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红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56例直视右侧腋下纵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手术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默契、术后无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基础上,使病人切口美观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病人的经济支出。结论:高质量的术前访视,手术中的熟练配合与良好的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总结麻醉复苏室小儿患者麻醉恢复后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加强患儿转出PACU前的评估环节,落实做好院内转运的准备工作;加强病人转运环节的严密观察,正确积极处理常见麻醉并发症;病房过床动作轻稳迅速,认真详细的床边交班等。
作者:陈慕瑶;谢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博利康尼雾化液(硫酸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雾化液以6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给药途径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芹芳;谭坚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近两年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病病人30名,研究其病因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人数为10名,通过常规性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人数为20名,通过生物制剂展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20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结论:与常规性治疗相比,生物制剂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上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痛苦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佐克热·艾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肺动脉高压和妊娠的概念,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及麻醉措施。
作者:马蕾;梁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I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II组)。记录BP、HR、RR和SPO2值,术中连续观察BP、HR、RR、ECG和SPO2等生命体征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明显下降(P<0.01),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有11例(52.4%)要用镇痛药辅助,明显高于II组的1例(4.8%)(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阳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善终服务在国外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院服务日趋需求,在国内各省市三级甲等医院也相继开展姑息病人善终服务,使临终病人安详离开人世,我院姑息治疗科自2012年9月成立已为459例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深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病人家属满意,现将我科善终护理服务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扎依拉·哈米提;齐媛媛;付路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几年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患者及家属心理,也严重干扰医疗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损害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声誉形象。如何寻求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医疗纠纷,已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从分析医患现状和成因等方面浅谈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技巧。
作者:崔贞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0例,据尿蛋白检验分为正常组、微量、临床三组各30例,行相关指标检验。结果:正常组Cysc提示阳性率43.33%,优于Cr13.33%、BUN16.67%;微量组Cysc提示阳性率达到93.33%,优于β2-MG80.00%、Cr23.33%、BUN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于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诊断效用较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理想标志物。
作者: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病机制、不同体位预防VAP 的护理研究进展、以及目前体位护理对临床降低VAP发生率的重要性和临床护士对此项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
作者:马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胸腔积液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结核患者治疗后,其中18例患者在实施后,患者病症明显改善,胸液减少;13例确诊恶性患者实施治疗后,6例患者胸液明显减少。对4例肝硬化、心功能不全以及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后,患者胸液基本完全吸收。结论:导致胸腔出现积液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和结核,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准确鉴别这两者,而后针对不同病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预后。
作者:温建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乌昌地区鼠疫疫区啮齿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预测啮齿动物血清阳性率在动物鼠疫流行中的意义。方法:采集所捕获活鼠的心脏血,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啮齿动物血清中鼠疫F抗体。结果:共采集大沙鼠血清218份,阳性血清43份,其中春季31份,秋季12份,总阳性率19.7%。结论:鼠疫疫源地啮齿动物血清学监测对该区域预测动物鼠疫流行有着实际意义。
作者:艾尼瓦尔;陈文亮;赛力汗;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20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跟踪和随访,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嵌顿物为大网膜,9例为小肠,1例为结肠。所有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由于手术剥离的创面较大,手术完成后出现了阴囊血肿,经局部理疗后痊愈。手术时间短为60min,长为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为6-7天。经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姚巨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自内障患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以高血糖为卞的代谢紊乱,手术麻醉中发生危险及术后切口不愈和感染的儿率明显增加。达标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CSII)和传统皮下注射( MSII)对中老年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以期寻找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迅速、安全且依从性好的方法。
作者:刘彩红;佘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主要依赖血培养,但因其检出时间长,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进行了检测。
作者:郭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产后风湿病是一种临床多见病,相关的中医病名有“产后风”、“产后身痛”、“产后痹”等,患病人群分散于风湿科、妇科、针灸科等科室。本病多因产后体虚,复感风寒湿邪,侵淫筋肉、经络、骨节而出现肢体肌肉关节酸痛不适、麻木不仁、甚至则肿胀、活动受限,常伴随重着之感、恶风怕冷等临床表现。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以正虚为主,因此将产褥期和产后百日内所患的风湿病,都归于本病[1]。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且误诊时有发生[2]。茅建春认为本病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平衡“正虚”与“标实”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医讲求“阴阳调和,阴平阳秘”的本旨。本病在临床上病情表现变化多端,甚难把握,常思茅师在临床中治疗本病得心应手、效如桴鼓,在此浅述一二,望有益于后来者。
作者:胡令潮;茅建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1]。
作者:左春红;周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高科技的精密仪器及高科技的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手术也普遍开展。携带各种传染病或病毒的病人(如艾滋病等)也在不断增多,这无形中使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了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沈维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长期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肖双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癌的诊治方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40胃癌病患相关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病患临床表现、外科治疗与相关病理资料,对病患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整理相关数据。结果:本组40例胃癌,手术切除率为72.5%,其中62.7%为根治性切除率,9.8%为姑息性切除率。对40例病例均进行随访,2例胃癌患者生存4个月,5例7个月,10例1年,7例2年。得到根治性切除的18例病患,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5%、38.9%。结论:临床治疗胃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淋巴结转移对治疗结果有的影响。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做好早期发现以及早期诊断的工作,以减少漏诊或是误诊现象的发生。此外选择合理的、规范的手术治疗方案也极为重要。
作者:吴玉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