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张积仁;贾洪顺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入后4周各组的冠脉造影、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血生化结果.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支架内小内径相似,大于裸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小于裸支架(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PCNA阳性细胞少于裸支架组(P<0.05),而P27kip1表达多于裸支架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在支架植入后4周能预防再狭窄的形成,可能通过影响PC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作者:陆东风;黄璟;吴昊;原萧;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来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现状.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VITEK分析仪,用WHONET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不动杆菌189株,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标本为主(>65%);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8.5%和11.1%~15.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不动杆菌是ICU病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
作者:张卫云;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新生儿,对20例确诊有PDA的患儿,12例口服消炎痛进行治疗,8例未做治疗,观察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12例PDA患儿经口服消炎痛治疗后9例闭合,3例未闭;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4例自然闭合,4例未闭.治疗组闭合率75%,对照组自闭率50%,治疗组闭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作者:陆培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α7-nAChR亚基在体内、体外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从大鼠脑中分离海马后进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首先用抗-GFAP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再观察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体外表达的研究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上进行,先分离获得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提取并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纯化鉴定后,用配体结合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海马组织中抗-GFAP染色阳性的细胞抗-α7-nAChR染色也呈阳性,但仅部分抗-α7-nAChR染色阳性的细胞抗-GFAP染色也呈阳性.体外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既能与FITC标记的α-BTX结合,荧光染色呈阳性,同时,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分析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抗-GFAP和抗-α7-nAChR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α7-nAChR在体内体外星形胶质细胞上均能正常表达.
作者:王妍;张忠义;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21外显子G2677T和26外显子C3435T)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采用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测定其MDR1 G2677T、C3435T和两者的单体型,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C3435T CC基因型放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26);G2677T GG基因型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优于GT和TT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携带有2677G-3435C单体型的病人放射敏感性显著强于其他单体型携带者(P=0.017).结论 MDR1 G2677T和C3435T多态性可能是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王志远;陈龙华;范钦;闫卫平;陈永清;李启生;袁亚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化,了解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变迁.方法 对广州南方医院2000年至2006年7年间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部位和年龄的构成情况.结果 所有826例患者中,膀胱恶性肿瘤260例(31.5%),列第一位;肾脏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别占30.4%和22.2%,列第二、三位.患者年龄从8个月至102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占69%;肾脏恶性肿瘤在40岁以后、膀胱恶性肿瘤在50岁以后、前列腺恶性肿瘤在60岁以后的发病都明显增加,而睾丸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40岁之前.在569例泌尿系恶性肿瘤中,男性464例,女性105例,男女比例为4.42∶1,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以中老年发病居多,泌尿系肿瘤以男性发病为主;前列腺及肾脏肿瘤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而阴茎肿瘤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作者:宋先璐;聂军;赵善超;周同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并确定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有效剂量.方法 腹部中等手术病例45例随机分为1 U剂量组、2 U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两试验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缓慢静脉给予1 U和2 U尖吻蝮蛇凝血酶,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1 U和2U两试验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出血时间两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U剂量组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较1 U剂量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U和2 U剂量的尖吻蝮蛇凝血酶对腹部手术切口均有一定止血作用,且2U剂量较1 U剂量明显.两试验剂量用药均安全.
作者:周俊杰;黄宗海;俞金龙;厉周;周广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核实罗氏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 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关系各自配制,形成系列样品.用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每个血清测定5次.结果 回归方程Y=0.9845X+9.2,R2=0.9998,b=0.9845,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 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P的可报告范围为1~1332U/L,厂家提供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作者:孙蕾;徐建华;张秀明;林莲英;郑松柏;张伟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后的生长特性,论证珊瑚羟磷灰石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外培养,分别在相差显微镜下、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贴附生长良好,功能正常.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生长增殖良好,珊瑚羟磷灰石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靠选择.
作者:涂小丽;刘宏伟;岩井康智;隈部俊二;相川文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序列选择对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采用具有水抑制作用的反转回波(FLAIR)序列进行平扫,并经临床脑脊液检验证实的43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平扫SE序列T1加权像仅显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病变区脑沟模糊;FLAIR序列可较清晰地显示病变区脑沟呈不同程度之线、条状高信号.有21例显示病变区邻近脑组织呈轻度炎症改变者.结论 选用FLAIR序列平扫,能较好地显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变.
作者:孙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量子点和绿色荧光素分别标记的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后,在标记存在时间、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将量子点和绿色荧光素分别标记的survivin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MCF-7,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survivin mRNA,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变化,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物质分布.结果 量子点与绿色荧光素分别标记的survivin ASODN作用MCF-7后,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下降,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转染后4 d绿色荧光素标记组细胞内荧光消失,而量子点标记组荧光1周仍存在.结论 量子点标记survivin ASODN与绿色荧光素标记比较,对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凋亡方面无差异,而标记更稳定,存在时间更长.
作者:姚航;黄宗海;厉周;贺蓉;高峰;崔大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owerplex(R)Y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401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并用310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获得了广州地区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2个Y-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资料,观察到398个单倍型,其基因多样性为0.99997;检测13种动物血样,在特异性区域均无扩增产物;55个父系样本,未观察到突变基因;同一男性个体的不同组织基因分型相同且女性DNA成分不影响Y-STR的扩增分型.结论 该12个Y-STR基因座检测系统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混合检材的个人识别和父系亲缘关系鉴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陈玲;陈晓辉;刘长晖;王慧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解剖及观察翼点入路中颈内动脉上间隙穿通动脉的形态与行程,为临床对该间隙的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显微镜下解剖12具(24侧)已灌注的尸头,观察颈内动脉上间隙中穿通动脉的直径、走行和在前穿质的分布情况.结果 所有穿通动脉均在朝向脑组织的一侧.8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存在穿通动脉.11侧大脑中动脉存在内侧豆纹动脉,行程短,进入前穿质时与其他穿通动脉存在重叠;4侧内侧豆纹动脉与A1段穿通动脉间存在吻合现象.24侧大脑中动脉恒定出现中间豆纹动脉以及外侧豆纹动脉.豆纹动脉绝大部分从大脑中动脉M1段的分叉前段发出,但是大脑中动脉M1段的分叉越早,分叉后发出的穿通动脉越多.22侧半球存在大脑前动脉A1段的穿通动脉,进入前穿质时分支较多.当一支主干动脉上存在的穿通动脉较少时,穿通动脉直径则较大.结论 颈内动脉上间隙可作为一个手术间隙,部分病例可以通过主动离断部分内侧豆纹动脉及A1穿通支从而在该间隙取得一个较大的空间.
作者:漆松涛;黄传平;陆云涛;潘军;樊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Sinerem和转染试剂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标记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初步评价磁共振成像活体示踪Sinerem标记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将制备的Sinerem-PLL复合物以浓度Sinerem 200μg/ml和干细胞共孵育培养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确定细胞内铁的摄取、定位情况;并对细胞增殖、凋亡检测评价.体内外以SE序列T2WI与T2*WI行4.7T磁共振干细胞成像.结果 该方法标记干细胞效率为95%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铁颗粒存在胞质中,电镜显示铁颗粒集中于内涵体和溶酶体中;该浓度时Sinerem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后细胞体内外的T2WI与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Sinerem对比剂经PLL介导标记骨髓源神经干细胞高效易行,磁共振可用于活体示踪神经干细胞.
作者:陈中灿;徐如祥;杨志军;樊娟;修俊刚;代广辉;姜晓丹;魏丽;雷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并评价从血标本中检测曲霉菌的实时PCR方法.方法 摸索真菌DNA提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探针对种植在健康人血中的曲霉菌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出种植到血中的曲霉菌,敏感性达10拷贝ITS Ⅰ基因,相当于(1~5)CFU/ml,与人类基因组、其他真菌及细菌无交叉阳性反应,特异性好.结论 实时PCR检测血中真菌病原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防止携带污染,避免假阳性结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梦宇;郑磊;温淑娟;杨春莉;王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的重组FGW-KDRP-CD/TK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LOVO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 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RT-PCR方法检测发现:除LS174T细胞外,LOVO细胞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LOVO与LS174T细胞株对前药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结论 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大肠肿瘤细胞.
作者:陈海金;黄宗海;吴爱国;俞金龙;苏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评价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和方法公开发表的、以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象的、评价雷贝拉唑三联法临床试验的中文文献.利用微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雷贝拉唑三联法为试验药,奥美拉唑为阳性对照药,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10个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独立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的数量化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发表偏性分析等.结果 雷贝拉唑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合并效应量OR分别为1.96、3.07,95%CI分别为(1.24,3.09)和(2.18,4.32)(P<0.05).在症状缓解和消失方面,两组治疗在第1天和第3天有显著性差异,雷贝拉唑组起效迅速,症状缓解显著,5d后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之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剂量小、疗程短、症状消失快、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用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李多茹;陈平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腹腔镜和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本中心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例30例及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病例95例,比较手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5.3±45.2)min,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42.8±33.7)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腹腔镜组后10例的手术时间为(170.3±41.6)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67%(2/30),开腹组为4.21%(4/9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为(82.3±24.2)ml,开腹组为(148.2±4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d和(3.8±1.4)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手术视野好、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周轲;张阳德;卢艳;胡煜;丁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适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鬼臼毒素凝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主要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抗复发情况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对尖锐湿疣的首次清除率(97.1%)与普通的鬼臼毒素凝胶剂(90.6%)相近(P>0.05),但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P<0.01).结论 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局部外用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并能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作者:谢方明;曾抗;陈志良;李国锋;林中方;朱晓亮;孙乐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比较不同使用方式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4923例Ⅱ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7.9%,术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9.3%,术前预防性用药率为54.9%,术前预防用药组且术后新增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为36.7%,术前预防组比术前未预防组的医院感染率低(P<0.05);三联以上用药组的发病率(6.6%)高于两种以下用药组(P<0.05);术前用药的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前35.5 h,术后继续疗程平均为4 d;不同用药疗程、用药时机的各组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预防意识较强,但仍以术后预防为主,且存在术前预防时间偏早、疗程偏长等问题.术前2 h给药、术后48 h内停药是科学的用药建议.
作者:吴娴波;周文;刘映;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