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韩振梅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目的是探讨关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以此为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方法:本资料选自于在我社区内40例高血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宣导相关预防知识、定期体检和定期随访等方式,通过利用对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方法进行结合形式,促使患者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结果:在对40例高血压患者提供护理工作过程中,应该从患者的多方面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刚工作中广泛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不孕症56例的疗效观察

    不孕症是世界难题,治疗不孕症以辨证论治为主,发挥中医调经助孕和调畅情志的优势,结合西医检测的特长,诊断检查不孕不育症应做到1、及早诊断,及早治疗;2、治无定方,因人而药;3、辩证辨病,各有所宜。

    作者:宮润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药子致肝功能异常1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黄药子引起肝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因乏力、纳差3周,伴皮肤黄染2周,于2014年3月3日入院。入院前因甲状腺结节而自行煎服民间验方黄药子30g ,每日1剂,煎服,连服3周后出现上述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入院时辅助检查:ALT 1042 U/L,AST 1006 U/L,GGT 165 U/L、TBiL 281.1umol/L、DBiL218.0 umol/L,ALB 40.7g/L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肝脏 CT示:脂肪肝,胆囊壁略增厚,胆囊窝积液。平素无烟酒嗜好,否认有肝病史。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遂停中药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5%葡萄糖250m l每天1次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20mg,加5%葡萄糖250m l每天1次静滴以减轻药物性反应和免疫变态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及肝内胆汁淤积;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g加入5%葡萄糖250m l静滴,每天1次,熊去氧胆酸胶囊0.25g,每天3次口服以消退黄疸。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好转,复查ALT 182 U/L,AST 121 U/L,GGT 110U/L、TBiL 143.8umol/L、DBiL97.7umol/L,ALB 40g/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仍阴性;继续治疗一周ALT 77 U/L,AST 52 U/L,GGT 77U/L、TBiL 94umol/L、DBiL58umol/L,因肝酶基本正常,复方甘草酸苷减量静滴一周后停用,余治疗不变,继续治疗3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姜爱华;杨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节育、晚婚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亿人(2011年末)。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中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是经济的重要基础,人口变局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构成诸多挑战,影响到劳动力、消费、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口会出现短期难以扭转的负增长局面。

    作者:迟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53、β-catenin和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β-catenin及HER-2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8.6%,其表达与肿瘤分化、Dukes分期有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74.3%,β-catenin为68.6%,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P53的表达与HER-2、β-catenin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P53、β-catenin及HER-2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结直肠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A、B、C 3组各40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C组的治疗效果佳,其次为B组,A组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单纯对甲亢或者糖尿病进行治疗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甲亢和糖尿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农村早婚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早婚主要指的是青少年没有达到法定婚龄变结成夫妻的一种行为。此种行为与我国《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严重不符,因此产生较大的危害。对此本文针对农村早婚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的危害性以及具体的解决对策加以分析。

    作者:宋启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产前采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诊断60例18-36孕周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有39例确诊为单纯性心脏畸形,并发心外畸形的有10例,7例为心脏肿瘤,3例出现漏诊,1例误诊。结论:在产前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李海华;葛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AS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ASP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在气管插管行无创机械通气基础上分别应用输液泵、输液器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各时点A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较输液器控制气道湿化更有利于改善ASP并发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分析

    目的:对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0例,给予所有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Seldinger技术的穿刺股动脉,并实施超选择的子宫动脉造影,同时采取明胶海绵栓塞住子宫动脉。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60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在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阴道出血的症状基本消失,6例患者剩余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术后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均平稳,栓塞都1次成功。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33%。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病症,具备治疗的时间短、止血部位的准确度较高、见效快、疗效好、术后并发症较少、保留女性的生殖器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萨日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成人烟雾病出血性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CTA 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58例病例以脑出血破入脑室居多,并发动脉瘤10例。内科保守治疗30例,其中8例再发出血死亡;手术治疗28例,术后未再出血,其中11例行清除血肿术,10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动脉瘤夹闭术,3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结论:脑室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是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出血方式;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差异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明显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作者:雷洪升;傅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每晚睡前应用吲哚美辛栓25mg直肠给药;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可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赵教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相关技术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介绍一下神经官能症病人的症状与治疗的药物。

    作者:石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134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输血前均对于患者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情况进行检测,总结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13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样本121例(10.67%,121/1134)、HCV-Ab阳性样本14例(1.35%,14/1134)、TP-Ab阳性样本17例(1.49%,17/1134)、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3.41%,152/1134)。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血源性感染的疾病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应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视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对策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因为龋齿在临床上就诊的病例较多,不仅给患儿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家长要重视儿童龋齿的危害,对该病的相关知识要知晓,及早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因此,我们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龋齿的危害及预防,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顾洪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学生体型内隐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内隐刻板印象是内隐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的心理现象。在社会中,体型作为与容貌相关的一种因素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美学观念。本文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以37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好感度、成就、信任度三方面检验大学生在潜意识中是否存在体型刻板印象。如果存在,又是如何的一种刻板印象。结果发现:①在大学生的潜意识中确实存在着体型刻板印象。人们倾向于“瘦-积极/胖-消极”的联系。②体型刻板印象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作者:唐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镜超声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护理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上消化道病变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灶病变均达到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经予去甲肾上腺素,APC和钛夹治疗止血。结论:医护的良好配合,可以缩短检查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首次化疗肿瘤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首次化疗肿瘤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26例首次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结果:患者对化疗的心理需求包括: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化疗费用及化疗并发症;对健康知识的心理需求: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后果、化疗效果、不良反应所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化疗期间所注意事项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治疗费用、治疗的安全性及化疗的健康知识。结论:首次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确保患者可顺利化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四平市餐厨废弃油脂监管现状及对策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持续热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地沟油”,更是成为热点中的焦点,位居2010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之首。作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如何加强对加工“地沟油”的主要原料--餐厨废弃油脂的监管,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的监管工作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监管对策。

    作者:薛新宇;杜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抗凝、腔内成形、导管溶栓等方案接受治疗。结果:根据Cooley治疗标准,其中痊愈11例,28例良好,13例一般,2例截肢,治疗总有效率为96.3%。绝大部分患者疼痛有所缓解,行走距离延长,踝肱指数得到明显升高。结论: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远端流出道对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至关重要。

    作者:张安平;周栋;郭发才;宋润泽;袁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