、(2.113±0.305)、(2.409±0.295)、(3.326±0.417)、(4.522±0.445)cm2;返流百分比分别为(5.357±0.509)、(5.407±0.110)、(4.999±0.182)、(4.010±0.254)、(2.584±0.114)%.结论 25#和27#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梁勇;王武军;蔡开灿;王振康;李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54例甲状腺结节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病理明确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不宜手术者甲状腺结节的观察方法.方法 与结果病理明确的228例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又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占84.21%),恶性病变只占6.58%,其中以B超为单发低回声实性结节且ECT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较大.另外26例老老年中1例因血清降钙素升高且ECT为冷结节手术,病理为甲状腺滤泡癌,1例因有症状手术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结论 对无症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结节性质,争取行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良性结节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对老老年患者有效的随诊既避免延误病情,又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李晓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及其与低级别炎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hsCRP浓度及其他其生化指标,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 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作者:付剑云;苏又苏;吴京兰;方红城;王执兵;安宇;谢培益;陈少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在体外受精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个GnRH拮抗剂起始周期和52个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GnRH使用天数和剂量、启用GnRH拮抗剂的时机和天数、用拮抗剂日和hCG日血清E2和LH水平、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等,与同期长方案GnRH激动剂组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52个拮抗剂方案移植周期和同期126个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2%和56.8%.拮抗剂组患者年龄(35.7±3.8)岁,应用Gn时间(8.5±1.6)d,应用拮抗剂(4.5±1.1)d,hCG日E2水平为(1616.7±721.1)pg/ml,取卵数7.4±4.6个,移植胚胎数(2.4±0.6)个,着床率27.7%.其中≤37岁组34个周期,≥38岁组18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9%和27.8%.固定方案组于应用GnRH的第4~5天启动拮抗剂,3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0.0%,机动方案组于卵泡12~15 mm时(应用GnRH的第6~9天)启动拮抗剂,1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37.5%.与激动剂长方案组相比,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年龄较大、GnRH用药时间较短、获卵数较少、血清E2峰值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中应用GnRH拮抗剂,是一种方便、快速、有效的治疗选择,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作者:陈士岭;尹敏娜;孙玲;李红;陈薪;宋华东;何锦霞;朱亮;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系统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构架之上,采用以SQLServer 2000为后台支持,以ASP技术来开发设计的模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浏览、下载以及管理功能,并且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作者:江舢;陈武凡;冯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腹腔镜和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本中心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例30例及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病例95例,比较手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5.3±45.2)min,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42.8±33.7)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腹腔镜组后10例的手术时间为(170.3±41.6)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7%(2/30),开腹组为4.21%(4/9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为(82.3±24.2)ml,开腹组为(148.2±4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d和(3.8±1.4)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手术视野好、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周轲;张阳德;卢艳;胡煜;丁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左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病理损伤的影响及色甘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n=8):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色甘酸钠Ⅰ组(C组,模型+色甘酸钠50mg/kg)及色甘酸钠Ⅱ组(D组,模型+色甘酸钠25 mg/kg).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D组在再灌注前15 min分别腹腔给予色甘酸钠50、25 mg/kg.分别于缺血前即刻(基础值T0)、缺血15(T1)、30(T2)、45(T3)min、再灌注3(T4)、5(T5)、10(T6)、15(T7)、45(T8)、60(T9)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内压力变化大速率(+dp/dtmax、-dp/dtmax).在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1)与基础值T0比较,再灌注T8、T9时的HR、+dp/d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2)与A组比较,再灌注45和60 min时,B、C和D三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C和D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高于B组(P<0.05).(3)心肌损伤病理评分显示B、C及D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病理评分低于B组.(4)B组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B、D组SOD活性明显低于A组(P<0.05),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一定程度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作者:罗刚健;甘小亮;沈宁;黑子清;黎尚荣;陈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9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及华西医院自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的93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682例SLE患者中可见93例患结核,其中85例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2个月~18年内患结核.结核菌可侵犯全身多系统,其中肺部结核73例(78.5%),肺外结核48例(51.6%);治愈75例(80.6%),死亡18例(18/93,19.4%).93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强阳性13例(13.98%),阴性80例(86.02%).结论 SLE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结核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结核菌易扩散,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作者:张然;刘钢;孙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45.5%(35/77).CD133和ECE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339,P<0.05);CD133和ECE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CD133与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惠忠;魏益平;王梅;吴澄;杨艳旗;陈炬;曹永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比较不同使用方式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4923例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7.9%,术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9.3%,术前预防性用药率为54.9%,术前预防用药组且术后新增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为36.7%,术前预防组比术前未预防组的医院感染率低(P<0.05);三联以上用药组的发病率(6.6%)高于两种以下用药组(P<0.05);术前用药的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前35.5 h,术后继续疗程平均为4 d;不同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的各组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仍以术后预防为主,且存在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等问题.术前2 h给药、术后48 h内停药是科学的用药建议.

    作者:吴娴波;周文;刘映;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诱导表达

    目的 构建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 ply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pET-32a(+),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DE3)2 plys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ET32a(+)-FUS1重组子;在低浓度IPTG(25μmol/L)诱导3 h,Rosetta DE3可以高效地表达重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结论 成功地克隆到FUS1基因,并使其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丘波;郑良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T灌注成像与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利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采恒河猴静脉血制作自体白色血栓,经DSA手术导入至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分别于栓塞前后不同时间段行CT平扫及CT灌注检查,并结合其DSA栓塞结果、临床表现及大脑病理标本综合分析.结果 经DSA栓塞并造影证实猴脑一侧大脑中动脉M1分支栓塞成功;于不同时间段行CT灌注扫描,可见相应区域灌注异常,表现为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降低,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24h后CT平扫亦可见局部低密度梗死灶.结合尸检病理标本,3种检查结果具一致性.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准确判断猴局部脑缺血模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灶的形成,对临床超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经济及简便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卓凯;许乙凯;邱维加;邓燕贤;周志鹏;黄志宏;冯飞铃;韦瑛;甘瑞静;庾俊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25Ⅰ粒子植入在肝组织应用中的实验评估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 MBq的125Ⅰ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各组大白兔植入前和植入后1个月内周围血像、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活性粒源周围的肝组织可见大片状凝固性坏死,距粒源5mm处变性坏死的肝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出现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带;无活性粒源周围肝组织结构正常.原位凋亡检侧显示,在放射性粒源周围肝组织内可见一条明显的凋亡细胞带,而空心粒源周围肝组织内未检测出凋亡细胞.粒子植入术后2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t=6.285,P<0.001),但4周后降至正常水平(t=2.002,P=0.06).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粒子植入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的剂量分布具有适形性,在肝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对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在肝肿瘤组织中植入粒子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技术.

    作者:梅雀林;刘鹏程;杨建勇;杜端明;陈在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能X线、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法,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应用PI和FITC Annexin-V进行标记,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 高能X线和γ射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低;紫外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可达60%.小牛血清的浓度为10%,照射距离为20 cm,照射60min时,其早期凋亡率为58.85%,晚期凋亡率为11.5%.凋亡细胞随剂量的增加及时间推移而增加,并表现出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 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紫外线法比高能X线和γ射线法敏感,效果好.紫外线照射的佳条件是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60min.

    作者:范礼佩;孙尔维;袁小澎;卢晓;王海琴;刘占国;李民;赵明;钟世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α7-nAChR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

    目的 探讨α7-nAChR亚基在体内、体外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从大鼠脑中分离海马后进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首先用抗-GFAP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再观察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体外表达的研究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上进行,先分离获得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提取并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纯化鉴定后,用配体结合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海马组织中抗-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抗-α7-nAChR染色也呈阳性,但仅部分抗-α7-nAChR染色阳性的细胞抗-GFAP染色也呈阳性.体外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既能与FITC标记的α-BTX结合,荧光染色呈阳性,同时,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抗-GFAP和抗-α7-nAChR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α7-nAChR在体内体外星形胶质细胞上均能正常表达.

    作者:王妍;张忠义;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土贝母苷甲诱导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环孢菌素A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土贝母苷甲(TBMS1)诱导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环孢菌素A的保护效果,探讨以线粒体为中心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在TBMS1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TBMS1作用不同时间引起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环孢菌素A预处理对TBMS1作用的影响.结果 随着土贝母TBMS1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HeLa细胞的结构发生了连续性变化.肿瘤细胞逐渐减小,细胞间隙逐渐增大,线粒体逐渐肿胀、退化,粗面内质网逐渐扩张,核逐渐变小、核碎裂.在TBMS1低浓度时,环孢菌素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免受TBMS1的损伤.环孢菌素A对TBMS1的损伤有保护效果.但当TBMS1浓度增大时,环孢菌素A的这种保护就不起作用了.结论 TBMS1诱导HeLa细胞发生一系列凋亡特征的超微结构变化,线粒体肿胀、退化为其特征之一,从形态学角度提供了以线粒体为中心的内源性凋亡途径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芳;马润娣;于立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

    目的 构建在E.coli中高效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重组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 根据本室构建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EST测序结果,筛选出有诊断潜能的半乳凝素基因,经过PCR扩增其cDNA全长序列后克隆入pET32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变性、逐步透析复性,浓缩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结果 本研究首次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收录编号为DQ384534).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c GAL,通过IPTG诱导得到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克隆表达了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郝丽;吴焜;陈晓光;王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词语联想软件对大学生情结心理的研究

    目的 研制词语联想软件,在大学生被试群体中加以运用,作为潜意识的实验性主体的定量测量工具.方法 词语联想软件有四部分,包括荣格经典一百词、附加一百词施测,计录两个时间段,通过荣格词语联想测验指标证实情结的激活存在.结果 反应时间是词语联想软件测试结果评估的重要标准.对照组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情结能够引起反应时延长的现象.结论 词语联想软件简便易行,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有效诊断工具.使用计算机记录时间和内容的研究手段比人工记录方法得到潜意识信息更精确,易准确地发现被试的心理症结,反映被试心理情结存在.

    作者:宋旻烨;俞守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Ⅱa期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评估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并确定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有效剂量.方法 腹部中等手术病例45例随机分为1 U剂量组、2 U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两试验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缓慢静脉给予1 U和2 U尖吻蝮蛇凝血酶,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1 U和2U两试验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出血时间两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U剂量组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较1 U剂量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U和2 U剂量的尖吻蝮蛇凝血酶对腹部手术切口均有一定止血作用,且2U剂量较1 U剂量明显.两试验剂量用药均安全.

    作者:周俊杰;黄宗海;俞金龙;厉周;周广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州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owerplex(R)Y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401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并用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获得了广州地区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资料,观察到398个单倍型,其基因多样性为0.99997;检测13种动物血样,在特异性区域均无扩增产物;55个父系样本,未观察到突变基因;同一男性个体的不同组织基因分型相同且女性DNA成分不影响Y-STR的扩增分型.结论 该12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混合检材的个人识别和父系亲缘关系鉴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陈玲;陈晓辉;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