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跃东
同时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TDaP)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引发罕见过敏反应,分析反应原因,预防反应发生,为以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郝培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氨酚羟考酮片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氨酚羟考酮片组30例,术前2 h 氨酚羟考酮组患者每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1粒,6~8h用1次,术后6h 禁食禁水期过后再次给药,每次1粒,3次/d,术后3~5d 视病人疼痛情况停药;镇痛泵组30例,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维持至术后第2天。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12、24、48、72 h 的VAS 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镇痛药物援助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泵组术后6、12 h 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氨酚羟考酮片组(P<0.01),术后24、48及72 h 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氨酚羟考酮片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其镇痛效果并不优于镇痛泵。
作者:唐莹;王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在诊断骨样骨瘤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样骨瘤患者的CT 征象表现,并与X 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骨样骨瘤的CT 特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瘤巢及周围的骨质硬化,可显示出瘤巢的大小、位置和中心的钙化。X线表现为位于皮质内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的低密度阴影,外围有致密的反应骨,反应骨使皮质增厚,距瘤巢达数厘米。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CT比X线更易发现瘤巢和钙化。
作者:杜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将我院收集的23例蛛网膜下腔继发脑梗死的临床情况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病人均为我院收集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在29~72岁,平均年龄49.6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且初次颅脑CT 无明显的梗死灶,查体病人无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入院后出现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和颅脑CT的低密度性改变。磁共振成像在证实发病超过1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由脑血管痉挛引致的局限性脑梗死亦有价值。
作者:刘振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接收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密切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整体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康复,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传染病报告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抽取我市的24家医疗卫生机构单位,针对传染病报告质量问题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变动频繁、培训不到位、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力等。结论:针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增强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有关的法律法规。
作者:于治霞;周振宇;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沟通间歇洗胃法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沟通间歇洗胃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洗胃法。观察两组病人首次插管成功率、配合程度、洗胃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配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沟通间歇洗胃配合舒适护理,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病人配合程度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少,使洗胃更彻底,提高洗胃效果及安全。
作者:刘风环;卓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了关于血液透析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梳理,从而提出对应措施,以降低隐患发生的机率,使护患双方达到和谐共赢的目的。
作者:聂景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病人,平均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A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C组患者在A、B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健康教育,三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A组患者的好转率为52.0%,有4例发生死亡;B组患者的好转率为68.0%,只有1例患者死亡;C 组患者好转率为88.0%,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合理护理方法加上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控制及好转,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肖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使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一组设定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方式,另一组只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推广和临床使用。
作者:汪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肿瘤患者相关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完善院内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60份。采用问卷调查、医师谈话的方式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护理结果。长护理期限为6个月。结果:在1260名老年肿瘤患者中共有807人出现心理问题,较严重者177人。常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易怒、多疑、绝望、沮丧、恐惧、过度紧张、持续性的情绪低潮、轻生、过度悲伤。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身体体质差、疾病折磨、住院时间长、经济开销大、对治疗无望、生活问题、心理隐性问题暴露、其他。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491人心理问题根除,280人心理问题好转,36人护理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5.54%。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较为常见,一方面是因为临床病理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心智退化,出现偏悲观的心理暗示所引起的。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顺导,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曹玉晶;黄巍;马惠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包宝音朝格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式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1年7月间入院进行分娩的46例产妇作为临床观察样本,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对照组产妇采用单一用药的方式,单一使用催产素,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变化情况与胎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3例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376±39min,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614±44min,实验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产妇;新生儿 Apgar 评分与疼痛指数比较中,观察组产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减少孕妇分娩不利影响。
作者:陈作芳;童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64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2例,治疗组给予咖啡酸片口服0.3g/次,3次/天,疗程2周,对照组口服利血生片20mg/次,3次/天,疗程2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上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升白细胞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升白细胞有效率为34.4%,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咖啡酸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白细胞较少有很好的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启均;曾祥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概述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2临床症状观察心肌梗塞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表现为: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速;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主管医生参与个案护理查房的模式,提高护理查房效果,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方法:以骨科病房为试点,实施主管医生参与的个案护理查房,制定查房流程、查房标准、查房规范,并通过培训及现场观摩由区域主任分片包干在全院推广。结果:护理查房模式改进前后,护士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度比较, P<0.0001;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在医护配合、护士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康复指导、护理效果方面比较,P<0.0001,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P<0.0001。结论:查房形式的改进,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不同专科间的深入交流与探讨,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密切了医护合作关系,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作者:孙秀杰;李君;赵丽萍;谢方瑜;赵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伴有咳嗽、发热、腹痛、消瘦、水样泻、皮肤病变、意识障碍、肝脾、贫血、淋巴结大等症状。主要检出青霉菌28例(48.27%),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为主;新生隐球菌15例(25.86%),以隐球菌脑炎为主。按照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进行治疗,52例(89.66%)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加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予以及时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抗真菌治疗,强化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美玲;彭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常规超声、钼靶 X 线及两者联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从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乳腺小肿块(病灶直径≤2 cm)患者中选取85名,针对85名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分析病灶影像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钼靶 X 线及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85例患者乳腺病灶检测中,联合应用2种检测方式的AUC大于单独常规超声组(P=0.028)和钼靶 X 线组。结论:在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常规超声与钼靶 X 线,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水平,体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湘丽;李岩松;刘连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医护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护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其中对于妇产科的护理尤为受到关注,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产妇来医院分娩,本人和家属就要求医院保障母婴安全,目前妇产科的护理工作还存在着众多问题,本文将对当前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做简要分析。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对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时间为1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能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丁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