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刘玲;何慧;周曙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来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现状.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VITEK分析仪,用WHONET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不动杆菌189株,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标本为主(>65%);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8.5%和11.1%~15.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不动杆菌是ICU病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
作者:张卫云;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Sinerem和转染试剂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标记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初步评价磁共振成像活体示踪Sinerem标记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将制备的Sinerem-PLL复合物以浓度Sinerem 200μg/ml和干细胞共孵育培养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确定细胞内铁的摄取、定位情况;并对细胞增殖、凋亡检测评价.体内外以SE序列T2WI与T2*WI行4.7T磁共振干细胞成像.结果 该方法标记干细胞效率为95%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铁颗粒存在胞质中,电镜显示铁颗粒集中于内涵体和溶酶体中;该浓度时Sinerem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后细胞体内外的T2WI与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Sinerem对比剂经PLL介导标记骨髓源神经干细胞高效易行,磁共振可用于活体示踪神经干细胞.
作者:陈中灿;徐如祥;杨志军;樊娟;修俊刚;代广辉;姜晓丹;魏丽;雷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系统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构架之上,采用以SQLServer 2000为后台支持,以ASP技术来开发设计的模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浏览、下载以及管理功能,并且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作者:江舢;陈武凡;冯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 ply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pET-32a(+),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DE3)2 plys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ET32a(+)-FUS1重组子;在低浓度IPTG(25μmol/L)诱导3 h,Rosetta DE3可以高效地表达重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结论 成功地克隆到FUS1基因,并使其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丘波;郑良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巨噬细胞内马尔尼菲青霉(Pm)的异柠檬酸裂解酶(ICL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乙醛酸循环在Pm致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Pm分生孢子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16份,随机分为4组:处理组(T)采用脂多糖及小鼠γ干扰素处理,处理抑制组(TI)在处理组的基础上加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MMA),对照组(C)加入同体积的培养基,对照抑制组(CI)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LNMMA;采用实时RT-PCR法比较各组细胞内Pm的ICL1基因转录水平;采用酶催化反应检测ICL1蛋白表达及活性;采用菌落计数比较各组细胞内Pm的数量;采用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C组、CI组、T组、TI组的ICL1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00、1.42、33.09、74.88,蛋白表达及活性分别为0.06、0.07、0.18、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一氧化氮含量较其他组增高(P<0.01),菌落计数减少(P<0.01).结论 ICL1对Pm在功能抑制的巨噬细胞内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氮成分能抑制ICL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内Pm的生长.
作者:李军;席丽艳;刘红芳;张军民;李希清;徐晓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增强的重建算法,以改进PROPELLER采样数据中现有重建算法的不足.方法 由每个K空间带补零重建出临时图像,然后提出模糊增强算法,增强后在图像域进行运动参数估计,进行运动补偿后由网格化重建算法重建出结果图像.结果 该算法对于运动参数估计的精度更高,对刚性运动伪影的消除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算法.结论 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PROPELLER采样数据重建图像质量.
作者:冯前进;陈武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并评价从血标本中检测曲霉菌的实时PCR方法.方法 摸索真菌DNA提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探针对种植在健康人血中的曲霉菌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出种植到血中的曲霉菌,敏感性达10拷贝ITS Ⅰ基因,相当于(1~5)CFU/ml,与人类基因组、其他真菌及细菌无交叉阳性反应,特异性好.结论 实时PCR检测血中真菌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防止携带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梦宇;郑磊;温淑娟;杨春莉;王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owerplex(R)Y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401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并用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获得了广州地区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资料,观察到398个单倍型,其基因多样性为0.99997;检测13种动物血样,在特异性区域均无扩增产物;55个父系样本,未观察到突变基因;同一男性个体的不同组织基因分型相同且女性DNA成分不影响Y-STR的扩增分型.结论 该12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混合检材的个人识别和父系亲缘关系鉴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陈玲;陈晓辉;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21外显子G2677T和26外显子C3435T)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采用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测定其MDR1 G2677T、C3435T和两者的单体型,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C3435T CC基因型放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26);G2677T GG基因型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优于GT和TT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携带有2677G-3435C单体型的病人放射敏感性显著强于其他单体型携带者(P=0.017).结论 MDR1 G2677T和C3435T多态性可能是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王志远;陈龙华;范钦;闫卫平;陈永清;李启生;袁亚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化,了解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变迁.方法 对广州南方医院2000年至2006年7年间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部位和年龄的构成情况.结果 所有826例患者中,膀胱恶性肿瘤260例(31.5%),列第一位;肾脏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别占30.4%和22.2%,列第二、三位.患者年龄从8个月至102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占69%;肾脏恶性肿瘤在40岁以后、膀胱恶性肿瘤在50岁以后、前列腺恶性肿瘤在60岁以后的发病都明显增加,而睾丸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40岁之前.在569例泌尿系恶性肿瘤中,男性464例,女性105例,男女比例为4.42∶1,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以中老年发病居多,泌尿系肿瘤以男性发病为主;前列腺及肾脏肿瘤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而阴茎肿瘤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作者:宋先璐;聂军;赵善超;周同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作者:田映红;胡德辉;李树基;高天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芳烃双加氧酶是多环芳烃在细菌中降解的起始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步移法从地杆菌(Terrabacter sp.)中克隆出一种新的双加氧酶基因.采用pET17b载体表达该基因,在共表达电子传递链蛋白的条件下检测获得双加氧酶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该基因产物可以催化菲、芘和荧蒽生成相应的顺式双羟基产物,表明该基因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多环芳烃降解基因.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资料完整病例79例(79耳),锤砧固定型30例(30耳),镫骨固定型29例(29耳),全鼓室硬化型20例(20耳),术前1~2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此三型听力学特点.结果 3组病人中,52例为传导性耳聋,26例为混合性耳聋,1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3组病人言语频率平均PTA及AB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害程度与硬化灶部位无关.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李琰;刘双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能X线、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法,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应用PI和FITC Annexin-V进行标记,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 高能X线和γ射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低;紫外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可达60%.小牛血清的浓度为10%,照射距离为20 cm,照射60min时,其早期凋亡率为58.85%,晚期凋亡率为11.5%.凋亡细胞随剂量的增加及时间推移而增加,并表现出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 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紫外线法比高能X线和γ射线法敏感,效果好.紫外线照射的佳条件是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60min.
作者:范礼佩;孙尔维;袁小澎;卢晓;王海琴;刘占国;李民;赵明;钟世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HGF处理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HGF处理的照射组在照射前3 h用终浓度为40ng/ml的HGF孵育.在照射后48 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3)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 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P<0.05).照射后96 h、感染AdGFP后48 h,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较单纯照射组增强(P<0.01).结论 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HGF可部分逆转60Coγ射线对心肌细胞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胡舜英;付朝平;段海峰;陈金龙;王荣亮;吴斌;郭子宽;陈国伟;王立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60例,其中皮质腺瘤39例、嗜铬细胞瘤7例、皮质增生3例、髓质增生1例、骨髓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神经节瘤2例、神经鞘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0min,出血量10~180 ml,平均50ml,术后5 d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直视穿刺入路较传统水囊扩张法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更安全,操作更简便、快速.
作者:刘建华;张海滨;王健;徐文峰;林哲;卢建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作者:王军;董为人;姚大卫;王春雷;赵冰雷;沈宝林;杨林林;原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个GnRH拮抗剂起始周期和52个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GnRH使用天数和剂量、启用GnRH拮抗剂的时机和天数、用拮抗剂日和hCG日血清E2和LH水平、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等,与同期长方案GnRH激动剂组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52个拮抗剂方案移植周期和同期126个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2%和56.8%.拮抗剂组患者年龄(35.7±3.8)岁,应用Gn时间(8.5±1.6)d,应用拮抗剂(4.5±1.1)d,hCG日E2水平为(1616.7±721.1)pg/ml,取卵数7.4±4.6个,移植胚胎数(2.4±0.6)个,着床率27.7%.其中≤37岁组34个周期,≥38岁组18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9%和27.8%.固定方案组于应用GnRH的第4~5天启动拮抗剂,3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0.0%,机动方案组于卵泡12~15 mm时(应用GnRH的第6~9天)启动拮抗剂,1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37.5%.与激动剂长方案组相比,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年龄较大、GnRH用药时间较短、获卵数较少、血清E2峰值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中应用GnRH拮抗剂,是一种方便、快速、有效的治疗选择,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作者:陈士岭;尹敏娜;孙玲;李红;陈薪;宋华东;何锦霞;朱亮;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及华西医院自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的93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682例SLE患者中可见93例患结核,其中85例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2个月~18年内患结核.结核菌可侵犯全身多系统,其中肺部结核73例(78.5%),肺外结核48例(51.6%);治愈75例(80.6%),死亡18例(18/93,19.4%).93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强阳性13例(13.98%),阴性80例(86.02%).结论 SLE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结核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结核菌易扩散,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作者:张然;刘钢;孙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化方法分析T波异常是否对其1年后预后有提示价值.方法 对447例入选病例心电图进行了7种不同T波异常类型分析,对其1年后预后进行随访;并对每一种心电图异常(例如总T波异常导联数≥6)与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的联合终点事件为在1年内各种原因的死亡或再发一次急性心衰(NYHA心功能4级,心功能分级由C期进入D期).结果 7种T波异常类型中,总异常T波导联数≥6(OR=2.197,P=0.015)和V4-6连续异常T波数≥2(OR=2.240,P=0.010)的患者与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全心衰(OR=4.658,P=0.011)和已发急性心力衰竭(NYHA4级,OR=1.612,P=0.019)同样提示有较高终点事件发生率,而服用倍他乐克(OR=0.458,P=0.013)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T波进行量化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预后有预测价值.
作者:任学文;吴平生;李崇信;谢志斌;陶红明;刘俭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