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王钢;王怀良;章新华;宗志宏;邢军
目的 报告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比较六种抗菌药的体内耐药率的差别,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体内耐药的机制.方法 选定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的抗菌药单种给药常规治疗.根据应用抗菌药的不同相应分为六个治疗组(红霉素组,氧氟沙星组,四环素组,美满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齐霉素组),共445例.全部病人治疗后复查并观察记录疗效.结果 6个治疗组共存在支原体体内耐药48例.对六种抗菌药均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病例,但可以认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高,而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支原体同某些细菌一样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不同个体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抗菌药诱导作用可能是体内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长太;姚余有;盛敏玲;濮跃晨;夏红灯;刑凌生;卫广英;赵卫东;高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变化是理解污染物降解行为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混合的多环芳烃后盐沼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动态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和种群特异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多样化的降解菌.其中鞘氨醇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分别在三环以及四环多环芳烃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宏伟;周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80例ACS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37例健康对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MMP-8的含量,观察浓度的差别和特点,同时与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血清MMP-8浓度在ACS组高,与SAP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血清MMP-8浓度值高于不稳定性心胶痛(UA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UAP组和SAP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MMP-8浓度可能是预测ACS(B=4.493,p=0.000),特别是AMI(B=9.961,P=0.000)的血液指标之一.④通过相关分析和线形逐步回归发现,只有中性粒细胞可能影响血清MMP-8浓度的变化(r=0.274,P=0.001);结论 ①血清MMP-8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和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血清MMP-8浓度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②中性粒细胞可能影响血清MMP-8浓度的变化,但它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强华;周朝霞;马爱群;程华;周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转染试剂BioPORTER将黑色素瘤抗原肽(MAGE-3)转染至树突状细胞(DC)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 人工合成并荧光素标记MAGE-3抗原肽,利用BioPORTER作为载体,将MAGE-3多肽转染至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AGE-3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转染试剂对DC的毒性影响.结果 总转染效率平均为(14.57±2.56)%,总细胞存活率平均为(92.58±4.38)%.在反应体系溶液pH为7.5的情况下,当DC密度为5×105/ml,多肽与转染试剂的比例(V/W)为4∶1,两者形成的复合物与细胞孵育8 h获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且转染试剂对细胞的毒性较低.结论 BioPORTER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较高效率地将MAGE-3多肽转染至DC内,且对DC不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研究以抗原肽为基础的DC疫苗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作者:高伟生;罗荣城;马树东;吕成伟;尤长宣;杨小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自体回输血配合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输机,32例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瘤体大小12 cm×15cm~18 cm×40 cm.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使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全组32例均完整切除瘤体并痊愈出院,其中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 ml;4例术中输外源性同型血400~800 ml;其余27例术中未输外源性同型血.术中有8例仅采用Pringle法切肝,其余24例用全肝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5~30 min,平均16 min.结论 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明皓;严律南;王树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导航系统是目前新的一种手术辅助技术,导航仪器所显示的影像可以为术者提供强有力的术中参考,使手术达到极大的精确性,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C臂X线曝光次数.目前国内开展较少,现介绍我单位在导航影像引导下进行的腰椎内固定手术1例.
作者:王健;梁芳果;陈建庭;金大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例,额叶3例,枕顶叶2例,颞枕叶3例,侧脑室1例,鞍区l例,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12例)、出血(2例)、流空小血管影(6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中等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非典型横纹肌样瘤1例.结论 硕内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胡罢生;张玉忠;文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 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 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合计访问数的复制策略.结论 合理的副本复制策略可以提高了医院影像访问效率,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
作者:严静东;张雪林;郭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F-IRT)在椎间盘突出症(LDH)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疼痛门诊中自诉腰痛并单侧下肢痛放射性疼痛的病人23例,随机进行红外热像图测定,并接受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和分析腰骶部及下肢热形态、兴趣区域的温度及双下肢对应部位的温度差异(△T),并分析F-IRT诊断LDH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F-IRT显示:23例LDH患者腰骶部热形态改变为四种形式:梭形,热区向一侧偏歪或呈角状突起(8例);脊中线热区不连贯(6例);骶髂骨上缘呈大片高温热区(5例);不规则形态(4例),患侧下肢较相对应的对侧肢体的温度,至少有一个患侧部位出现温度下降的有19例(82.61%).综合CT与F-IRT结果分析:F-IRT诊断腰椎间盘侧后突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75.0%%.但患侧的热区分布与椎间盘突出部位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F-IRT检查能反映LDH引起的患肢体表温度的改变,在LDH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尚不能进行病变椎间盘的定位.
作者:肖建斌;李荣胜;佘守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予及其基因盒的情况.方法 收集铜绿假单胞菌68临床株,进行金属酶IMP-1、VIM基因的PCR检测,选取阳性株再作第Ⅰ类整合酶基因的PCR检测,然后选取整合酶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PCR检测.结果 PCR检测出6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株同时含有IMP-1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55株含有VIM基因,其中26株含有Ⅰ类整合酶基因,在这26株中只有18株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根据电泳条带可分为5种类别.结论 首次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产IMP-1并同时带有Ⅰ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在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中分布广泛,基因盒携带率为69.2%,对细菌的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曦;杜宝中;范红;陶传敏;刘梅;张磊;谢轶;贾文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1998~2005年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7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合并症、术前风险、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术较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但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功能优良率则高于内同定.结论 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因其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崔卓航;洪建明;陈恩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并优化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方法,发现脂多糖(LPS)刺激Thp-1巨噬细胞所诱导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以初步筛选LPS通路中的新信号分子.方法 使用佛波酯刺激Thp-1单核细胞48 h使之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静息48 h后,先后以等体积的培养基或100 ng/ml LPS刺激30min.采用PMAC富集磷酸化蛋白,经超滤除盐后进行二维凝胶电泳,比较对照组和LPS组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并挑选部分斑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LPS刺激的细胞(LPS组)中,29个磷酸化蛋白斑点在双向电泳图谱中表现出重复的差异.其中8个斑点发生了上调,并且新出现了7个斑点;10个发生了下调,并且消失了4个斑点.选择新出现或消失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测试,鉴定出其中4个,这些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和宿主防御反应等,其中LPS刺激后,proteasome C2亚基的磷酸化显著上调,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合,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Z-DNA-binding protein 1的磷酸化尚未见诸报道,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结论 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方法是筛选信号分子的有效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信号通路的系统性研究.
作者:邹志鹏;李煜生;陈娟;姜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5例孕龄女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T和分泌指数HOMA-B.结果 (1)GDM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但NGT组和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HOMA-IR在GDM组显著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OMA-B在GDM组显著低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FINS、IL-6、hs-CRP与HOMA-IR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INS、FBG、IL-6、hs-CRP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563、0.992、0.325、0.23l,P<0.01).结论 GDM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为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提示炎症因子IL-6、CRP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
作者:余芳;薛耀明;李晨钟;沈洁;高方;余艳红;付霞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移植入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前后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方法 免疫荧光定性鉴定体外培养hNPC-TERT的D2受体表达,并进一步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方法测定hNPC-TERT细胞表达D2受体数量.实验组兔脊髓内移植3×106 hNPC-TERT,对照组动物脊髓内移植同等数量HeLa细胞,移植后第7天,以11C-raclopride为示踪剂,移植动物活体或处死动物剥离出脊髓进行D2受体PET显像,并行移植段脊髓切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hNPC-TERT在体内的D2受体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和放射受体分析显示体外培养hNPC-TERT细胞表面表达大量D2受体(Bmax=8×104).移植入兔脊髓后,D2受体显像显示移植部位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经ROI半定量分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7),离体脊髓PET显像、组织免疫荧光进一步证实了活体显像结果.结论 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高表达多巴胺D2受体,并且在移植入体内后仍保持该特性,具有移植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等D2受体缺乏性疾病的潜力.
作者:丁为民;田嘉禾;杨晓华;白金柱;沈丽;张锦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常洁;陆敏强;安玉玲;李敏如;易慧敏;陈规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LHS)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和转录的影响.方法 HUVECs的培养按Jaffe法,选用第2代细胞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LHS处理前后组织因子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F mRNA水平.结果 LHS对HUVECs TF活性及TFmRNA转录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HS能下凋HUVECs TF的表达,干预HUVECsTFmRNA的转录.
作者:郑练;方驰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未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糖代谢变化.方法 对42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31.3岁)与相似年龄、性别比例的30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n=42),糖耐量减低8例(占19%);对照组(n=30),糖耐量减低仅1例(占3.3%);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存在较高的空腹血糖[(M=4.80±0.70)mmol/L;对照组M=(4.52±0.42)mmol/L]、OGTT 2 h血糖[M=(7.26±1.43)mmol/L;对照组M=(5.41±1.42)mmol/L]、胰岛素[M=(5.92±1.76)mIU/L;对照组M=(3.77±1.36)mIU/L]、胰岛素抵抗[(M=(1.05±0.47);对照组M=(0.76±0.30)]、糖化血红蛋白[M=(5.32±0.58)%;对照组M=(4.59±0.46)%].结论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发生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变化,有较高的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
作者:秦峰;余金龙;郑洪波;马崔;胡文生;蔡颖莲;陈宇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散中2类化合物(黄酮类和色原酮类)6种有效成分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芒柄花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芒柄花素分别在90~1810 ng、97~1940 ng、190~1906 ng、105~3144 ng、88~2625 ng、109~3279 ng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9.1%,97.3%,97.8%,98.8%,99.2%.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制剂中升麻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槲皮素、亥茅酚苷和芒柄花素含量的同时测定,为玉屏风散质量监控及新剂型研究提供了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游文玮;吴昭晖;邹敏;谭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表达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呋塞米组、安体舒通组、双氢克尿噻组.观测尿量、血钠及尿渗量,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和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肾髓质AQP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多(P<0.05),尿液中AQP2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呋塞米组尿渗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和安体舒通组尿渗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呋塞米组肾脏AQP2 mRNA、V2-RmRNA和AQ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类利尿剂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但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相同,双氢克尿噻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呋塞米能增加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林晟;许顶立;赖文岩;沈倩波;高锦雄;张彬;任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研究生用教学质量评估量表(GSEEQ),初步评价量表的技术性能.对象以南方医科大学502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7名参与研究生教学的教师为评估对象.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式.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重测信度,用Cronbachα系数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调查评估内容效度,用因子分析和组内相关性评价构建效度.结果 问卷回收率89.8%,回收问卷的有效率93.4%,条目应答率99.7%,依从性较好.重测信度r=0.917(P<0.0001),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58.因子分析结果与量表结构基本吻合,条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性强于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均支持量表有较强的构建效度.结论 可以初步认为,GSEEQ是可信的和有效的.
作者:李红颜;何明娥;李多茹;陈莉雅;陈平雁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