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余金龙;郑洪波;马崔;胡文生;蔡颖莲;陈宇薇
目的 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 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 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作者: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石小峰;李伟秋;黄广龙;庄冰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后延伸连接蛋白40(Cx40)、连接蛋白43(Cx43)和连接蛋白45(Cx45)的表达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 采用激光捕获仪精确分离大鼠心脏结后延伸及其房室结、窦房结、浦肯野纤维和右房肌、右室肌.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3种Cx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激光捕获成功分离了结后延伸及其他传导细胞和工作肌细胞.Cx在心脏不同区域表达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又有明显的分布交叉性.结后延伸Cx表达模式与房室结、窦房结较相近,而和浦肯野纤维、工作肌细胞明显不同.在结后延伸,具有细胞高电导特性的Cx43表达量比工作肌显著减少约25倍(P<0.05),比浦肯野纤维减少约18倍(P<0.05);具有更高电导特性的Cx40显著低于浦肯野纤维,大约减少6.8倍(P<0.01);而具有低电导的Cx45比工作肌相对高表达.结论 由于结后延伸相对高表达高阻抗的Cx45,少量表达低阻抗的Cx43和Cx40,使冲动在结后延伸缓慢传导,为房室结折返环路的慢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折返环路不仅涉及致密结,而且还涉及心房和结后延伸,结后延伸、房室结和心房Cx表达水平即电偶联的强度各异,形成了细胞连接处阻抗的不连续,当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形成单向阻滞,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欧妍;牛小麟;韩振华;任付先;黄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慷舒灵凝胶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患者,采用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24例)创面以慷舒灵凝胶敷料覆盖,对照组(24例)以碘伏+凡士林油纱覆盖.比较其创缘反应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 创缘炎症反应以伤后第6天为明显,治疗组创缘仅有轻微的充血炎症反应,而对照组有创缘炎症(红肿),(P<0.01);治疗组愈合率在伤后28 d为100%(24/24),对照组为58.3%(14/24)(P<0.05).两组间均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慷舒灵凝胶敷料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深Ⅱ度创面可防止或减轻其创缘炎症的发生,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张文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1998~2005年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7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合并症、术前风险、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术较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但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功能优良率则高于内同定.结论 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因其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崔卓航;洪建明;陈恩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未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糖代谢变化.方法 对42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31.3岁)与相似年龄、性别比例的30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n=42),糖耐量减低8例(占19%);对照组(n=30),糖耐量减低仅1例(占3.3%);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存在较高的空腹血糖[(M=4.80±0.70)mmol/L;对照组M=(4.52±0.42)mmol/L]、OGTT 2 h血糖[M=(7.26±1.43)mmol/L;对照组M=(5.41±1.42)mmol/L]、胰岛素[M=(5.92±1.76)mIU/L;对照组M=(3.77±1.36)mIU/L]、胰岛素抵抗[(M=(1.05±0.47);对照组M=(0.76±0.30)]、糖化血红蛋白[M=(5.32±0.58)%;对照组M=(4.59±0.46)%].结论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发生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变化,有较高的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
作者:秦峰;余金龙;郑洪波;马崔;胡文生;蔡颖莲;陈宇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用荧光差异显示RT-PCR(FDDRT-PCR)技术寻找低剂量的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适应性反应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低剂量的环境化学污染物(ECPs)诱导机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H2O2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选择低剂量和高剂量,并建立低剂量H2O2诱导MRC-5的适应性反应模型.用乳酸脱氢酶漏出率(LDH%)、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验证适应性反应模型.然后用FDDRT-PCR寻找不同方式刺激下差异表达的基因,鉴定和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MTT获得适应性反应的模型,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和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都验证了适应性反应的模型.对不同方式处理的细胞RNA进行FDDRT-PCR,找到60个差异条带.对其中的5个差异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中4个已知基因(bcl-2、EIF3S5、NDUFS4、RPS10),1个新基因.荧光定量PCR技术证实5个基因在不同处理组中的表达与荧光差异显示PCR图谱上一致.结论 低剂量H2O2可以诱导MRC-5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其中bcl-2、EIF3S5、NDUFS4、RPS10在该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卫秦芝;庄志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肝星状细胞株LX2中,用腺病毒介导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病毒感染细胞后,用免疫印记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梯状条带,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以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组成性激活的AMPK的腺病毒感染LX2细胞72 h,AMPK过表达.过表达AMPK的LX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有凋亡的亚二倍体峰出现;DNA断裂出现梯状条带,casepase-3被激活,Bcl-2在LX2中是低表达的,而Bax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腺病毒介导AMPK的过表达可以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
作者:张婧;谭丽;林骏;徐爱民;罗深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报告支原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比较六种抗菌药的体内耐药率的差别,并初步探讨支原体体内耐药的机制.方法 选定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的抗菌药单种给药常规治疗.根据应用抗菌药的不同相应分为六个治疗组(红霉素组,氧氟沙星组,四环素组,美满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齐霉素组),共445例.全部病人治疗后复查并观察记录疗效.结果 6个治疗组共存在支原体体内耐药48例.对六种抗菌药均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病例,但可以认为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高,而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体内耐药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支原体同某些细菌一样存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体内耐药现象.不同个体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抗菌药诱导作用可能是体内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长太;姚余有;盛敏玲;濮跃晨;夏红灯;刑凌生;卫广英;赵卫东;高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0例76岁以上的小肠肿瘤、肠粘连和结肠、直肠肿瘤的高龄老年患者,肠切除采用生物可分解吻台环吻合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中、术后处理的围手术期特点.
作者:张玉新;吴良平;周宏锋;邓鉴文;谢正勇;丁洪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 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 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合计访问数的复制策略.结论 合理的副本复制策略可以提高了医院影像访问效率,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
作者:严静东;张雪林;郭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位于顶叶4例,额叶3例,枕顶叶2例,颞枕叶3例,侧脑室1例,鞍区l例,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12例)、出血(2例)、流空小血管影(6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中等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非典型横纹肌样瘤1例.结论 硕内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作者:邱士军;郭艳丽;张雪林;胡罢生;张玉忠;文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对1例46岁终末期肺气肿患者同期行右侧单肺移植和左侧肺减容术.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减容侧肺无明显膨胀,纵隔无移位,移植肺无受压,扩张良好.患者术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60 h拔气管插管,108 h脱离呼吸机,7 d下床活动,45 d 出院.术后减容侧出现轻度胸腔漏气,胸腔内注入高渗糖数次后治愈.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单肺移植同期对侧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可避免因单肺移植后导致对侧气肿肺过度膨胀,压迫移植侧肺,从而影响移植肺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沈毅;陈静瑜;魏煜程;罗宜人;徐林浩;刘英志;袁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整体可视化成像技术观察Tiam-1基因沉默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增强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结肠原位接种,分别建立可视化转移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细胞株成瘤与转移特性的差别.结果 SW480/EGFP+与SW480/EGFP+/Tiam-1-细胞均稳定表达EGFP;SW480/EGFP+/Tiam-1-的Tiaml基因干扰率达70%;SW480/EGFP+/Tiam-1和SW480/EGFP+比较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内增殖能力差异显著(P<0.05);SW480/EGFP+/Tiam-1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Tiaml基因可能在人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娟芝;邓永键;谢思明;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 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常洁;陆敏强;安玉玲;李敏如;易慧敏;陈规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 随着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大鼠肺动脉PKC总活性和胞浆PKC活性先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胞膜PKC活性和PKC活性的膜质比持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PKC活性的上调和PKC的转位活化可能参与了慢性炎症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作者:董旭;王钢;王怀良;章新华;宗志宏;邢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抗小鼠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mPGRP-L)单表位多克隆抗体.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小鼠mPGRP-L分子的B细胞优势表位,人工合成抗原肽,采用MBS法将其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家兔获取mPGRP-L抗血清,采用HiTrap proteinG柱和抗原肽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确定了位于mPGRP-L分子N端第85~104位残基的1个B细胞优势表位NH2-(C)DPHSLSPELQALISEVAQHDCOOH,合成短肽并制备KLH-肽偶联物,免疫家兔得到的抗血清效价达1:256 000.分别以HiTrap protein G柱和抗原肽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兔抗mPGRP-L单表位多克隆抗体mPGRP-Lnl和mPGRP-Ln2.纯化抗体能与重组蛋白pET-mPGRP-Ln结合,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9 000处可见清晰的反应条带.结论 获得抗mPGRP-L单表位多克隆抗体,为mPGRP-L分子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作者:何智;张丽芸;陈政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F-IRT)在椎间盘突出症(LDH)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疼痛门诊中自诉腰痛并单侧下肢痛放射性疼痛的病人23例,随机进行红外热像图测定,并接受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和分析腰骶部及下肢热形态、兴趣区域的温度及双下肢对应部位的温度差异(△T),并分析F-IRT诊断LDH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F-IRT显示:23例LDH患者腰骶部热形态改变为四种形式:梭形,热区向一侧偏歪或呈角状突起(8例);脊中线热区不连贯(6例);骶髂骨上缘呈大片高温热区(5例);不规则形态(4例),患侧下肢较相对应的对侧肢体的温度,至少有一个患侧部位出现温度下降的有19例(82.61%).综合CT与F-IRT结果分析:F-IRT诊断腰椎间盘侧后突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75.0%%.但患侧的热区分布与椎间盘突出部位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F-IRT检查能反映LDH引起的患肢体表温度的改变,在LDH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尚不能进行病变椎间盘的定位.
作者:肖建斌;李荣胜;佘守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5例孕龄女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T和分泌指数HOMA-B.结果 (1)GDM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但NGT组和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HOMA-IR在GDM组显著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OMA-B在GDM组显著低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FINS、IL-6、hs-CRP与HOMA-IR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INS、FBG、IL-6、hs-CRP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563、0.992、0.325、0.23l,P<0.01).结论 GDM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为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提示炎症因子IL-6、CRP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
作者:余芳;薛耀明;李晨钟;沈洁;高方;余艳红;付霞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研究生用教学质量评估量表(GSEEQ),初步评价量表的技术性能.对象以南方医科大学502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7名参与研究生教学的教师为评估对象.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式.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重测信度,用Cronbachα系数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调查评估内容效度,用因子分析和组内相关性评价构建效度.结果 问卷回收率89.8%,回收问卷的有效率93.4%,条目应答率99.7%,依从性较好.重测信度r=0.917(P<0.0001),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58.因子分析结果与量表结构基本吻合,条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性强于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均支持量表有较强的构建效度.结论 可以初步认为,GSEEQ是可信的和有效的.
作者:李红颜;何明娥;李多茹;陈莉雅;陈平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型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的体内生物学分布,探讨11C-蛋氨酸的临床显像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按每组4只分为6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入11C-蛋氨酸,在5、10、20、30、40 min时断头放血处死,采集血液,摘取肝、脑、心、肺、肾、脾等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测定11C-蛋氨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对健康志愿者和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进行PET脑显像.结果与结论 11C-MET在脑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11C-蛋氨酸有较高的肿瘤/脑比值,是理想的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还能实现脑垂体的显像.
作者:陈立光;周美娟;唐安戊;王淑侠;何山震;丁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