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文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窥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EG的41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子内镜(胃镜和/或肠镜)表现、诊治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儿童EG初始症状多种多样,其中腹泻(60.98%)、便血(53.66%)、腹痛(29.27%)居前三位;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2个月;误诊率高达85.37%,其中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为过敏性肠炎;平均年龄为45.5月龄;外周血嗜酸细胞升高占56.10%;内镜检查病变累及食管(7.32%)、胃(2.44%)、十二指肠(29.37%)、空回肠(19.51%)、结肠(48.78%)、直肠(34.15%)。治疗上采用饮食回避治疗(100%)、糖皮质激素治疗(53.66%)、顺尔宁(46.34%)。患儿症状均有所能缓解,33例随访者中7例病情复发(21.21%)。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误诊高,积极内镜检查及多部位组织病理活检有助于EG的诊断。儿童EG总体预后较好,但病情容易反复。
作者:周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开颅术、两种手术方式配合来治疗脑出血疗效对比情况,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A组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C组采用穿刺引流术配合开颅手术来治疗,采用6个月后 ADL等级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C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由于A、B两组;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配合开颅手术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术式。
作者:陈琦;李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养生,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体检也受到大家的认可。一般情况下,健康体检都是由单位组织去的,因此体检的项目也有所不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样化的影像学技术被应用到体检项目中。本文通过阐述几种健康体检中放射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张书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疆巩留县儿科护理保健教育评价。方法:对我医院儿科收治确诊的儿童进行护理保健教育,出院后再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继续进行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行为变化及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多数儿童对保健基本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了解,自觉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结论:护理保健教育能力是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必要条件,儿科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保健教育计划、内容和措施,使每一位医生与护士掌握护理保健教育的定义、目的、程序、形式,护理保健教育如何与护理措施相结合。
作者:汪红;李绿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妊娠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妊娠贫血及妊娠高血压患者共4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0例痊愈,2例为妊娠高血压,未出现子痫患者,痊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3例为妊娠高血压,2例轻度子痫前期;2例中度子痫前期;2例重度子痫前期;痊愈率为59.1%。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结论:对妊娠贫血和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升治愈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营养不良患儿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免煎颗粒治疗,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项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药免煎颗粒应用于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中,能够增强患儿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患儿食欲,提高其消化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传统计划生育手术是在盲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手术,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手感经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对于高危病例,更易发生子宫穿孔、出血、漏吸、人流综合症、不全流产等近远期并发症。本文主要探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作者:罗守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间收治的PHN患者46例,病人体位因穿刺部位不同而异,射频治疗前行试验性阻滞治疗,疼痛短暂或长时间缓解超过50%者进行脉冲射频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麻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5例,优良率达69.6%。其中11例患者自觉原疼痛部位的麻木程度有所加重,35例患者自觉麻木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未发生其他永久性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脉冲射频治疗PHN疗效良好、操作简单,在复发后可重复治疗。
作者:翟金林;李淑丽;马玲;姜长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农牧区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是一项保护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应让患者及医师提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意识。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当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进行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及血脂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尽可能的将脑卒中的危害降至低,保护农牧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宏;童革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服药依从性,即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高血压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的慢性病,降压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脏衰竭和肾脏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琳;何玉琴;唐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黄药子引起肝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因乏力、纳差3周,伴皮肤黄染2周,于2014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因甲状腺结节而自行煎服民间验方黄药子30g ,每日1剂,煎服,连服3周后出现上述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入院时辅助检查:ALT 1042 U/L,AST 1006 U/L,GGT 165 U/L、TBiL 281.1umol/L、DBiL218.0 umol/L,ALB 40.7g/L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肝脏 CT示:脂肪肝,胆囊壁略增厚,胆囊窝积液。平素无烟酒嗜好,否认有肝病史。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遂停中药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5%葡萄糖250m l每天1次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20mg,加5%葡萄糖250m l每天1次静滴以减轻药物性反应和免疫变态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及肝内胆汁淤积;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加入5%葡萄糖250m l静滴,每天1次,熊去氧胆酸胶囊0.25g,每天3次口服以消退黄疸。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好转,复查ALT 182 U/L,AST 121 U/L,GGT 110U/L、TBiL 143.8umol/L、DBiL97.7umol/L,ALB 40g/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仍阴性;继续治疗一周ALT 77 U/L,AST 52 U/L,GGT 77U/L、TBiL 94umol/L、DBiL58umol/L,因肝酶基本正常,复方甘草酸苷减量静滴一周后停用,余治疗不变,继续治疗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姜爱华;杨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胸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经验。为提高胸外科重症监护的观察护理水平;方法:观察86例胸外科重症护理患者体征、意识、瞳孔与胸部术后的变化及预后并发症;给予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总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力,提高重病病人的治愈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意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韩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临床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8例宫颈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对其行利普刀手术治疗。结果:68例患者治愈5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手术时间平均5min,平均出血量9.0±0.5ml。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无痛苦,副作用小,费用低的特点,较传统的冷冻、激光、电熨等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世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尼扎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选入住我院消化内科的经电子胃镜检查明确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粒),早饭前1粒;治疗组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mg/粒),早饭前1粒,加上尼扎替丁分散片300mg,睡前1次。其他的胃保护粘膜剂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使用相同。结果:治疗组能很快减轻甚至消失患者的夜间痛、饥饿痛症状,经规范治疗6周后复查电子胃镜显示治疗组患者充血糜烂灶、消化道出血人数、3年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加用尼扎替丁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及复发人数减少,且患者依从性好,方便执行。
作者:张文利;刘莉平;王娅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的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坏,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异常的表现。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围生期神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8年至2012年期间对于本院分娩中就出现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有效复苏,出生后监护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围生期发病率及后遗症等有效措施。
作者:才仁卓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患者体位训练、心理疏导、胃肠道准备等,术中给予优质的手术配合,术后做好功能锻炼、并发症的护理、体位护理等。结果:3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且术后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时精心的临床护理可使手术顺利完成,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可早日康复。
作者:周新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临床效果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更加显著。结论: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傅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CTA 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58例病例以脑出血破入脑室居多,并发动脉瘤10例。内科保守治疗30例,其中8例再发出血死亡;手术治疗28例,术后未再出血,其中11例行清除血肿术,10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动脉瘤夹闭术,3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结论:脑室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是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出血方式;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讨论物理疗法在宫颈糜烂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常见病[1]。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侵袭,使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2]。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3]。我科2013.1--2014.1收治面瘫患者105例,在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张伊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