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任瑞萍
营养不良在肝病病人普遍存在,伴随肝脏疾病的进程,而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营养支持对重症肝炎病人的恢复意义重大。但目前尚没有建立关于重症肝炎病人的营养评估标准和饮食治疗指南。现就肝脏疾病的营养代谢变化、营养不良的评估方法和肝脏疾病相关的营养支持,特别是蛋白质的营养做一综述,以期有助于重症肝炎的饮食和营养治疗。
作者:章晓云;王静;万紫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孕期营养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产检的600名孕妇按照是否接受孕期营养指导分为观察组(孕期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和对照组(孕期并未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对比观察两组孕产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状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发生羊水异常、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分娩结局中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可有效提高母婴健康状况,改善母婴妊娠结局,降低妊娠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阳县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当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县5所乡镇中小学校1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24h回顾法,并结合个体询问法,记录下学生连续1周的饮食情况。结果:中小学生的主食是谷物类食物,但对肉、蛋、奶的摄入量远远不足。结论:针对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吕琼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使用中医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诊治并分析疗效。方法:利用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服用)并外敷消炎膏来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结果:4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人中有15例病人的病情被治愈,所占比例为34.88%。有28例病人的病情出现好转,所占比例为65.12%。43例病人中没有治疗无效的病人,利用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服用)并外敷消炎膏来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总治愈率为100%。一年后对全部43例病人进行复查,所有病人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情均未复发。结论:利用内服普济消毒饮并外敷消炎膏来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作者:曹学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Bobath球在俯卧位手支撑训练中的运用是否有利于脑瘫及中枢性协调障碍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的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在同一个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等患儿的俯卧位手支撑训练中分别采用Bobath球、软垫、三角垫等器材,观察患儿在使用每种器材时俯卧位手支撑训练的时间和质量。结果:相比之下大多数患儿在Bobath球上进行的俯卧位手支撑训练的时间较长,质量较高,而且多数患儿喜欢在Bobath球上进行俯卧位手支撑训练。结论: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患儿的俯卧位手支撑训练中运用Bobath球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白艳;周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以及预防控制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县的80例患者,并且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实验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果:实验组呼吸道疾病在我县的感染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该组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管理模式在我县对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和防控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韦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手术室安全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同年1-6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而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风险及医疗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显著减少安全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邱钦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以“腹痛、腹胀15天,右下腹可见原引流管孔处引出黄色液体”为主诉入院。既往5个月前因肠梗阻行小肠减置管术压术,患者一般状态差,无发热,小便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明、表情痛苦,查体合作,经查体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原腹部引流管孔处有液体流出,检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9.14*10︿9/L。因患者家属不同意手术,行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经3天治疗,病情无好转,体温达39℃腹痛明显,伴有明显的反跳痛及肌紧张,患者病情继续加重,向患者及家属再次交代,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手术治疗,患者家属同意后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全麻下小肠部分切除小肠外引流腹腔冲洗引流术。放置5枚引流管,术中见腹腔内肠管广泛粘连,约有50厘米小肠坏死破溃,剩余小肠水肿扩张明显并粘连成团,腹腔内有较多的脓性肠液,切除坏死肠管后无法一期吻合及小肠造瘘,故小肠残端闭死后,小肠近端内放置引流管置腹壁外,术后诊断:小肠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术后加强抗炎,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颜色黄绿并有肠内容物,补充诊断小肠残端瘘。术后第7天自述已排气,腹胀明显好转,肠鸣音6次每分,第9天拔出胃管。术后10天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出左右腹腔引流管各一枚,术后第15天拔出左腹腔引流管,。术后第19天拔出右腹腔引流管,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无恶心、呕吐、无腹胀,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留置小肠引流管,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医生办理出院。
作者:李梅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可视化根管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4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病例,对照组未使用可视化技术,利用替硝唑合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成功者22例,1例患者失败,成功率为95.7%;对照组中治疗成功者17例,6例失败,成功率为73.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根管技术对于牙体牙髓疾病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导尿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外科大中手术前的常规准备。由于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导尿不需胶布固定,其操作简单,且不易滑脱、方便、安全,插入后与尿道贴合程度大,能有效地保护外阴干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后总有使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口流出。现将手术后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魏倩婷;冀雅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卫生监督稽查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相对于其它工作它起步较晚,发展也不是特别迅速,本人多年从事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一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组其血糖控制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两种不同时段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2007年2月~2008年9月人工流产术后要求上节育环的妇女450例,其中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吉妮IUD223例作为观察组,227例于经间期放置吉妮IUD作为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吉妮IUD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术后一年内避孕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月对照组的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术后3月、6月副反应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安全性高、避孕效果可靠、脱落率低、副反应少等,故吉妮宫内节育器适合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
作者:朱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过程中对高蛋白,高脂类食物的普及引用,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等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然而,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医生应了解病人取血时的基本情况,考虑分析前变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这样对血脂测定结果分析才有临床意义。为了是上述疾病体腔得到预防和治疗,下面就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及血脂检测是应注意的事项做以简要论述。
作者:尕桑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整肠生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整肠生+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整肠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肠生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江;周江敏;魏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腹部外科大的手术,需要完成包括胰头、肝外胆管、胆囊、远端胃、十二指肠等多个器官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再加上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大,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在各个专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专科医生都在尝试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传统腹部外科中复杂的手术当中,以期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痛苦。
作者:许勇(综述);刘荣(审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卵泡监测在治疗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不孕症患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有成熟卵泡33例,未成熟卵泡9例,未见卵泡4例。经治疗及指导性生活后成功受孕33例,占71.7%。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观察卵泡生长、成熟及排卵的特征,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震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正确的认识治疗哮喘的药物,并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于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胃安1号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标准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胶囊、吗丁啉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胃安1号丸。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安1号丸结合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愈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小兰;张醒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近两年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病病人30名,研究其病因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人数为10名,通过常规性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人数为20名,通过生物制剂展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20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结论:与常规性治疗相比,生物制剂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上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痛苦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佐克热·艾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