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岭;尹敏娜;孙玲;李红;陈薪;宋华东;何锦霞;朱亮;邢福祺
目的 评估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资料完整病例79例(79耳),锤砧固定型30例(30耳),镫骨固定型29例(29耳),全鼓室硬化型20例(20耳),术前1~2 d均行纯音测听,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此三型听力学特点.结果 3组病人中,52例为传导性耳聋,26例为混合性耳聋,1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3组病人言语频率平均PTA及AB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害程度与硬化灶部位无关.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李琰;刘双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医学图像数据库系统,系统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三层构架之上,采用以SQLServer 2000为后台支持,以ASP技术来开发设计的模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浏览、下载以及管理功能,并且支持大型的数据库.
作者:江舢;陈武凡;冯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化疗药物对多次传代的荷瘤鼠进行化疗,了解其疗效及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 用MTT法检测小鼠胃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荷瘤鼠进行化疗,观察化疗后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结果 用MTT法筛选敏感的化疗药5-FU对第一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其抑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MDR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筛选的不敏感的阿霉素化疗组抑瘤率低,MDR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再对已行化疗的胃癌细胞筛选敏感药物为顺铂,不敏感药物为丝裂霉素.对第2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发现顺铂组抑瘤率高,但MDR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丝裂霉素组抑瘤率低,MDR1表达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继而用5-FU和阿霉素对第2代荷瘤小鼠进行化疗,抑瘤率低,MD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来实施科学的、药物适配的个体化化疗方案.
作者:孙涛;张积仁;贾洪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芳烃双加氧酶是多环芳烃在细菌中降解的起始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步移法从地杆菌(Terrabacter sp.)中克隆出一种新的双加氧酶基因.采用pET17b载体表达该基因,在共表达电子传递链蛋白的条件下检测获得双加氧酶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该基因产物可以催化菲、芘和荧蒽生成相应的顺式双羟基产物,表明该基因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多环芳烃降解基因.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直视穿刺入路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60例,其中皮质腺瘤39例、嗜铬细胞瘤7例、皮质增生3例、髓质增生1例、骨髓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神经节瘤2例、神经鞘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0min,出血量10~180 ml,平均50ml,术后5 d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直视穿刺入路较传统水囊扩张法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更安全,操作更简便、快速.
作者:刘建华;张海滨;王健;徐文峰;林哲;卢建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诱导期间,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1、2、3、4 min时的声门暴露情况、气管插管条件,寻找此条件下理想的气管插管时间窗.方法 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18~55岁,ASAⅠ~Ⅱ级,排除可能气管插管困难者,根据肌松药注射后插管时间随机分为R1 min组、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每组3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 ng/ml),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后分别于预设时间行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结果 R1 min组声门暴露程度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声门完全暴露率优于R1 min组,R2 min组、R3 min组、R4 min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罗库溴铵给药后2~4 min时比1 min时声门暴露程度更满意,是该药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全麻诱导下理想的气管插管时间窗.
作者:古妙宁;王猛;秦再生;肖金仿;唐建军;徐建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并评价从血标本中检测曲霉菌的实时PCR方法.方法 摸索真菌DNA提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探针对种植在健康人血中的曲霉菌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出种植到血中的曲霉菌,敏感性达10拷贝ITS Ⅰ基因,相当于(1~5)CFU/ml,与人类基因组、其他真菌及细菌无交叉阳性反应,特异性好.结论 实时PCR检测血中真菌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防止携带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梦宇;郑磊;温淑娟;杨春莉;王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核实罗氏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 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关系各自配制,形成系列样品.用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每个血清测定5次.结果 回归方程Y=0.9845X+9.2,R2=0.9998,b=0.9845,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 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P的可报告范围为1~1332U/L,厂家提供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作者:孙蕾;徐建华;张秀明;林莲英;郑松柏;张伟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hsCRP浓度及其他其生化指标,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 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作者:付剑云;苏又苏;吴京兰;方红城;王执兵;安宇;谢培益;陈少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能X线、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法,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收集处理后的细胞,应用PI和FITC Annexin-V进行标记,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 高能X线和γ射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低;紫外线照射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率可达60%.小牛血清的浓度为10%,照射距离为20 cm,照射60min时,其早期凋亡率为58.85%,晚期凋亡率为11.5%.凋亡细胞随剂量的增加及时间推移而增加,并表现出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 诱导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紫外线法比高能X线和γ射线法敏感,效果好.紫外线照射的佳条件是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60min.
作者:范礼佩;孙尔维;袁小澎;卢晓;王海琴;刘占国;李民;赵明;钟世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个GnRH拮抗剂起始周期和52个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GnRH使用天数和剂量、启用GnRH拮抗剂的时机和天数、用拮抗剂日和hCG日血清E2和LH水平、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等,与同期长方案GnRH激动剂组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52个拮抗剂方案移植周期和同期126个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2%和56.8%.拮抗剂组患者年龄(35.7±3.8)岁,应用Gn时间(8.5±1.6)d,应用拮抗剂(4.5±1.1)d,hCG日E2水平为(1616.7±721.1)pg/ml,取卵数7.4±4.6个,移植胚胎数(2.4±0.6)个,着床率27.7%.其中≤37岁组34个周期,≥38岁组18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9%和27.8%.固定方案组于应用GnRH的第4~5天启动拮抗剂,3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0.0%,机动方案组于卵泡12~15 mm时(应用GnRH的第6~9天)启动拮抗剂,1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37.5%.与激动剂长方案组相比,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年龄较大、GnRH用药时间较短、获卵数较少、血清E2峰值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中应用GnRH拮抗剂,是一种方便、快速、有效的治疗选择,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作者:陈士岭;尹敏娜;孙玲;李红;陈薪;宋华东;何锦霞;朱亮;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比较不同使用方式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4923例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7.9%,术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9.3%,术前预防性用药率为54.9%,术前预防用药组且术后新增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为36.7%,术前预防组比术前未预防组的医院感染率低(P<0.05);三联以上用药组的发病率(6.6%)高于两种以下用药组(P<0.05);术前用药的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前35.5 h,术后继续疗程平均为4 d;不同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的各组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仍以术后预防为主,且存在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等问题.术前2 h给药、术后48 h内停药是科学的用药建议.
作者:吴娴波;周文;刘映;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FUS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2 plys]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FUS1基因,并将其接入pET-32a(+),经PCR、测序鉴定后,转化Rosetta(DE3)2 plys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过PCR、测序鉴定,克隆了pET32a(+)-FUS1重组子;在低浓度IPTG(25μmol/L)诱导3 h,Rosetta DE3可以高效地表达重组蛋白,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结论 成功地克隆到FUS1基因,并使其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
作者:张宝;霍霞;彭琳;齐宗利;徐锡金;李燕;丘波;郑良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土贝母苷甲(TBMS1)诱导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环孢菌素A的保护效果,探讨以线粒体为中心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在TBMS1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TBMS1作用不同时间引起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环孢菌素A预处理对TBMS1作用的影响.结果 随着土贝母TBMS1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HeLa细胞的结构发生了连续性变化.肿瘤细胞逐渐减小,细胞间隙逐渐增大,线粒体逐渐肿胀、退化,粗面内质网逐渐扩张,核逐渐变小、核碎裂.在TBMS1低浓度时,环孢菌素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免受TBMS1的损伤.环孢菌素A对TBMS1的损伤有保护效果.但当TBMS1浓度增大时,环孢菌素A的这种保护就不起作用了.结论 TBMS1诱导HeLa细胞发生一系列凋亡特征的超微结构变化,线粒体肿胀、退化为其特征之一,从形态学角度提供了以线粒体为中心的内源性凋亡途径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芳;马润娣;于立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在突触内和突触外发育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和外面向外模式分别记录突触内和突触外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培养2周海马神经元突触内NMDA受体通道介导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NMDA)幅度比培养1周神经元小,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特异拮抗剂ifnprodil的敏感性远低于培养1周神经元;培养2周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幅度和开放概率比培养1周神经元增大,但两者的电导和翻转电位无显著差异.ifenprodil降低培养1周和2周神经元突触外NNDA受体单通道电流的电导和开放概率,且对培养2周神经元开放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NMDA受体通道电流在培养海马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有发育变化,提示NMDA受体NR2亚单位在培养1周的神经元突触内和突触外均主要为NR2B亚单位;而神经元培养到2周时,突触内NR2B亚单位逐渐被NR2A亚单位取代,突触外仍主要为NR2B亚单位.
作者:田映红;胡德辉;李树基;高天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45.5%(35/77).CD133和ECE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339,P<0.05);CD133和ECE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CD133与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惠忠;魏益平;王梅;吴澄;杨艳旗;陈炬;曹永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及华西医院自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的93例SLE合并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682例SLE患者中可见93例患结核,其中85例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2个月~18年内患结核.结核菌可侵犯全身多系统,其中肺部结核73例(78.5%),肺外结核48例(51.6%);治愈75例(80.6%),死亡18例(18/93,19.4%).93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强阳性13例(13.98%),阴性80例(86.02%).结论 SLE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结核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结核菌易扩散,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作者:张然;刘钢;孙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新生儿,对20例确诊有PDA的患儿,12例口服消炎痛进行治疗,8例未做治疗,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12例PDA患儿经口服消炎痛治疗后9例闭合,3例未闭;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4例自然闭合,4例未闭.治疗组闭合率75%,对照组自闭率50%,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作者:陆培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入后4周各组的冠脉造影、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血生化结果.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支架内小内径相似,大于裸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小于裸支架(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PCNA阳性细胞少于裸支架组(P<0.05),而P27kip1表达多于裸支架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在支架植入后4周能预防再狭窄的形成,可能通过影响PC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作者:陆东风;黄璟;吴昊;原萧;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制词语联想软件,在大学生被试群体中加以运用,作为潜意识的实验性主体的定量测量工具.方法 词语联想软件有四部分,包括荣格经典一百词、附加一百词施测,计录两个时间段,通过荣格词语联想测验指标证实情结的激活存在.结果 反应时间是词语联想软件测试结果评估的重要标准.对照组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情结能够引起反应时延长的现象.结论 词语联想软件简便易行,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有效诊断工具.使用计算机记录时间和内容的研究手段比人工记录方法得到潜意识信息更精确,易准确地发现被试的心理症结,反映被试心理情结存在.
作者:宋旻烨;俞守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