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和发病机制的分析

李美霞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影响因素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根源于十二指肠、胃区域消化不良迹象,包括恶心、早饱、上腹痛和下腹痛等迹象。同时表现出反复持续的发作,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程一般为一年之内超过12周。根据罗马Ⅲ的标准,将FD(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上腹疼痛综合症和餐后不适综合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服药依从性,即遵医行为,是指病人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高血压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的慢性病,降压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脏衰竭和肾脏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琳;何玉琴;唐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农牧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

    农牧区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是一项保护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应让患者及医师提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意识。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当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进行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及血脂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尽可能的将脑卒中的危害降至低,保护农牧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宏;童革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外科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腹部外科大的手术,需要完成包括胰头、肝外胆管、胆囊、远端胃、十二指肠等多个器官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再加上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在各个专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专科医生都在尝试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传统腹部外科中复杂的手术当中,以期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痛苦。

    作者:许勇(综述);刘荣(审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心得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西医多采用镇静、抗抑郁焦虑等治疗方法,因其药物副反应及依赖性、耐药性而受到患者抵触。中医从病人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同时佐以安神之品,效果良好。

    作者:何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透深静脉导管双侧双翼减张固定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采用双侧双翼固定深静脉导管的稳固程度。方法:将1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双侧双翼固定组、单侧固定组,于置管后1月内观察导管固定情况,评价其稳固程度。结果:采用双侧双翼减张固定组缝线脱落率20%,单侧固定组缝线脱落率为33.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双侧双翼减张固定能有效加强导管的固定,同时未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颜波;赵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86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总有效为74.4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等临床指标下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较为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疾病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56例直视右侧腋下纵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手术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默契、术后无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基础上,使病人切口美观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病人的经济支出。结论:高质量的术前访视,手术中的熟练配合与良好的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高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产科缩宫素临床应用

    缩宫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激素,常用于子宫收缩药物中,其主要的作用激励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对促进子宫内残留物的排除,减少出血量有着显著的疗效。缩宫素主要应用与临床上的催产、引产,但是药物的运用必须要建立在安全、疗效之上。近年来,随着缩宫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缩宫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状,正确的用药途径、剂量、浓度,使用过程中的反应及注意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对缩宫素在基层产科上的临床应用展开一番讨论。

    作者:刘玉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通用模板实时PCR法对YMDD突变的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突变的检测与监控。方法:通过运用通用模板和Taqman探针,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YMDD突变的实时PCR的方法,通过I反应,V反应,和对照组的C反应,可以检测到YIDD,YVDD突变,以及HBV的总量。当ΔCt <3.5时,即可确认突变存在。含有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YMDD变异株的质粒经过梯度稀释,并进行检测验证。本研究对16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一致。结果:检测范围可至103拷贝/ml,并且可以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在163例样本中,有51例可以检测到耐药突变。结论:这种通用模板实时PCR方法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的YMDD突变的定量是快速准确的,可以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的监控。

    作者:石铭;王楠;韩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在肾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24小时尿标本留取正确率偏低的问题。方法: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由科内护士自愿组成“豆瓣圈”,活动主题为“提高24h尿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活动目标、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小时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由84.4%升至93.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24小时尿标本留取的正确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程海荣;朱晓娜;颜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小型医院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调查研究

    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也越发引人关注。目前,对我国医疗单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对小型医院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的调查对象即为小型医院,通过对某市市区医院及相应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小型医院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研究、政策制定等提供数据。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作者:祝捷;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每晚睡前应用吲哚美辛栓25mg直肠给药;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可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赵教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外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初步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

    作者:刘星;何大维;魏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脏骤停80例心肺复苏急救分析

    目的:回顾性观察与分析80例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及结果,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对患者相关病历资料、治疗措施、其效果进行观察,然后分析结果。结果:80例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共成功31例,占38.75%。结论:患者年龄、病种以及实施心肺复苏术时间可影响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规范及提高心肺复苏术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因素。

    作者:李宏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如何合理饮食

    总结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理饮食原则,主要包括控制高蛋白质,少量食用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供给要适中,脂肪的供给不宜过多,维生素供给要丰富,限制水、钠的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等。认为合理饮食不但能延缓肝硬化的进程,还能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全麻插管期间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插管期间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副反应,为临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ASAI-II级患者分为两组,麻酸诱导前4min,观察组(I组)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后,以BaxterAS40A型向量泵持续静脉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诱导时,瑞芬太尼改为0.05μg/(kg.min)。对照组(II组)以持续静注艾司洛尔300μg/(kg.min),诱导时改为200μg/(kg.min)。后静注麻醉诱导剂,待肌肉完全松驰时行气管内插管,至持管后10min停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AAL、ECG、HR、SBP、DBP、RPP,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A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ISBP、HR、RPP在气管插管后的全过程变小。结论:瑞芬太尼静注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

    作者:于泉军;陈方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指导的意义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安全指导用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院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指导组各60例,常规组由医师给予统一的用药安全系统性的讲解,指导组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给以更加详细周到的用药安全指导。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从依从性、是否再次入院、自觉用药情况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指导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高达73.3%、未见再次入院者、全部患者都具有自己用药的好习惯,而常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达38.3%、出现4例再次入院患者、仅有48.3%的患者具有自觉用药的习惯,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患者再次入院的概率。

    作者:董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管在妇科恶性肿瘤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化疗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PICC置管保证化疗的有效进行,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保护静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韩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五脏相关

    “五脏相关”学说起源于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与变化都是由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进领;安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on,简称 F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液、组织及细胞表面的高分子量糖蛋白,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调理素,在网状内皮一机体防御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对纤维结合蛋白在液体中的浓度测定,对临床上某些疾病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现将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尕桑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