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外科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许勇(综述);刘荣(审阅)

关键词:微创外科技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创伤, 腹部外科, 消化道重建, 淋巴结清扫, 专科医生, 技术应用, 微创技术, 世界各国, 肝外胆管, 远端胃, 发生率, 并发症, 胰头, 器官, 患者, 胆囊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腹部外科大的手术,需要完成包括胰头、肝外胆管、胆囊、远端胃、十二指肠等多个器官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再加上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在各个专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专科医生都在尝试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传统腹部外科中复杂的手术当中,以期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痛苦。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实施胃肠减压,胃管注入硫酸镁等整体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治愈4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卢秀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超声导引下清宫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药物流产后在超声导引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疤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中的应用,达到减低或杜绝人工流产术中残留、大出血、穿孔、人流综合征,术后宫颈粘连致宫腔积血、宫腔粘连致闭经、出血时间长、复经晚等后遗症,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从而减少或杜绝医患纠纷,减轻医生心理压力。介入性超声导引是指在实时超声显像引导下将穿刺针、导管、药物或操作器械等正确地放置到所要达到的病灶、囊腔、体腔或其他特定部位,而达到定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技术。在妇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阴道超声导引下宫腔操作术士介入性超声的一种治疗方法,阴道超声技术因其无创、无辐射、便捷、操作灵活、显像清晰等优点在妇产科应用广泛[1]。器械方法:通过对照分析2组疤痕子宫早期妊娠终止妊娠的临床经过、术后恢复情况的不同,来指导临床医生对剖宫产疤痕子宫早期妊娠时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以达到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少或无后遗症。结论:药物流产+超声导引下清宫,有助于临床医生手术操作定位精确,判断操作器械的位置及与孕囊的关系,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子宫内膜的创伤面,减少或杜绝术子宫穿孔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柯凤琴;祁荣华;汪莉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保乳手术治疗Ⅰ期、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保乳手术治疗Ⅰ、Ⅱ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Ⅰ期、Ⅱ乳腺癌女性患者共35例,且术后均予以放化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的患者接受赫赛汀治疗。评价术后3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术后采用Harris评价乳房美观效果。结果:35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100%,3年术后局部复发率5.7%,术后乳房美观效果优良率88.6%。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Ⅱ乳腺癌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而且大程度保留了乳房完整,美容效果满意,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张世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DGP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联合地西泮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地西泮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受术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行人工流产、无手术禁忌证正常早孕妇女60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丙泊酚联合地西泮10㎎静脉注射,丙泊酚用量根据体重2㎎/㎏,对照组仅用地西泮,观察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宫颈扩张度、人工流产综合症及术中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扩张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可靠,对受术者无不良影响,是安全可靠方便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作者:张淑霞;王玉珍;李桂云;苏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49例采取外科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需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总结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好转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外科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右下腹部剧烈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炎症及管腔部位狭小等症状。手术治疗后的病情好转率为91.8%;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术后高热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结论:阑尾炎患者在伴有其他炎症及管腔狭小时需手术切除阑尾。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做好消毒及切口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宁夏山区回族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预防及护理

    1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现已成为危害儿童多国家及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并引起一定数量儿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大多数成人以隐性感染为主,儿童则多表现为显性感染。有研究显示,在手足口病聚集性患者疫情中,EV71和CoxA16感染所致的儿童手足口病显性和隐性感染比例分别为1:1.6、1:2.2。一般感染后均可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但不同型别的病毒感染后诱导的特异性免疫缺乏交叉保护力。

    作者:妥霞;张红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着重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135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首次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护理要点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情况。结果:(1)观察组出现情绪障碍3例、营养不良2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和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要点,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倪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过程中对高蛋白,高脂类食物的普及引用,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等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然而,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医生应了解病人取血时的基本情况,考虑分析前变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这样对血脂测定结果分析才有临床意义。为了是上述疾病体腔得到预防和治疗,下面就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及血脂检测是应注意的事项做以简要论述。

    作者:尕桑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各项相关因素无统计学差异180例正常初产孕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前、产后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92.22%显著高于76.67%(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120min人数、产后出血人数、新生儿呼吸窘迫人数, 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前产后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初产妇正常分娩成功率。

    作者:卢云;任瑞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分析

    目的:对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0例,给予所有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Seldinger技术的穿刺股动脉,并实施超选择的子宫动脉造影,同时采取明胶海绵栓塞住子宫动脉。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60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在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阴道出血的症状基本消失,6例患者剩余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术后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均平稳,栓塞都1次成功。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33%。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病症,具备治疗的时间短、止血部位的准确度较高、见效快、疗效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保留女性的生殖器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萨日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4例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自内障患者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以高血糖为卞的代谢紊乱,手术麻醉中发生危险及术后切口不愈和感染的儿率明显增加。达标的血糖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CSII)和传统皮下注射( MSII)对中老年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以期寻找糖尿病自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迅速、安全且依从性好的方法。

    作者:刘彩红;佘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作者:徐亚利;邢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28例,均采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在行保守治疗后痊愈;经2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1例有肝转移;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5.0%、92.9%、100.0%。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是超低位直肠癌有效根治方法,术后不易发生局部复发,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孕产妇的优生优育希望大,对产科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以我们在整体护理的技术上要开展人性化护理,医学模式的转换人性化护理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沙比热·杰克山拜;冯秋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目的:本文分析的目的是探讨关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以此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方法:本资料选自于在我社区内40例高血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宣导相关预防知识、定期体检和定期随访等方式,通过利用对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方法进行结合形式,促使患者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结果:在对40例高血压患者提供护理工作过程中,应该从患者的多方面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刚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韩振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ICU医院感染

    目的: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制定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床旁调查,根据依从性制定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干预,ICU 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46.6%提高到69.8%,医院感染率从18.8%降低到10.7%。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23.9%下降到后2.6%。结论: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是直接、有效、经济的控制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1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10男1女,年龄27~75岁之间,以血尿为主,部位多位于膀胱三角区,肿物大小不等,镜下特点肿瘤表面被以正常移行上皮,层次较溥,瘤组织无纤维血管轴心。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预后好,应避免过诊断及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付兴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探讨

    目的:调查离休干部保健基本情况,了解保健现状,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基础,提高离休干部健康水平,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在进行研究时,选择的是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查方式。从980例离休干部的门诊情况、生活质量、住院情况以及患病类型进行调查。结果:随着离休干部年龄逐渐增长,患病人群逐渐增加,出现的医疗次数以及医疗消耗更加增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结论:基于当前的“两高期”离休干部保健需求,做好保健工作,不断完善门诊改革,随着医院住院条件得到改善,患者获得良好的优质服务。

    作者:明德俊;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数字化病理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本文将数字化病理切片与传统玻璃切片教学比较,并探讨应用数字化病理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发现数字化病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病理组织图像的辨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