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健;许荣德;李伟科;庄文行;邵培坚;罗鹏飞
目的 评价活性炭微粒-表阿霉素(Epi-CH)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灶化疗的改进作用.方法 60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术前72 h于瘤床或肿瘤周围腺体注射Epi-CH混悬液10 mg,对照组20例注射表阿霉素水溶液10mg,术后清点腋窝淋巴结总数和黑染淋巴结数并计算腋窝淋巴结清除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治疗组黑染和未黑染淋巴结中表阿霉素的含量.光镜观察淋巴结组织变性坏死改变.结果 治疗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比对照组多4.04个(P<0.01).治疗组中腋窝淋巴结的黑染率为86.9%(565/650);直径≤1.0 cm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淋巴结黑染率(P<0.01);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黑染淋巴结中表阿霉素的含量是未黑染淋巴结含量的14.3倍(P<0.01).黑染淋巴结内癌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坏死改变.结论 Epi-CH混悬液能增加手术清除的腋淋巴结数目,显著增加并维持表阿霉素在局部淋巴结中的高浓度.
作者:吴武军;曾健;潘承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大鼠肠黏膜β-连环蛋白(β-cat)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24、48 h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大鼠小肠隐窝严重腹腔感染前后β-cat表达的变化,以及严重腹腔感染后不同时期β-cat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β-cat仅有微弱表达,而感染后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强表达β-cat;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β-catmRNA在CLP术后12 h明显上升(0.74±0.10vs0.52±0.06,P<0.01),在CLP术后24 h后达到峰值(0.90±0.09vs0.52±0.06,P<0.01),随后逐渐下降,到4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0.80±0.09vs0.52±0.06,P<0.0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可诱导β-cat表达,提示β-cat可能与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刘晋峰;吴承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 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 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作者:林爱龙;马廉亭;李俊;余泽;秦尚振;李爱冰;林俊明;宋朝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外源性基因经乳腺导管注射在乳腺组织中表达的机制.方法 依据乳腺发育时期的不同(即9周龄未孕、妊娠7 d、妊娠12 d、妊娠18 d、产后7 d、产后14 d)将36只SD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6只/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高效表达质粒pCE-29与脂质体混合后,经乳腺管导入各组大鼠第5对乳腺.48 h后取材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情况,如有表达则对该张冰冻切片行HE染色,前后图像对比以确定GFP表达位置.另取不同发育时期正常大鼠乳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pCE-29质粒由乳头管导入后,实验组中妊娠12 d组和产后7 d组中各有2只有GFP表达,图像对比后确定GFP是在乳腺腺泡细胞中表达;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在从妊娠初始到产后的发生变化过程中,在妊娠12d和产后7d时处于分裂期的腺细胞较多,而其他时期处于分裂期的腺细胞较少.结论 在妊娠12 d和产后7 d这两个时期,外源性基因经乳腺管注射可以转入腺泡上皮细胞而得到表达.表达的机制可能是在妊娠期及分娩后,由于体内激素作用,乳腺干细胞在以上两个时期不断分化,启动腺细胞分裂增殖,分裂期的腺细胞进行DNA复制,因此可能接受外源性基因的机率大.本实验为外源性基因经乳腺管注射在动物乳腺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作者:李新安;安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不同群型霍乱弧菌(VC)recA、dnaE和mdh管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PCR扩增、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8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菌recA基因500 bp序列中共44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3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dnaE基因600bp序列中共32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mdh基因367bp序列中共21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O1群埃尔托生物型(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遗传学关系高度密切;不同群型非产毒株之间遗传学关系较远;不同群型产毒株和不同群型非产毒株遗传学关系较远.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可能分别来自同一克隆群,O139群VC产毒株可能起源于EVC产毒株.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作者:宋玫;高建华;严欣;刘晓军;陈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察Shh对E13-E15小鼠胚胎中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影响.方法 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12的培养液中,在37℃恒温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hh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脑厚片以4%多聚甲醛固定,将DiI颗粒置于视盘.7d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被标记的视神经纤维,在激光扫描共聚焦纤维镜下观察.结果 用Shh抗体阻抑Shh的功能,可引起E13跨越中线的视神经纤维减少以及E15投射至同侧的视束的神经纤维的增多.结论 在视交叉形成的早期,Shh引导视神经纤维跨越中线.在视交叉形成的后期,Shh引导视神经转弯.
作者:郝彦利;陈新安;董为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胎鼠肝nestin阳性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结合悬滴培养法获得胎肝干细胞,原代培养2 d后改变培养基,添加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含25 ml/L葡萄糖,100U/ml青链霉素,pH值7.6),添加烟酰胺10mmol/L,胰岛素1 mg/L,N2添加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各20μg/L诱导分化为nestin阳性细胞.结果和结论 大鼠胎肝内存在nestin阳性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加入诱导剂可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
作者:刘军;安靓;陈金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B超引导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和微波射频消融(RFA)对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的作用.方法 将本组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27例肝癌肝移植病人分为术前抑瘤组(18例)和非抑瘤组(9例);抑瘤组TACE 9例(其中TACE+PEI1例)、PEI 7例和RFA 2例.结果 抑瘤组肝移植平均等待时间为14.56±5.29周(3-21周),非抑瘤组为4.67±2.74周(2-11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2);抑瘤组病人的肝移植手术率100%(18/18),非抑瘤组81.8%(9/11);抑瘤组肿瘤复发率50%(9例),非抑瘤组肿瘤复发率77.8%(7例);抑瘤组和非抑瘤组术后2年累计生存率49.3%和32.3%(P=0.065),而术后2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为43.5%和11.8%(p=0.044).结论 肝癌病人在肝移植前等待期间行TACE、PEI和RFA等治疗有较好抑瘤作用.
作者:简志祥;侯宝华;孙建;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85例胃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构建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mo蛋白及G1il蛋白的表达,并以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mo和Gli1蛋白均在正常胃粘膜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胃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并随着胃腺癌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相关分析显示Smo和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P<0.001.结论 胃癌发生过程中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通过Smo蛋白高表达上调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的表达参与部分胃腺癌的发生.
作者:戎祯祥;方驰华;朱达坚;刘胜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 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赵毅兰;林英忠;李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异秦皮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中异秦皮啶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扫描,母/子离子对为223/162.结果 异秦皮啶保留时间为6.60min,标准曲线在484-96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96.7%,RSD 4.49%,低检测限1 ng/m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为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犬颈总动脉和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至脑电静息时循环、呼吸变化及异丙酚的用量.方法 杂种犬8条,通过颈总动脉或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直至麻醉深度指数(CSI)等于零,并维持CSI在0-5之间波动持续60 min停药.记录意识消失、恢复时间及异丙酚用量,观察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 达脑电静息所用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颈总动脉给药明显快于静脉给药(P<0.05).颈总动脉和股静脉给药在意识消失时、CSI=0-5持续10 s、30 min和60min时异丙酚的用量分别为(76.1±24.3)mg和(146.9±48.3)mg(P=0.000)、(221.3±47.4)mg和(3533±89.2)mg(P=0.000)、(474.9±122.5)mg和(845.8±206.8)mg(P=0.000)以及(721.3±204.0)mg和(1401.4±410.4)mg(P=0.000).在脑电静息各时点,颈总动脉给药对平均动脉压和呼吸的影响与静脉给药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动脉给药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变化更平稳.结论 异丙酚颈动脉麻醉至脑电静息比静脉麻醉用药量少,对循环、呼吸影响小.
作者:盖成林;陈卫民;郑晓春;冉德春;艾长良;孙正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连续用药15 d.第15天处死小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剥离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 鳖甲煎丸有较好的抑瘤作用;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鳖甲煎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来实现的.
作者:张绪慧;陈达理;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MFAC方案由抗CD33单抗及FLAC(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孢素A)组成,我们应用MFAC成功诱导治疗1例初发难治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建宇;杜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包含人分泌型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探讨其在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T-Endostatin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回收hEndostatin,将hEndostatin连接到pShuttle2中,构建pShuttle2-hEndostatin表达质粒,将此表达质粒连接到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构建Ad-hEndo.其线性化后转染HEK293T细胞,纯化后的重组腺病毒Ad-hEndo在HEK293T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测定其滴度.结果 利用PCR反应进行鉴定,扩增得到的hEndostatin经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为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为5.2×109PFU/ml.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分泌型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Ad-hEndo,可直接用于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瑷芹;何援利;杨芳;刘木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筛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0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G-α、HCG-β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CG-α在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HCG-β在两组阳性表达率均为0%;COX-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表达率分别为100%、80%.结论 HCG-α只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而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表达,提示HCG-α可能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郑军生;谢有科;钟雪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ADM在调节母亲血管对妊娠过程和胎儿的适应性及胚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为阐明ADM基因在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胎盘组织的表达差异,以探索ADM及其信号通路的改变在致子痫前期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 取妊娠晚期正常孕妇(≥39周,n=7)和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35周,n=10),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ting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了(36.2±6.3)%.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表明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晚期胎盘组织ADM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子痫前期患者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高云飞;余艳红;李志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A组(n=11)为正常对照组,B组(n=11)为糖尿病为干预组,C组(n=9)为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AngⅡ水平、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收集24 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及肌酐并心脏内取血检测血AngⅡ及肌酐.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RT-PCR,以-actin作为内对照.尿白蛋白排泄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 血、肾组织AngⅡ在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肾组织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B组大鼠(0.62±0.17)显著低于A组(1.13±0.82,P<0.01)及C组(1.13±0.62,P<0.01).尿白蛋白排泄在B组大鼠(2.18±1.98mg/d)显著高于A组(0.41±0.47 mg/d,P<0.01)及C组(0.65±0.89 mg/d,P<0.01).结论 氯沙坦处理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但不改变血液及肾组织AngⅡ水平.
作者:吴文;丁鹤林;陈黎红;傅祖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饮食加硼治疗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为硼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骨质疏松模型组(n=24).以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 d,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n=8)、饮食加硼治疗组(n=8)和雌二醇治疗组(n=8).治疗30 d后,测定大鼠血清钙、磷、硼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测量大鼠全身、腰椎和胫骨骨密度,并观察大鼠股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 四组大鼠血清Ca和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硼含量硼治疗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对照组大鼠血清AKP和TRAP活性增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增加,腰椎、胫骨骨密度下降,呈现骨质疏松变化.饮食加硼和雌激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和全身、腰椎、胫骨骨密度等显著增加,松质骨区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明显差异.硼治疗组大鼠血清AKP活性及松质骨区活跃成骨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 饮食加硼可提高大鼠血清硼含量,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许鹏;胡万彪;郭雄;张银刚;李幼芬;姚建锋;蔡乾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