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谭丽;林骏;徐爱民;罗深秋
目的 观察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 随着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大鼠肺动脉PKC总活性和胞浆PKC活性先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胞膜PKC活性和PKC活性的膜质比持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PKC活性的上调和PKC的转位活化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作者:董旭;王钢;王怀良;章新华;宗志宏;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活性氧(ROS)的作用和维生素E的影响.方法 [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人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数量,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ROS.结果 (1)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MC的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和ROS水平升高;尽管半胱氨酸诱导VSM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对细胞DNA合成和增殖无影响.(2)过氧化氢酶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VSMC内ROS升高,而对VSMC增殖无影响.(3)α-生育酚、β-生育酚均可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N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只有α-生育酚显著抑制VSMC增殖.结论 ROS升高不是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的原因之一.维生素E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有关,而与它的抗氧化性无关.
作者:邹彤;刘楠;李树德;苏永春;满勇;陆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变化是理解污染物降解行为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混合的多环芳烃后盐沼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动态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和种群特异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多样化的降解菌.其中鞘氨醇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分别在三环以及四环多环芳烃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东芝超声软件TDI-Q用于定评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远期左心室短轴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和应变率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前降支病变18例和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测量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左室前间隔(AIVS)和后壁(LVPW)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应变、应变率,对室壁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LVPW增厚率、应变、应变率高于AS,心内膜下层明显高于心外膜下层(P<0.05);治疗组AIVS增厚率、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方法较室壁增厚率更敏感,可定量分析左室短轴观节段各层心肌的运动状态,对评估冠状动脉置入术后远期疗效有一定价值.
作者:叶艺;赵宝珍;金超;曾晓凡;贾庆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型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的体内生物学分布,探讨11C-蛋氨酸的临床显像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按每组4只分为6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入11C-蛋氨酸,在5、10、20、30、40 min时断头放血处死,采集血液,摘取肝、脑、心、肺、肾、脾等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测定11C-蛋氨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对健康志愿者和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进行PET脑显像.结果与结论 11C-MET在脑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11C-蛋氨酸有较高的肿瘤/脑比值,是理想的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还能实现脑垂体的显像.
作者:陈立光;周美娟;唐安戊;王淑侠;何山震;丁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LH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和转录的影响.方法 HUVECs的培养按Jaffe法,选用第2代细胞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LHS处理前后组织因子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F mRNA水平.结果 LHS对HUVECs TF活性及TFmRNA转录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HS能下凋HUVECs TF的表达,干预HUVECsTFmRNA的转录.
作者:郑练;方驰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14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8 h、术后1、2、3、7 d 6个时点取静脉血和尿测定下列指标: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尿肌酐水平,计算校正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各项指标检测肾功能损害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结果 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术前术后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胱抑素C在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肌酐、尿素、胱抑素C术后均有上升趋势并于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肌酐清除率术后呈下降趋势,也于第3天达到峰值,各指标均于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胱抑素C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756,P<0.01)优于肌酐、尿素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462、r=0.536,P<0.01).尿素、肌酐、胱抑素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13、0.772.约登指数分别为血尿素:0.352,血清肌酐:0.325,血清胱抑素C:0.373.结论 血清胱抑素C能准确判断心肺转流换瓣术后肾功能改变,优于或至少不亚于肌酐和尿素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俊;景华;朱家全;董国华;许飚;强勇;曹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非常少见,占所有APL患者的0.8%左右,其临床特征与经典的t(15;17)APL相似,但与经典的t(15;17)引起的APL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的反应上存在很大不同.本文报道1例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徐晓兰;范志平;宋兰林;林榕;刘启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择期终止妊娠前不做胎肺成熟度的测定是否会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43例GDM孕妇于妊娠36~39周在终止妊娠前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羊水振荡试验,在确定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40例孕龄准确的妊娠36周后的GDM孕妇作为对照组,在终止妊娠前不行羊膜腔穿刺术,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胎儿体质量、胎盘重量、剖宫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无差别,两组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孕龄准确的GDM孕妇妊娠36周后在择期终止妊娠前不需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术做胎儿肺成熟度的测定.
作者:王子莲;詹雁峰;周袆;陈海天;梁莹莹;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CCK)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将经特殊处理的CCK埋植入竖脊肌组织中.实验组:A组为CCK材料埋植加术后两周腹腔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日剂量5 mg/kg),B组为CCK材料浸泡CsA(2.5 mg/ml)后埋植,C组为胶原膜包裹CCK材料后埋植,D组仅埋植CCK材料.空白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埋植材料.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常规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埋植材料的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术检测周围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术后第2、4、8周,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分布于材料边缘,吞噬材料.炎性细胞数量较少.第2、4、8周A组CD3阳性表达细胞数较B组少,与D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改善CCK的在体组织相容性;CCK在体内可降解,巨噬细胞,尤其多核巨细胞参与了该过程.
作者:董为人;仇欣霞;赵冰雷;陈英华;肖应庆;郭家松;邹仲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后延伸连接蛋白40(Cx40)、连接蛋白43(Cx43)和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 采用激光捕获仪精确分离大鼠心脏结后延伸及其房室结、窦房结、浦肯野纤维和右房肌、右室肌.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3种Cx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激光捕获成功分离了结后延伸及其他传导细胞和工作肌细胞.Cx在心脏不同区域表达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又有明显的分布交叉性.结后延伸Cx表达模式与房室结、窦房结较相近,而和浦肯野纤维、工作肌细胞明显不同.在结后延伸,具有细胞高电导特性的Cx43表达量比工作肌显著减少约25倍(P<0.05),比浦肯野纤维减少约18倍(P<0.05);具有更高电导特性的Cx40显著低于浦肯野纤维,大约减少6.8倍(P<0.01);而具有低电导的Cx45比工作肌相对高表达.结论 由于结后延伸相对高表达高阻抗的Cx45,少量表达低阻抗的Cx43和Cx40,使冲动在结后延伸缓慢传导,为房室结折返环路的慢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折返环路不仅涉及致密结,而且还涉及心房和结后延伸,结后延伸、房室结和心房Cx表达水平即电偶联的强度各异,形成了细胞连接处阻抗的不连续,当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形成单向阻滞,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欧妍;牛小麟;韩振华;任付先;黄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RP)的方法,比较全血和血浆检测RP的差异.方法 用CD42b-PE单抗标记血浆及全血中的血小板,再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染色网织血小板内RNA.对不同TO浓度及孵育时间下的网织血小板进行测定,确定网织血小板测定的佳TO浓度及孵育时间.对18例样本进行全血与血浆的对比分析.结果 确定TO浓度为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 min时网织血小板结果稳定,并且血浆和全血的检测结果相近.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在TO1∶2稀释、染色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全血和富血小板血浆均适合流式细胞技术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作者:孙德华;王前;郑磊;裘宇容;易正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不同角度下使用BioPinceTM活检针在CT导向肺肿块的穿刺活检,探讨其对穿刺活检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肺穿刺活检成功率.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穿刺角度,对92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分组:垂直组50例,垂直角度使用BioPinceTM活检针切割肿块;斜角度组42例,斜角度使用活检针.对照两组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分别为94%和57%(x2=17.41,P=0.000).垂直组减少了二次穿刺的次数,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两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4%和19%(x2=3.89,P=0.048),尤其在肿块直径≤2 cm组,两组间差异更明显.但垂直穿刺亦有缺点,由于BioPinceTM活检针手柄大且重,在垂直穿刺定位时后,CT扫描再次复核位置时,在胸壁薄、体质瘦弱患者穿刺针会自行向下滑进,增加穿刺风险.斜角度穿刺者,由于重力作用,进针后CT扫描时BioPinceTM活检针自行固定困难,手柄会下垂,导致穿刺角度发生偏移.结论 使用BioPionceTM活检针在CT导向肺肿块的穿刺活检时,尽量选择垂直角度穿刺,一次穿刺取材满意率高,尤其在病灶小且远离胸壁时,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因而提高穿刺阳性率,减少手术多次取材及危险性,减少并发症.但对胸壁薄、体质瘦弱患者,要小心穿刺针自行下滑的风险.有必要结合使用针、柄可拆分的活检针,减少针柄的重力影响.
作者:王波;温宗秋;武兴杰;温雅敏;盛展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构建Lon基因表达下调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观察Lon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Lon蛋白酶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Silencer U6 2.1-Lon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法检测Lon基因下调的水平,通过采用高温、紫外线照射、顺铂处理,观察Lon基因下调后细胞敏感性的变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RT-PCR显示重组质粒pSilencer U62.1-Lon转染MCF7细胞后,Lon基因明显下调,RT-PCR未见扩增目的条带,细胞培养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MTT结果显示,pSilencer U6 2.1-Lon转染的MCF7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和顺铂处理后,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加热应激实验显示,41℃处理后,RNA干扰转染组(pSilencer U6 2.1-Lon)与空载体转染组(pSilencer U6 2.1)、未转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43℃和45℃时,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pSilencer U6 2.1-Lon质粒组细胞凋亡率为(22.47±3.15)%,相对于空载体转染组的(2.3±0.9)%和无质粒转染组的(1.14±0.79)%有明显提高,而空载体转染组和无质粒转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RNAi能有效下调Lon蛋白的表达.Lon基因的下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可增加MCF7细胞对紫外线和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薛霞;朱运峰;毛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α对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采用戊四氮诱导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来制作癫痫模型,通过记录大鼠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和强直性惊厥发生率的变化,研究柴胡皂苷α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柴胡皂苷α可显著性延长戊四氮诱发的大鼠痫性发作的潜伏期(P<0.01),降低大鼠强直性惊厥发生率(P<0.05).结论 柴胡皂苷α具有抑制戊四氮致痫大鼠痫性发作的作用.
作者:李长征;谢炜;鲍勇;周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33例PD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并对影响PD患者记忆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结果 PD组记忆成绩普遍低于对照组(P<0.01).PD患者的记忆商数与病程和服用安坦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存在记忆功能的减退,患者的病程和使用安坦时间影响其记忆功能.
作者:刘忆星;陆兵勋;吴燕;陈现红;刘中华;陆雪松;王新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80例ACS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37例健康对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MMP-8的含量,观察浓度的差别和特点,同时与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血清MMP-8浓度在ACS组高,与SAP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血清MMP-8浓度值高于不稳定性心胶痛(UA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UAP组和SAP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MMP-8浓度可能是预测ACS(B=4.493,p=0.000),特别是AMI(B=9.961,P=0.000)的血液指标之一.④通过相关分析和线形逐步回归发现,只有中性粒细胞可能影响血清MMP-8浓度的变化(r=0.274,P=0.001);结论 ①血清MMP-8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和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血清MMP-8浓度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②中性粒细胞可能影响血清MMP-8浓度的变化,但它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强华;周朝霞;马爱群;程华;周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 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 d、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作者:祁存芳;刘勇;张建水;田玉梅;陈新林;张蓬勃;肖新莉;张军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常洁;陆敏强;安玉玲;李敏如;易慧敏;陈规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整体可视化成像技术观察Tiam-1基因沉默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增强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结肠原位接种,分别建立可视化转移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细胞株成瘤与转移特性的差别.结果 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细胞均稳定表达EGFP;SW480/EGFP+/Tiam-1-的Tiaml基因干扰率达70%;SW480/EGFP+/Tiam-1和SW480/EGFP+比较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内增殖能力差异显著(P<0.05);SW480/EGFP+/Tiam-1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Tiaml基因可能在人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娟芝;邓永键;谢思明;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