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在本文之中,笔者主要阐述的是儿童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因为许多家长在儿童营养知识的方面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了很多儿童的营养不均衡,此外,如果儿童具有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也是会患营养类的疾病的,因此,本文针对营养素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预防的对策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使得儿童能够茁壮健康的长大。
作者:梁雨玲;张思媚;蒋邦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术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8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并对其进行抗感染、止血、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子支气管灌洗术并局部给丁胺卡那0.4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显效有25例,有效的有18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有20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10例;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可行性大。
作者:金兰花;鲁建瑞;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的营养状况,并了解影响疾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124例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儿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进行比较,对患儿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儿每天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蛋白质和热量的不足,钙、铁、锌及维生素A、C、D、B族摄入均不足,病儿生长迟缓、体重过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是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因素可减少慢性迁延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通过对分析50例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和维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刘秀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社区内100个婴儿家庭,分为两组,每组50个婴儿家庭,一组为观察组,进行专题讲座、知识普及、电话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的新型健康教育方式,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半年后,记录分析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家长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定期带婴儿进行疫苗注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新型的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对婴儿保健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作者:牛彦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轻未婚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80名接受药物流产的未婚妇女为观察组,同期80例接受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自身提供的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系统 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CL-90评分为21.25士12.01,低于对照组31.17士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与对照组。结论:有效缓解未婚妇女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促进身心康复。
作者:薛佩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给予所有患者实施阑尾炎切除手术,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跃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PH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8例PPH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20-45min,平均30min,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肛门疼痛3例,小便困难5例,无出血等其他症状。随访6-18个月无复发及肛门、直肠狭窄。结论:结论PPH 治疗Ⅲ、Ⅳ度痔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加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重视手术操作技巧,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陈边强;张新有;施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09级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两个合班随机分为观察班及对照班,对照班以传统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观察班以“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实施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班期末考试总成绩分析,观察班优良率为89.8%,对照班优良率为79.85,两组之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4,P<0.05)。两班问卷调查分析,观察班与对照班学生人数及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它能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他单一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值得尝试与推广。
作者:罗永兵;赵春妮;冉川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分娩的初产妇351例(对照组)与2013年4月至9月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管理后分娩的初产妇349例(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助产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提高了初产妇的满意度,提高了助产士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作者:李娟;赵慧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系统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10~2012年妇科外用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0~2012年妇科外用药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妇科外用药品种丰富,能满足临床所需。妇科外用药中洗剂用药为广泛;妇科外用药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主要受福建省药品招标的影响。
作者:季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消毒设备管理的方法,为确保感染控制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严格的医院消毒设备管理制度和规定,使管理制度的操作性更强,为提高感染控制治疗提供依据。结果:通过严格的医院消毒管理制度和规定的运用,医院的消毒设备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提高感染控制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医院消毒设备应该与其它的大型设备一样,做到购进、使用和维护三位一体的管理,让消毒设备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发挥其佳的效益。
作者:雷瑶;蔚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社区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之后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生活质量和卫生行为均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卫生条件,获得非常理想的预后效果。
作者:贺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气胸患者开展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气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开展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优良率为95.5%显著好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气胸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凤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8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5例,再通率为76.5%,发生出血8例,其中,6h内出血5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8.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可为抢救心肌赢得时间,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周伟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两年间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平均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儿。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基础护理,观察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PICU患儿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儿可以更好、更早地康复。
作者:韩晓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根源于十二指肠、胃区域消化不良迹象,包括恶心、早饱、上腹痛和下腹痛等迹象。同时表现出反复持续的发作,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程一般为一年之内超过12周。根据罗马Ⅲ的标准,将FD(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上腹疼痛综合症和餐后不适综合症。
作者:李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住院治疗的2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随访2年,对其中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随访2年。对性别、家族史、生产史、喂养史、过敏史、丙种球蛋白、益生菌应用史、吸入糖皮质激素及被动吸烟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患儿中共有48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2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家族史、喂养方式、丙种球蛋白使用、肠道益生菌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6个月内母乳喂养、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益生菌、使用丙种球蛋白是保护因素。结论:家族史、个人过敏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临床上给予母乳喂养、、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益生菌及丙种球蛋白可减少哮喘的发生。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将25例急性肾炎患儿分成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组,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国政;程自平;刘和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开颅术、两种手术方式配合来治疗脑出血疗效对比情况,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A组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C组采用穿刺引流术配合开颅手术来治疗,采用6个月后 ADL等级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C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由于A、B两组;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配合开颅手术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术式。
作者:陈琦;李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