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方法学改进及临床意义

孙德华;王前;郑磊;裘宇容;易正山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网织血小板, 噻唑橙
摘要: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RP)的方法,比较全血和血浆检测RP的差异.方法 用CD42b-PE单抗标记血浆及全血中的血小板,再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染色网织血小板内RNA.对不同TO浓度及孵育时间下的网织血小板进行测定,确定网织血小板测定的佳TO浓度及孵育时间.对18例样本进行全血与血浆的对比分析.结果 确定TO浓度为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 min时网织血小板结果稳定,并且血浆和全血的检测结果相近.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在TO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全血和富血小板血浆均适合流式细胞技术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胶原膜包裹或应用环孢素A改善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目的 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CCK)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将经特殊处理的CCK埋植入竖脊肌组织中.实验组:A组为CCK材料埋植加术后两周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日剂量5 mg/kg),B组为CCK材料浸泡CsA(2.5 mg/ml)后埋植,C组为胶原膜包裹CCK材料后埋植,D组仅埋植CCK材料.空白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埋植材料.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常规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埋植材料的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术检测周围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术后第2、4、8周,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于材料边缘,吞噬材料.炎性细胞数量较少.第2、4、8周A组CD3阳性表达细胞数较B组少,与D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改善CCK的在体组织相容性;CCK在体内可降解,巨噬细胞,尤其多核巨细胞参与了该过程.

    作者:董为人;仇欣霞;赵冰雷;陈英华;肖应庆;郭家松;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可视化观察Tiam-1基因沉默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转移的影响

    目的 应用整体可视化成像技术观察Tiam-1基因沉默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增强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结肠原位接种,分别建立可视化转移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细胞株成瘤与转移特性的差别.结果 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细胞均稳定表达EGFP;SW480/EGFP+/Tiam-1-的Tiaml基因干扰率达70%;SW480/EGFP+/Tiam-1和SW480/EGFP+比较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内增殖能力差异显著(P<0.05);SW480/EGFP+/Tiam-1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Tiaml基因可能在人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娟芝;邓永键;谢思明;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BioPORTER介导MAGE-3多肽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转染试剂BioPORTER将黑色素瘤抗原肽(MAGE-3)转染至树突状细胞(DC)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 人工合成并荧光素标记MAGE-3抗原肽,利用BioPORTER作为载体,将MAGE-3多肽转染至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AGE-3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转染试剂对DC的毒性影响.结果 总转染效率平均为(14.57±2.56)%,总细胞存活率平均为(92.58±4.38)%.在反应体系溶液pH为7.5的情况下,当DC密度为5×105/ml,多肽与转染试剂的比例(V/W)为4∶1,两者形成的复合物与细胞孵育8 h获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且转染试剂对细胞的毒性较低.结论 BioPORTER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较高效率地将MAGE-3多肽转染至DC内,且对DC不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以抗原肽为基础的DC疫苗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作者:高伟生;罗荣城;马树东;吕成伟;尤长宣;杨小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L-[S-11C-甲基]-蛋氨酸的体内生物分布和PET显像

    目的 研究新型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的体内生物学分布,探讨11C-蛋氨酸的临床显像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按每组4只分为6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入11C-蛋氨酸,在5、10、20、30、40 min时断头放血处死,采集血液,摘取肝、脑、心、肺、肾、脾等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测定11C-蛋氨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对健康志愿者和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进行PET脑显像.结果与结论 11C-MET在脑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11C-蛋氨酸有较高的肿瘤/脑比值,是理想的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还能实现脑垂体的显像.

    作者:陈立光;周美娟;唐安戊;王淑侠;何山震;丁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南方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13例IgA肾病患者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16、20、24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与加用来氟米特前比,联合治疗后,1、3、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P<0.001),血清白蛋白均有升高(P<0.001),血肌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较轻,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方案可以作为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选择之一,且安全、有效.

    作者:荣乐;刘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择期分娩前胎肺成熟度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择期终止妊娠前不做胎肺成熟度的测定是否会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43例GDM孕妇于妊娠36~39周在终止妊娠前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羊水振荡试验,在确定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40例孕龄准确的妊娠36周后的GDM孕妇作为对照组,在终止妊娠前不行羊膜腔穿刺术,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胎儿体质量、胎盘重量、剖宫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无差别,两组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孕龄准确的GDM孕妇妊娠36周后在择期终止妊娠前不需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术做胎儿肺成熟度的测定.

    作者:王子莲;詹雁峰;周袆;陈海天;梁莹莹;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脾内移植的初步研究

    目的 将人胎肝于细胞脾内移植2/3肝切除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其在受体小鼠内定植、迁移及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①以临床上自然流产废弃的孕期16~24周健康胎肝为供体,分离纯化胎肝干细胞,并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②人胎肝干细胞经脾内移植到2/3肝切除的SCID小鼠.③免疫组化检测15、30、60、90 d受体小鼠脾脏和肝脏的人Hepatocyte、α1-AT、AFP的定位和表达.PAS染色检测受体小鼠各时间点脾脏组织糖原表达.④RT-PCR检测30、60、90 d受体小鼠脾脏组织AFP和白蛋白(Alb)基因的表达.结果 ①镜下观察分离细胞体积较小、约为肝细胞的1/6~1/3,核与浆比例大,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不发达.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检测分别显示分离的人胎肝干细胞表达AFP、Thy-1、C-kit和CD34、CK19.②各时间点免疫组化均可检测到肝干细胞移植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组织人Hepatocyte、α1-AT和AFP阳性表达.PAS染色显示各时间点受体小鼠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糖原表达.③人胎肝干细胞移植后30、60、90 d受体小鼠脾脏组织表达人AFP和Alb基因.结论 人胎肝干细胞经脾内移植可在异体内存活、定植并向受体受损肝脏迁移,在受体内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

    作者:周高速;刘思德;张振书;张明军;李旭;王亚东;何敬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高场MRI与病理诊断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例,额叶3例,枕顶叶2例,颞枕叶3例,侧脑室1例,鞍区l例,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12例)、出血(2例)、流空小血管影(6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中等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非典型横纹肌样瘤1例.结论 硕内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胡罢生;张玉忠;文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研究分析

    目的 报告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比较六种抗菌药的体内耐药率的差别,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体内耐药的机制.方法 选定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的抗菌药单种给药常规治疗.根据应用抗菌药的不同相应分为六个治疗组(红霉素组,氧氟沙星组,四环素组,美满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齐霉素组),共445例.全部病人治疗后复查并观察记录疗效.结果 6个治疗组共存在支原体体内耐药48例.对六种抗菌药均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病例,但可以认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高,而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支原体同某些细菌一样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不同个体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抗菌药诱导作用可能是体内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长太;姚余有;盛敏玲;濮跃晨;夏红灯;刑凌生;卫广英;赵卫东;高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尿剂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和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表达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呋塞米组、安体舒通组、双氢克尿噻组.观测尿量、血钠及尿渗量,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和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肾髓质AQP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多(P<0.05),尿液中AQP2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呋塞米组尿渗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和安体舒通组尿渗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呋塞米组肾脏AQP2 mRNA、V2-RmRNA和AQ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类利尿剂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但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相同,双氢克尿噻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呋塞米能增加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林晟;许顶立;赖文岩;沈倩波;高锦雄;张彬;任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的表达和神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 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 d、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作者:祁存芳;刘勇;张建水;田玉梅;陈新林;张蓬勃;肖新莉;张军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 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作者: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石小峰;李伟秋;黄广龙;庄冰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1.3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作者:杨绍安;陈仲;肖晓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维生素E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活性氧(ROS)的作用和维生素E的影响.方法 [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人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数量,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ROS.结果 (1)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MC的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和ROS水平升高;尽管半胱氨酸诱导VSM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对细胞DNA合成和增殖无影响.(2)过氧化氢酶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VSMC内ROS升高,而对VSMC增殖无影响.(3)α-生育酚、β-生育酚均可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N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只有α-生育酚显著抑制VSMC增殖.结论 ROS升高不是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的原因之一.维生素E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有关,而与它的抗氧化性无关.

    作者:邹彤;刘楠;李树德;苏永春;满勇;陆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79例SCI患者进行抑郁(BDI、HAMD)和功能(Barthel指数及FIM)评定,了解抑郁与年龄、病程、职业和功能状况的关系.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心理治疗.结果 SCI患者抑郁发生率为97.47%(BDI)和96.20%(HAMD),抑郁评分与年龄、病程、职业间不相关,与功能状况(Barthel指数及FIM)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BDI、HAMD得分降低不明显(P>0.05),Barthel指数及FIM得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BDI、HAMD得分明显降低(P<0.05),BartheI指数及FIM得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IM得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SCI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与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与年龄、职业和病程关系不明显;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SCI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亦改善了患者的功能状态.

    作者:陈银海;靳安民;姚红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支架表面的光滑度对家兔髂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属支架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兔髂动脉模型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0只家兔对侧髂动脉作为自身相互对照,随机在一侧髂动脉植入30枚表面光滑支架(组1),而在另一侧植入30枚表面粗糙的支架(组2).术后5个月处死家兔,并将所有髂动脉取出,对支架部位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组1兔髂动脉测段内膜面积小于组2:0.69±0.30对1.48±0.32 mm2(P<0.05).组1的内膜及中层横截面积的比率小于组2,1.27±0.47对3.08±0.89(P<0.01).结论 粗糙的支架表面明显增加支架内的内膜增生.

    作者:巩燕;王焱;何世华;郑剑涛;江宏飞;黄卫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学习、就业压力、考研竞争、抑郁倾向,交际恐慌、上网成瘾、睡眠障碍、攀比心理和物质缺乏、家庭不和造成的自闭、悲观等问题已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群体性活动、积极开展科学的心理支持和救助等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保护措施,尽量降低其危害性.

    作者:王乐然;陈立明;罗仁;王松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慷舒灵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慷舒灵凝胶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患者,采用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24例)创面以慷舒灵凝胶敷料覆盖,对照组(24例)以碘伏+凡士林油纱覆盖.比较其创缘反应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创缘炎症反应以伤后第6天为明显,治疗组创缘仅有轻微的充血炎症反应,而对照组有创缘炎症(红肿),(P<0.01);治疗组愈合率在伤后28 d为100%(24/24),对照组为58.3%(14/24)(P<0.05).两组间均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慷舒灵凝胶敷料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可防止或减轻其创缘炎症的发生,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张文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包膜外切除肝巨大血管瘤

    目的 评估自体回输血配合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输机,32例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瘤体大小12 cm×15cm~18 cm×40 cm.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使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全组32例均完整切除瘤体并痊愈出院,其中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 ml;4例术中输外源性同型血400~800 ml;其余27例术中未输外源性同型血.术中有8例仅采用Pringle法切肝,其余24例用全肝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5~30 min,平均16 min.结论 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明皓;严律南;王树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NAi抑制MCF7细胞Lon基因后的生物学效应

    目的 通过构建Lon基因表达下调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观察Lon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Lon蛋白酶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Silencer U6 2.1-Lon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法检测Lon基因下调的水平,通过采用高温、紫外线照射、顺铂处理,观察Lon基因下调后细胞敏感性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RT-PCR显示重组质粒pSilencer U62.1-Lon转染MCF7细胞后,Lon基因明显下调,RT-PCR未见扩增目的条带,细胞培养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MTT结果显示,pSilencer U6 2.1-Lon转染的MCF7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和顺铂处理后,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加热应激实验显示,41℃处理后,RNA干扰转染组(pSilencer U6 2.1-Lon)与空载体转染组(pSilencer U6 2.1)、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43℃和45℃时,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pSilencer U6 2.1-Lon质粒组细胞凋亡率为(22.47±3.15)%,相对于空载体转染组的(2.3±0.9)%和无质粒转染组的(1.14±0.79)%有明显提高,而空载体转染组和无质粒转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RNAi能有效下调Lon蛋白的表达.Lon基因的下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可增加MCF7细胞对紫外线和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薛霞;朱运峰;毛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