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马润娣;于立坚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HGF处理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HGF处理的照射组在照射前3 h用终浓度为40ng/ml的HGF孵育.在照射后48 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3)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 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P<0.05).照射后96 h、感染AdGFP后48 h,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较单纯照射组增强(P<0.01).结论 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HGF可部分逆转60Coγ射线对心肌细胞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胡舜英;付朝平;段海峰;陈金龙;王荣亮;吴斌;郭子宽;陈国伟;王立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核实罗氏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 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关系各自配制,形成系列样品.用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每个血清测定5次.结果 回归方程Y=0.9845X+9.2,R2=0.9998,b=0.9845,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 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P的可报告范围为1~1332U/L,厂家提供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作者:孙蕾;徐建华;张秀明;林莲英;郑松柏;张伟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来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现状.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VITEK分析仪,用WHONET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不动杆菌189株,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标本为主(>65%);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8.5%和11.1%~15.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不动杆菌是ICU病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
作者:张卫云;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脉病变积分(CA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1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男73例、女43例,年龄(64.9±7.2)岁,以标准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CAS.抽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性别、高血压病史、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及IRI均与CAS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RI与CAS呈显著正相关(t=3.230,P=0.002).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云;李绍龙;李易;杨锋;谢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化方法分析T波异常是否对其1年后预后有提示价值.方法 对447例入选病例心电图进行了7种不同T波异常类型分析,对其1年后预后进行随访;并对每一种心电图异常(例如总T波异常导联数≥6)与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的联合终点事件为在1年内各种原因的死亡或再发一次急性心衰(NYHA心功能4级,心功能分级由C期进入D期).结果 7种T波异常类型中,总异常T波导联数≥6(OR=2.197,P=0.015)和V4-6连续异常T波数≥2(OR=2.240,P=0.010)的患者与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全心衰(OR=4.658,P=0.011)和已发急性心力衰竭(NYHA4级,OR=1.612,P=0.019)同样提示有较高终点事件发生率,而服用倍他乐克(OR=0.458,P=0.013)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T波进行量化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预后有预测价值.
作者:任学文;吴平生;李崇信;谢志斌;陶红明;刘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增强的重建算法,以改进PROPELLER采样数据中现有重建算法的不足.方法 由每个K空间带补零重建出临时图像,然后提出模糊增强算法,增强后在图像域进行运动参数估计,进行运动补偿后由网格化重建算法重建出结果图像.结果 该算法对于运动参数估计的精度更高,对刚性运动伪影的消除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算法.结论 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PROPELLER采样数据重建图像质量.
作者:冯前进;陈武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化,了解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变迁.方法 对广州南方医院2000年至2006年7年间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部位和年龄的构成情况.结果 所有826例患者中,膀胱恶性肿瘤260例(31.5%),列第一位;肾脏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别占30.4%和22.2%,列第二、三位.患者年龄从8个月至102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占69%;肾脏恶性肿瘤在40岁以后、膀胱恶性肿瘤在50岁以后、前列腺恶性肿瘤在60岁以后的发病都明显增加,而睾丸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40岁之前.在569例泌尿系恶性肿瘤中,男性464例,女性105例,男女比例为4.42∶1,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以中老年发病居多,泌尿系肿瘤以男性发病为主;前列腺及肾脏肿瘤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而阴茎肿瘤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作者:宋先璐;聂军;赵善超;周同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KLRC1基因是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染色体区段12p12.3-13.2上的候选基因,为SLE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前期基因芯片研究结果,确认位于SLE染色体连锁位点上的基因KLRC1,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SLE活动期及静止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表达.结果 SLE外周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Ct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在B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Ct无明显变化.在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表达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LEDAI积分与基因表达水平间无相关性.结论 KLRC1基因可能是12p12-13区段SLE致病的一个候选基因,但是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作者:任莉莉;李富荣;刘冬周;齐晖;欧阳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在E.coli中高效表达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重组蛋白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及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 根据本室构建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cDNA文库EST测序结果,筛选出有诊断潜能的半乳凝素基因,经过PCR扩增其cDNA全长序列后克隆入pET32a(+)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变性、逐步透析复性,浓缩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结果 本研究首次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收录编号为DQ384534).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Ac GAL,通过IPTG诱导得到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克隆表达了广州管圆线虫半乳凝素基因,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郝丽;吴焜;陈晓光;王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并评价从血标本中检测曲霉菌的实时PCR方法.方法 摸索真菌DNA提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探针对种植在健康人血中的曲霉菌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出种植到血中的曲霉菌,敏感性达10拷贝ITS Ⅰ基因,相当于(1~5)CFU/ml,与人类基因组、其他真菌及细菌无交叉阳性反应,特异性好.结论 实时PCR检测血中真菌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防止携带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梦宇;郑磊;温淑娟;杨春莉;王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克隆人PRL-3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设计PRL-3特异性引物,提取人大肠癌细胞系SW480总RNA,用RT-PCR方法获取人PRL-3 cDNA.经T-A克隆,通过双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认后,构建人PRL-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PRL-3.结果 成功扩增出人PRL-3全长cDNA,并构建pGEX-4T-1-PRL-3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表明PRL-3全长cDNA与GenBank中PRL-3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胶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结论 获得人PRL-3基因全长cDNA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深入研究PRL-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军;李建明;柳玉红;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α7-nAChR亚基在体内、体外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从大鼠脑中分离海马后进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首先用抗-GFAP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再观察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体外表达的研究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上进行,先分离获得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提取并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纯化鉴定后,用配体结合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海马组织中抗-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抗-α7-nAChR染色也呈阳性,但仅部分抗-α7-nAChR染色阳性的细胞抗-GFAP染色也呈阳性.体外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既能与FITC标记的α-BTX结合,荧光染色呈阳性,同时,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抗-GFAP和抗-α7-nAChR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α7-nAChR在体内体外星形胶质细胞上均能正常表达.
作者:王妍;张忠义;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诱导期间,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1、2、3、4 min时的声门暴露情况、气管插管条件,寻找此条件下理想的气管插管时间窗.方法 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18~55岁,ASAⅠ~Ⅱ级,排除可能气管插管困难者,根据肌松药注射后插管时间随机分为R1 min组、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每组3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 ng/ml),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后分别于预设时间行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结果 R1 min组声门暴露程度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声门完全暴露率优于R1 min组,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罗库溴铵给药后2~4 min时比1 min时声门暴露程度更满意,是该药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全麻诱导下理想的气管插管时间窗.
作者:古妙宁;王猛;秦再生;肖金仿;唐建军;徐建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 ply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pET-32a(+),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DE3)2 plys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ET32a(+)-FUS1重组子;在低浓度IPTG(25μmol/L)诱导3 h,Rosetta DE3可以高效地表达重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结论 成功地克隆到FUS1基因,并使其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丘波;郑良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资料完整病例79例(79耳),锤砧固定型30例(30耳),镫骨固定型29例(29耳),全鼓室硬化型20例(20耳),术前1~2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此三型听力学特点.结果 3组病人中,52例为传导性耳聋,26例为混合性耳聋,1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3组病人言语频率平均PTA及AB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害程度与硬化灶部位无关.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李琰;刘双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 MBq的125Ⅰ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各组大白兔植入前和植入后1个月内周围血像、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活性粒源周围的肝组织可见大片状凝固性坏死,距粒源5mm处变性坏死的肝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出现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带;无活性粒源周围肝组织结构正常.原位凋亡检侧显示,在放射性粒源周围肝组织内可见一条明显的凋亡细胞带,而空心粒源周围肝组织内未检测出凋亡细胞.粒子植入术后2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t=6.285,P<0.001),但4周后降至正常水平(t=2.002,P=0.06).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粒子植入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的剂量分布具有适形性,在肝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对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在肝肿瘤组织中植入粒子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技术.
作者:梅雀林;刘鹏程;杨建勇;杜端明;陈在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owerplex(R)Y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401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并用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获得了广州地区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资料,观察到398个单倍型,其基因多样性为0.99997;检测13种动物血样,在特异性区域均无扩增产物;55个父系样本,未观察到突变基因;同一男性个体的不同组织基因分型相同且女性DNA成分不影响Y-STR的扩增分型.结论 该12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混合检材的个人识别和父系亲缘关系鉴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陈玲;陈晓辉;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作者:田映红;胡德辉;李树基;高天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方法 13名受试者从事情感词汇的颜色判别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情绪词效价: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行为指标反应时间和反应正误率均无显著差异.ERP的F值参数映射示显著情感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枕区(200~220 ms);左前额及中央额区(270~300 ms);枕顶区(左560~580 ms、右620~630 ms).结论 任务无关的情绪词加工在不同阶段涉及广泛脑区,ERP在情绪研究和评价方面比行为指标更为敏感.
作者:刘琦;刘玲;何慧;周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系统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构架之上,采用以SQLServer 2000为后台支持,以ASP技术来开发设计的模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浏览、下载以及管理功能,并且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作者:江舢;陈武凡;冯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