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高场MRI与病理诊断

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胡罢生;张玉忠;文戈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例,额叶3例,枕顶叶2例,颞枕叶3例,侧脑室1例,鞍区l例,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12例)、出血(2例)、流空小血管影(6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中等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非典型横纹肌样瘤1例.结论 硕内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常洁;陆敏强;安玉玲;李敏如;易慧敏;陈规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的过表达诱导肝星状细胞株LX2凋亡

    目的 探讨在肝星状细胞株LX2中,用腺病毒介导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病毒感染细胞后,用免疫印记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梯状条带,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以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组成性激活的AMPK的腺病毒感染LX2细胞72 h,AMPK过表达.过表达AMPK的LX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有凋亡的亚二倍体峰出现;DNA断裂出现梯状条带,casepase-3被激活,Bcl-2在LX2中是低表达的,而Bax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腺病毒介导AMPK的过表达可以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

    作者:张婧;谭丽;林骏;徐爱民;罗深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 随着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大鼠肺动脉PKC总活性和胞浆PKC活性先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胞膜PKC活性和PKC活性的膜质比持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PKC活性的上调和PKC的转位活化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作者:董旭;王钢;王怀良;章新华;宗志宏;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诊断与评价

    目的 综合分析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评价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颈椎6例、胸椎11例、椎1例,单发16例、发2例,共25个椎体受累.18例均行X线检查,14例同时行CT检查,其中9例行MRI扫描.结果 所有病变椎体X线表现为扁平椎,边缘密度增高,椎间隙大多正常;CT见6例附件受累,4例椎旁软组织肿块;MRI 9例均可见扁平椎,椎体前后径增大,椎管受压,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2例椎旁梭形软组织影.结论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较有特点,X线是首选检查,CT显示骨质情况好,MRI显示病变范围、椎管受压及软组织有优势,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陈任政;冯国活;程运健;陈丽云;戴良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6512例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健康体检者不同年龄段血脂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血脂的差异.方法 检测对象全部为我市各单位在职及退休职工,用酶法测定甘油三脂(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3~70岁之间各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加,TG、TC、HDL-C及LDL-C值异常者比例增高,血脂异常者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70岁后,两者异常比例开始下降,本组受检人群,不同性别TG、TC、HDL-C及LDL-C检测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将血脂检测纳入体检范围内,对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及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沈友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33例PD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并对影响PD患者记忆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结果 PD组记忆成绩普遍低于对照组(P<0.01).PD患者的记忆商数与病程和服用安坦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存在记忆功能的减退,患者的病程和使用安坦时间影响其记忆功能.

    作者:刘忆星;陆兵勋;吴燕;陈现红;刘中华;陆雪松;王新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尿剂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和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表达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呋塞米组、安体舒通组、双氢克尿噻组.观测尿量、血钠及尿渗量,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和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肾髓质AQP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多(P<0.05),尿液中AQP2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呋塞米组尿渗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和安体舒通组尿渗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呋塞米组肾脏AQP2 mRNA、V2-RmRNA和AQ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类利尿剂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但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相同,双氢克尿噻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呋塞米能增加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林晟;许顶立;赖文岩;沈倩波;高锦雄;张彬;任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环芳烃诱导的菌群结构变化研究

    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变化是理解污染物降解行为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混合的多环芳烃后盐沼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动态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和种群特异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多样化的降解菌.其中鞘氨醇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分别在三环以及四环多环芳烃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非常少见,占所有APL患者的0.8%左右,其临床特征与经典的t(15;17)APL相似,但与经典的t(15;17)引起的APL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的反应上存在很大不同.本文报道1例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徐晓兰;范志平;宋兰林;林榕;刘启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高场MRI与病理诊断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例,额叶3例,枕顶叶2例,颞枕叶3例,侧脑室1例,鞍区l例,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12例)、出血(2例)、流空小血管影(6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中等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非典型横纹肌样瘤1例.结论 硕内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胡罢生;张玉忠;文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糖代谢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未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糖代谢变化.方法 对42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31.3岁)与相似年龄、性别比例的30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n=42),糖耐量减低8例(占19%);对照组(n=30),糖耐量减低仅1例(占3.3%);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存在较高的空腹血糖[(M=4.80±0.70)mmol/L;对照组M=(4.52±0.42)mmol/L]、OGTT 2 h血糖[M=(7.26±1.43)mmol/L;对照组M=(5.41±1.42)mmol/L]、胰岛素[M=(5.92±1.76)mIU/L;对照组M=(3.77±1.36)mIU/L]、胰岛素抵抗[(M=(1.05±0.47);对照组M=(0.76±0.30)]、糖化血红蛋白[M=(5.32±0.58)%;对照组M=(4.59±0.46)%].结论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发生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变化,有较高的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

    作者:秦峰;余金龙;郑洪波;马崔;胡文生;蔡颖莲;陈宇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半自动消化法分离纯化人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用半自动胰腺消化系统建立大规模人胰岛细胞纯化的可靠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的半自动人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及胶原酶P进行人胰腺的消化分离,用COBE2991细胞分离机及HCA-Ficoll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 消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平均获得(38 6201±78 219)个胰岛细胞当量(IEQ),纯化后平均每条胰腺可获得231 420±28 054IEQ,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获得(3148±317)IEQ,纯化后胰岛细胞平均纯度为(62.81±2.68)%.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16.7 mmol/L)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3.3 mmol/L)时的3.53倍(P≤0.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半自动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纯化的人胰岛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作者:张桦;蔡德鸿;韩钧凌;卫国红;孙嘉;孙卫平;张剑;陈宏;曾龙驿;翁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评估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培哚普利4 mg/d,比索洛尔1.25~5 mg/d;对照组20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鲁南欣康治疗.两组共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超声心动图LVEF、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前后两组相比,收缩压、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哚普利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可提高疗效.

    作者:黄武;林绍华;甘树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AK6基因的克隆、抗体制备及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 在克隆P21相关激酶6(PAK6)全长cDNA的基础上,进一步克隆PAK6-N端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基因产物并进行多克隆抗体制备,为研究PAK6与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研究PAK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根据人全长PAK6 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以人前列腺癌cDNA文库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PAK6全长cDNA.在此基础上,以PAK6全长cDNA为模板克隆PAK6-N端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EcoRI/XhoI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AN序列测定.GST-PAK6-N融合蛋白在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表达.利用G1utothione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的GST-PAK6-N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纯化的抗PAK6多克隆抗体在3例前列腺癌病人标本中进行了免疫组化表达的初步研究.结果 成功克隆了PAK6全长cDNA和PAK6-N端基因片断,在E.coli中表达了PAK6-NT,纯化了GST-PAK6-N融合蛋白,并制备了PAK6特异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3例前列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全部表现为间质阳性,PAK6在前列腺癌间质中呈现表达,而前列腺癌细胞则不染色.结论 首次克隆了PAK6全长cDNA和PAK6-N端基因片断并成功制备了PAK6特异性抗体,为深入探讨PAK6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初步揭示PAK6在前列腺癌的表达

    作者:韩宇晶;安政雯;杨金星;李俊;罗荣城;张宏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与活力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干预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与活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含量,MTT比色法测量心肌细胞的A490值,以A490/总细胞数之比作为衡量心肌细胞活力的指标.结果 心肌细胞蛋白含量随着ET-1的浓度增大而增加,ET-1引起蛋白含量的增加可被拉西地平和川芎嗪减弱,心肌细胞的A490/总细胞数之比随着ET-1的浓度增加而降低,拉西地平和川芎嗪也可进一步降低心肌细胞的A490/总细胞数之比.结论 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不引起细胞活力的增强,表明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与活力之间可能缺乏相关关系.

    作者:朱肖星;牛小麟;魏瑾;朱萧玲;陈绍洋;陈定章;高登峰;郝广华;王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汤剂中6种成分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散中2类化合物(黄酮类和色原酮类)6种有效成分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芒柄花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芒柄花素分别在90~1810 ng、97~1940 ng、190~1906 ng、105~3144 ng、88~2625 ng、109~3279 ng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9.1%,97.3%,97.8%,98.8%,99.2%.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制剂中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和芒柄花素含量的同时测定,为玉屏风散质量监控及新剂型研究提供了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游文玮;吴昭晖;邹敏;谭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T导引下不同角度使用BioPinceTM活检针对肺肿块穿刺活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不同角度下使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导向肺肿块的穿刺活检,探讨其对穿刺活检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肺穿刺活检成功率.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穿刺角度,对92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分组:垂直组50例,垂直角度使用BioPinceTM活检针切割肿块;斜角度组42例,斜角度使用活检针.对照两组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分别为94%和57%(x2=17.41,P=0.000).垂直组减少了二次穿刺的次数,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两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4%和19%(x2=3.89,P=0.048),尤其在肿块直径≤2 cm组,两组间差异更明显.但垂直穿刺亦有缺点,由于BioPinceTM活检针手柄大且重,在垂直穿刺定位时后,CT扫描再次复核位置时,在胸壁薄、体质瘦弱患者穿刺针会自行向下滑进,增加穿刺风险.斜角度穿刺者,由于重力作用,进针后CT扫描时BioPinceTM活检针自行固定困难,手柄会下垂,导致穿刺角度发生偏移.结论 使用BioPionceTM活检针在CT导向肺肿块的穿刺活检时,尽量选择垂直角度穿刺,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高,尤其在病灶小且远离胸壁时,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因而提高穿刺阳性率,减少手术多次取材及危险性,减少并发症.但对胸壁薄、体质瘦弱患者,要小心穿刺针自行下滑的风险.有必要结合使用针、柄可拆分的活检针,减少针柄的重力影响.

    作者:王波;温宗秋;武兴杰;温雅敏;盛展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研究分析

    目的 报告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比较六种抗菌药的体内耐药率的差别,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体内耐药的机制.方法 选定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的抗菌药单种给药常规治疗.根据应用抗菌药的不同相应分为六个治疗组(红霉素组,氧氟沙星组,四环素组,美满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齐霉素组),共445例.全部病人治疗后复查并观察记录疗效.结果 6个治疗组共存在支原体体内耐药48例.对六种抗菌药均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病例,但可以认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高,而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支原体同某些细菌一样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不同个体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抗菌药诱导作用可能是体内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长太;姚余有;盛敏玲;濮跃晨;夏红灯;刑凌生;卫广英;赵卫东;高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青年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和hMLH1/hMSH2表达缺失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初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青年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和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及其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初步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73例中国南方青年大肠癌患者(年龄≤40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率为56.16%,hMLH1和/或hMSH2表达缺失率为49.32%,二者皆随患者发病年龄的降低而迅速增加;二者对阳性病例的检出率相似.结论 中国人青年大肠癌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为频发事件,运用微卫星不稳定分析和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可在青年大肠癌有效地进行HNPCC患者及家系的初步筛查.

    作者:杨磊;丁彦青;李国新;余江;王瑜;周军;杨红军;张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南方医院肾内科符合条件的13例IgA肾病患者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16、20、24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与加用来氟米特前比,联合治疗后,1、3、6个月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P<0.001),血清白蛋白均有升高(P<0.001),血肌酐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较轻,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方案可以作为治疗难治性IgA肾病的选择之一,且安全、有效.

    作者:荣乐;刘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