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松疗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与负性情绪的干预

崔秋媛;黄建英;赵顺

关键词:放松疗法, 食管癌, 术后疼痛,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2013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放松疗法。比较两组的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放松疗法干预后,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放松疗法能减轻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负性情绪,保持心态平稳,降低病人痛苦,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一定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全面和快速康复,观察和评价护理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我院住院治疗的11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忧郁、悲观、失望,只有少数表现出心态稳定,临床治愈65例,有效31例,病情恶化20例。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思想负担重、顾虑多,易有焦虑、忧郁、悲观、失望等心理,应加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能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给患者及家属减少经济负担,进而带来和谐与幸福。

    作者:曹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对术后镇痛中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40例。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试验组)、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芬太尼的用量、PCA有效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及PC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毕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

    作者:马蕾;郝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前列腺摘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摘除术的护理,方法:选我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前列腺摘除术患者50例,包括术前术后各管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邹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研究

    目的:通过对一组常规超声发现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进行超声造影,探讨超声造影对FLL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8例FLL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增强、消退时间、增强形态及增强程度,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质肝局灶性病变增强类型及强度各有不同。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显示肝局灶病变内血流特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玉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及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对60例72足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14足,同种异体骨植骨7足,人工骨植骨8足。结果:随访8-3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8足,良24足,差3足,优良率为86.1%。出现早期并发症8足,其中切口边缘坏死3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异体骨植骨切口渗液3足,发生率11.1%。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能得到较好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注意手术操作,使用自体骨、人工骨植骨,可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冰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卫生防疫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已成功建设案例,综合多年信息化管理、开发、推广和维护经验,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概念、分类、发展、设计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卫生防疫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点出了系统建设成功的决定因素,旨在为卫生防疫事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宋海涛;赵永红;孙爱萍;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3年3月—2013年10月间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采取的螺旋CT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发病部位在中央、外侧以及远外侧。结论:采取螺旋CT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的重要方式,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确定,以及充分的了解脊神经压迫等情况。对联系CT 分型与临床表现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于山;林眀;刘伟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同理心在护理专业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保持理解的能力[1]。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对疾病的护理扩展到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关注[2]。患者的心理感受在护理工作中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更好地理解病人的感受,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强化同理心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应用同理心,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并做出利于患者适当的反应[3],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服务。本文就同理心的概述、研究现状及同理心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倩;张银玲;李小燕;魏平;李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胃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配合临床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将185例门诊病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药物治疗配合精神心理指导及生活指导(95例),B组单纯药物治疗(9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未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未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它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在同等药物治疗的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宋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士对化疗药物的认识和防护措施

    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了抑制作用。而护理人员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尤为担忧。化疗药物不但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的护士也暴露于职业危险中。所以护士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性,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伤寒论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中医伤寒论研究生教学特点及伤寒论课程特点出发,探讨PBL教学法在伤寒论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要求。

    作者:谢宇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住院部需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其中前者采用普通透析护理方法,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心理焦虑恐惧27.2%小于对照组63.6%,并发症发生率12.7%<29.1%,护理满意度有很大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同时患者舒适度有很大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陈芳;陈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重度并发HELLP综合征治疗体会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严重危及母儿安全。我院从2008年12月至今,治疗 HELLP综合征8例,结局良好。现将治疗体会及重症3例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欣;唐辉;袁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喜炎平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和治疗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7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是92.85%。对照组48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是77.0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摄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使人发胖,肥胖易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既要保证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蛋白质,但又不宜过量。

    作者:刘永霞;刘彦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1],患病率为20%~30%,有报道患病率可达70%~80%[2]。其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大小、数目多方面考虑,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本文将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桂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L-6、IL-8、CRP与脑梗死

    在有关脑梗死的众多病理机制中,炎症反应机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表明,许多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等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本文就脑梗死患者的上述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生理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秦德友;俸军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电图改变与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脑电图(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在入院5d内行脑电图检测,所有病例均行脑脊液(CSF)检查、头颅MRI扫描,观察其异常变化及相关性。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入院5 d内脑电图异常率达84.6%,EEG异常与意识状态之间有较好的平行关系,与腰穿压力增高及脑脊液异常无显著相关性,与头颅MRI扫描从不同角度反映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状态,二者有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EEG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平;余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表现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960例患者2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4%,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系统掌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能有效的控制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作者:唐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相关技术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介绍一下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治疗的药物。

    作者:石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