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王瑾;王光磊
目的:通过与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比较,观察和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使用高度催吐危险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化疗前30min缓慢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对照组于化疗前30min缓慢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情况,以及与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帕洛诺司琼和托烷司琼对化疗后急性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80%和72%,对化疗后迟发性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60%和52%,对化疗后急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72%和62%,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后迟发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72%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种止吐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度催吐危险的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和急性呕吐的疗效与托烷司琼相当,但预防高度催吐危险化疗方案所致的迟发性呕吐的疗效优于托烷司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安全性好。
作者:张宏伟;都基莲;程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在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成立心理干预小组:患者主治医生、专科护士、心理咨询师、患者、家属,定期进行互动,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是P<0.05,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在青少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江红军;胡琼;华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病人98例随机分配为几组:观察组:男35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39.6岁;对照组:男38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对A组实行预见性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护理并进行阶段性对照。结果: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作者:王梦纯;苏昕;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接受护理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护理加心理护理。采用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实施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vs71.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近视激光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配合度,改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国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佳的护理及指导经验,对预防并发症及良好的疗效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及随访等措施。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均明显的改善。患者均痊愈出院,恢复患肢功能。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正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是髋关节病变治疗的先进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忠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舒适护理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和降低不适的发生⑴。随着人口老龄化,多数老年患者存在身体虚弱、抗病能力差、恢复慢等消极因素。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能用口表达自身的痛苦,患者感到十分的不舒适。我们通过对110例老年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给予他们周到的护理服务,通过细致入微的舒适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西医多采用镇静、抗抑郁焦虑等治疗方法,因其药物副反应及依赖性、耐药性而受到患者抵触。中医从病人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同时佐以安神之品,效果良好。
作者:何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突变的检测与监控。方法:通过运用通用模板和Taqman探针,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YMDD突变的实时PCR的方法,通过I反应,V反应,和对照组的C反应,可以检测到YIDD,YVDD突变,以及HBV的总量。当ΔCt <3.5时,即可确认突变存在。含有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YMDD变异株的质粒经过梯度稀释,并进行检测验证。本研究对16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一致。结果:检测范围可至103拷贝/ml,并且可以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在163例样本中,有51例可以检测到耐药突变。结论:这种通用模板实时PCR方法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的YMDD突变的定量是快速准确的,可以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控。
作者:石铭;王楠;韩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应用双向格林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21例,其中11例患儿增加了早期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另10例患儿仅开展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住院时间、静脉综合征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治疗中双向格林术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护理增加早期干预的具体措施可降低静脉综合征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与死亡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9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只采取传统取石术处理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加综合全面的心理护理。分析对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1例,对照组并发症出现6例。观察组在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在安全性上也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茜;李欣;罗雁平;霍焕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的疾病,高血压则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目前对高血压的主要采用西医西药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大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医中药的作用靶点多、作用层次全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多种中药组方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寻找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的中成药,为开展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高秀芳;顾琼;田兆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带蒂皮瓣修复各种原因造成手部皮肤缺损效果。方法:根据腹部超薄带荐皮瓣修复临床54例手部皮肤缺损的愈后情况比较功能及外形。结果:术后所修复的创面丰满,质软,外形美观,功能灵活,术后不遗留新的功能障碍。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简便,皮瓣成活佳,断蒂时间早,无需吻合神经血管,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没有肌皮瓣的外观臃肿和易引起供区功能障碍等弊端,手术时间短,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皮瓣成活率高,术后易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饮水机中隔夜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及其是否适合人们饮用。方法:选取10户家庭饮水机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家的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检测不同时间段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记录分析。结果: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组在不同的时间段饮用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有差异的;并且随着饮用水放置时间的延长,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呈上升趋势。结论:饮水机中的水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隔夜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仍在合理范围之内,适宜饮用。
作者:伍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婴男,42天,婴儿持续性回奶,呕吐,腹胀来院就诊,查体婴儿低体重,腹部触诊可触到椭圆形、光滑质硬的包块。彩超检查:胃腔增大,胃蠕动亢进,幽门管肌层明显增厚,厚约6mm,幽门管长20mm,内径2mm,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
作者:俞吉文;李龙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干预)与观察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每组患者各有33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满意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蛛网膜下腔的临床护理中,使其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显著升高。
作者:任奉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但术后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有着差异性影响。我科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全年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8例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翠云;兰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临床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堪忍受的痛苦,有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中医古籍无“三叉神经痛”病名,属于头痛,头风,面痛,偏头痛与偏头风等范畴。三叉神经痛是颜面部疼痛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病因未明确,至今尚无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三叉神经痛的是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鹿洪涛;薛英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观察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机体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机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秀敏;刘艳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和硅油填充术健康教育。方法:对58例老年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填充术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8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出院的回访,患者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的配合,尤其术后体位的健康教育,出院的回访是对玻璃体切割和硅油填充术尤为重要。
作者:韩娜;杨玉新;张海涛;任艳凡;靳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