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李绍龙;李易;杨锋;谢晓军
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系统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构架之上,采用以SQLServer 2000为后台支持,以ASP技术来开发设计的模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浏览、下载以及管理功能,并且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作者:江舢;陈武凡;冯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病理损伤的影响及色甘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n=8):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色甘酸钠Ⅰ组(C组,模型+色甘酸钠50mg/kg)及色甘酸钠Ⅱ组(D组,模型+色甘酸钠25 mg/kg).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D组在再灌注前15 min分别腹腔给予色甘酸钠50、25 mg/kg.分别于缺血前即刻(基础值T0)、缺血15(T1)、30(T2)、45(T3)min、再灌注3(T4)、5(T5)、10(T6)、15(T7)、45(T8)、60(T9)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内压力变化大速率(+dp/dtmax、-dp/dtmax).在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1)与基础值T0比较,再灌注T8、T9时的HR、+dp/d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2)与A组比较,再灌注45和60 min时,B、C和D三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均降低(P<0.05).C和D组HR、+dp/dtmax、-dp/dtmax及LVSP高于B组(P<0.05).(3)心肌损伤病理评分显示B、C及D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病理评分低于B组.(4)B组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B、D组SOD活性明显低于A组(P<0.05),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一定程度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作者:罗刚健;甘小亮;沈宁;黑子清;黎尚荣;陈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KLRC1基因是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染色体区段12p12.3-13.2上的候选基因,为SLE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前期基因芯片研究结果,确认位于SLE染色体连锁位点上的基因KLRC1,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SLE活动期及静止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表达.结果 SLE外周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Ct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在B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Ct无明显变化.在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中KLRC1基因的表达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LEDAI积分与基因表达水平间无相关性.结论 KLRC1基因可能是12p12-13区段SLE致病的一个候选基因,但是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作者:任莉莉;李富荣;刘冬周;齐晖;欧阳志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 ply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pET-32a(+),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DE3)2 plys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ET32a(+)-FUS1重组子;在低浓度IPTG(25μmol/L)诱导3 h,Rosetta DE3可以高效地表达重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结论 成功地克隆到FUS1基因,并使其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丘波;郑良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腹腔镜和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本中心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例30例及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病例95例,比较手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5.3±45.2)min,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42.8±33.7)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腹腔镜组后10例的手术时间为(170.3±41.6)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7%(2/30),开腹组为4.21%(4/9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为(82.3±24.2)ml,开腹组为(148.2±4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d和(3.8±1.4)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手术视野好、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周轲;张阳德;卢艳;胡煜;丁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后的生长特性,论证珊瑚羟磷灰石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外培养,分别在相差显微镜下、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贴附生长良好,功能正常.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生长增殖良好,珊瑚羟磷灰石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靠选择.
作者:涂小丽;刘宏伟;岩井康智;隈部俊二;相川文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资料完整病例79例(79耳),锤砧固定型30例(30耳),镫骨固定型29例(29耳),全鼓室硬化型20例(20耳),术前1~2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此三型听力学特点.结果 3组病人中,52例为传导性耳聋,26例为混合性耳聋,1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3组病人言语频率平均PTA及AB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害程度与硬化灶部位无关.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李琰;刘双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乙肝扶正排毒胶囊联合医用三氧对犬药物中毒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四氯化碳建立犬急性肝损伤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50.0%(W/W)CCl4花生油溶液,0.9ml/kg体重.选择24只健康犬,随机分4个组(n=6),即模型组、齐墩果酸组、乙肝扶正排毒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造模前,齐墩果酸组(齐墩果酸片,10mg/d·kg体重,口服)、乙肝扶正排毒胶囊组(乙肝扶正排毒胶囊,0.2 g/d·kg体重,口服)、联合用药组(乙肝扶正排毒胶囊用法同前;三氧与纯氧混合气体,三氧浓度20μg/ml,150ml/次·只,直肠吹注,隔天一次)均给药30 d.分别观察各犬的全身情况、记录生存时间、测定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AMMO)、尿素氮(BUN)]、犬死亡时或存活15 d时取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联合用药组能控制犬的全身情况变化(活动性、精神、饮食、大小便等),提高生存率(P<0.05vs模型组),降低ALT、TBIL、PT值(P<0.05vs模型组或齐墩果酸组)和AMMO值(P<0.05vs模型组),使AST/ALT值维持在较为正常的水平.肝脏病理检查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肝损伤程度较其他3组轻.结论 乙肝扶正排毒胶囊联合医用三氧能降低肝损伤实验犬的转氨酶、黄疸、血氨,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莉洁;杨运高;王程;张志凌;霍荻;华何与;陈佩禅;张红栓;郭亚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适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鬼臼毒素凝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主要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抗复发情况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对尖锐湿疣的首次清除率(97.1%)与普通的鬼臼毒素凝胶剂(90.6%)相近(P>0.05),但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P<0.01).结论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局部外用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并能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作者:谢方明;曾抗;陈志良;李国锋;林中方;朱晓亮;孙乐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比较不同使用方式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4923例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7.9%,术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9.3%,术前预防性用药率为54.9%,术前预防用药组且术后新增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为36.7%,术前预防组比术前未预防组的医院感染率低(P<0.05);三联以上用药组的发病率(6.6%)高于两种以下用药组(P<0.05);术前用药的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前35.5 h,术后继续疗程平均为4 d;不同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的各组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仍以术后预防为主,且存在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等问题.术前2 h给药、术后48 h内停药是科学的用药建议.
作者:吴娴波;周文;刘映;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的重组FGW-KDRP-CD/TK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LOVO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 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RT-PCR方法检测发现:除LS174T细胞外,LOVO细胞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LOVO与LS174T细胞株对前药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结论 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大肠肿瘤细胞.
作者:陈海金;黄宗海;吴爱国;俞金龙;苏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新生儿,对20例确诊有PDA的患儿,12例口服消炎痛进行治疗,8例未做治疗,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12例PDA患儿经口服消炎痛治疗后9例闭合,3例未闭;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4例自然闭合,4例未闭.治疗组闭合率75%,对照组自闭率50%,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作者:陆培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方法 13名受试者从事情感词汇的颜色判别任务,同时记录其19通道的ERP,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情绪词效价: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 行为指标反应时间和反应正误率均无显著差异.ERP的F值参数映射示显著情感效应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枕区(200~220 ms);左前额及中央额区(270~300 ms);枕顶区(左560~580 ms、右620~630 ms).结论 任务无关的情绪词加工在不同阶段涉及广泛脑区,ERP在情绪研究和评价方面比行为指标更为敏感.
作者:刘琦;刘玲;何慧;周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3、8、9 mRNA在人胎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AQP在人类羊水循环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20例选择性剖宫产的足月单胎正常孕妇羊膜和绒毛膜中AQP-1、3、8、9mRNA的表达.结果 在人羊膜和绒毛膜中,AQP-1、3、8、9 mRNA均有表达,在4种AQP亚型之间及各AQP亚型在羊膜和绒毛膜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QP-1、3、8、9可能参与人羊水循环及其调节.
作者:张睿;杨冬梓;刘颖琳;勾晨雨;张建平;王蕴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作者:田映红;胡德辉;李树基;高天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及华西医院自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的93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682例SLE患者中可见93例患结核,其中85例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2个月~18年内患结核.结核菌可侵犯全身多系统,其中肺部结核73例(78.5%),肺外结核48例(51.6%);治愈75例(80.6%),死亡18例(18/93,19.4%).93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强阳性13例(13.98%),阴性80例(86.02%).结论 SLE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结核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结核菌易扩散,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作者:张然;刘钢;孙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60例,其中皮质腺瘤39例、嗜铬细胞瘤7例、皮质增生3例、髓质增生1例、骨髓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神经节瘤2例、神经鞘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0min,出血量10~180 ml,平均50ml,术后5 d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直视穿刺入路较传统水囊扩张法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更安全,操作更简便、快速.
作者:刘建华;张海滨;王健;徐文峰;林哲;卢建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并检验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将VEGF165 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EGF165基因在鼠膀胱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VEGF165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和结论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入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后,VEGF的表达增高,转染后细胞上清液具有促使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林茂虎;赵珊;苗芮;贾宁;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评价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和方法公开发表的、以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象的、评价雷贝拉唑三联法临床试验的中文文献.利用微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雷贝拉唑三联法为试验药,奥美拉唑为阳性对照药,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10个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独立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的数量化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发表偏性分析等.结果 雷贝拉唑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合并效应量OR分别为1.96、3.07,95%CI分别为(1.24,3.09)和(2.18,4.32)(P<0.05).在症状缓解和消失方面,两组治疗在第1天和第3天有显著性差异,雷贝拉唑组起效迅速,症状缓解显著,5d后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之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剂量小、疗程短、症状消失快、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用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李多茹;陈平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核实罗氏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 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关系各自配制,形成系列样品.用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每个血清测定5次.结果 回归方程Y=0.9845X+9.2,R2=0.9998,b=0.9845,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 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P的可报告范围为1~1332U/L,厂家提供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作者:孙蕾;徐建华;张秀明;林莲英;郑松柏;张伟铮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