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吉
目的:了解商洛市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 X2检验。结果:2013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7716例、死亡14例,报告发病率为330.06/10万、报告死亡率0.60/10万;发病率居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95.86/10万)、病毒性肝炎(68.31/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54.58/10万)、肺结核病(54.37/10万)、痢疾(17.28/10万),其发病数占传染病总发病数87.99%;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分别为肠道传染病51.85%、呼吸道传染病22.53%、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23.2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0.4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92%;全年均有发病,5月为发病高峰;各县区发病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X2=463.93,P<0.01),柞水县发病率(419.35/10万)居首位;男女性别比为1.6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52.86%)为主,其职业以散居儿童(44.87%)和农民(39.28%)为主。结论:商洛市传染病发病具有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痢疾、艾滋病、麻疹等传染病防控。
作者:杨兆民;贾文涛;何涛;张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每晚睡前应用吲哚美辛栓25mg直肠给药;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可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赵教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离休干部保健基本情况,了解保健现状,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基础,提高离休干部健康水平,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在进行研究时,选择的是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查方式。从980例离休干部的门诊情况、生活质量、住院情况以及患病类型进行调查。结果:随着离休干部年龄逐渐增长,患病人群逐渐增加,出现的医疗次数以及医疗消耗更加增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结论:基于当前的“两高期”离休干部保健需求,做好保健工作,不断完善门诊改革,随着医院住院条件得到改善,患者获得良好的优质服务。
作者:明德俊;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推拿治疗、言语和智力训练、理疗法、水浴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六个月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翻身中的风险因素,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9月-2012年5月的各种脑卒中患者,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翻身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翻身方法,选择规范化健康宣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2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翻身风险意外由2011年1~6月的37%下降为2011年7~12月的11%。有效地降低了翻身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艳波;吕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孕妇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引发先兆子痫的发生率为20.0%,引发子痫的发生率为2.9%,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的体重为(3.5±0.5)kg,Apgar评分为(9.8±0.6)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在院前急救中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使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观察组为院前溶栓救治组,对照组为院内溶栓救治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梗死冠脉再通率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能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天数。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运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林福珍;钱晓峰;蒋金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接收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密切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整体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康复,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并以同期开展常规护理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样本护理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的MBI评分为(43.82±5.91)分,术后1周为(83.62±6.25)分,护理满意度为95.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减少肢体恢复的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迅速恢复,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对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丁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4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到并诊断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有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症、分娩期并发症等三种主要病症,本次实验中,产科出血发生率较高,共18例,占总体的39.1%,主要原因按照比例分配分别为胎盘方面原因(11.1%),宫缩力减弱(22.2%),异位妊娠(66.7%),仅次于产科出血的是妊娠期高压,共15例,占总体的32.6%;急危重症孕产妇与正常产妇产前检查有明显差异,高危因素比例有明显差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抢救急危重症产妇对产科出血应高度重视,对孕妇产前检查以及早期重症筛查,有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成功率。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与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比较,观察和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使用高度催吐危险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化疗前30min缓慢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对照组于化疗前30min缓慢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情况,以及与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帕洛诺司琼和托烷司琼对化疗后急性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80%和72%,对化疗后迟发性恶心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60%和52%,对化疗后急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72%和62%,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后迟发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是72%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种止吐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高度催吐危险的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和急性呕吐的疗效与托烷司琼相当,但预防高度催吐危险化疗方案所致的迟发性呕吐的疗效优于托烷司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安全性好。
作者:张宏伟;都基莲;程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实验组的进行治疗的时候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在进行治疗的使用行传统的血肿清除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比较好的疗效。实验组患者术后基本恢复的有48例,对照组则为32例,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行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疗效,而且患者术后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立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COPD患者,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1%(P<0.05);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症状改善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药炮制主要指的是通过中医药理论的引导,对中药材进行有效加工的一种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有效确保临床针对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主要针对六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中医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汪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人才资源是影响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医院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不断加大专科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和创新,努力培养跨世纪专业人才,是医院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作者:吴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肿瘤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2013年间实施的520例腔镜手术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损伤5例,1例合并输尿管损伤,输尿管损伤8例。经预防性置入输尿管支架、膀胱修补及术后输尿管膀胱种植等均愈合。结论:腔镜技术的推广,电热损伤造成的泌尿系损伤在医源性损伤中比例上升,须引起各位医师重视,防范是重点,若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应及时诊断和处理,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杨俊;汤艳祥;田文芳;唐真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降压止晕农本方”治疗高血压头晕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3年10月找我院龚学锋医生就诊的300例高血压头晕患者,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法,研究组患者150例,对照组患者150例,观察“降压止晕农本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100%,显效率98%,仅3例患者减为中度头晕。而且“降压止晕农本方”中药颗粒治疗组患者的依从性好,150例初选患者中无1例中途退出研究。“降压止晕农本方”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对39例研究组中的I级高血压患者单纯用“降压止晕农本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压止晕农本方”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头晕患者的头晕症状,并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且服药安全、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可作为高血压头晕患者的辅助用药以及I级高血压临界期患者头晕的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杨宏梅;龚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教育护理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林很粗昂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间我院骨科收治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予以疼痛教育护理,而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疼痛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达中重度疼痛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5±6.4,远远高于对照组87.6±10.2,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疼痛教育护理干预模式是骨科无痛护理新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同时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患儿均需实施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8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参考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3.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