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宋玫;高建华;严欣;刘晓军;陈阳

关键词:瘢痕疙瘩, 家系, EB病毒, 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 染色体
摘要:目的 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KCNE2对Kv4.3通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KCNE2对人类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主要α亚基-Ky4.3功能的调节.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Kv4.3或Kv4.3与KCNE2 cDNA转入COS-7细胞株,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记录通道电流.结果 KCNE2对Ky4.3功能有明显调控作用:减小Kv4.3通道电流密度;Ky4.3单独表达组通道电流密度为375.13±112.87 pA/pF(n=11),KCNE2与Ky4.3共表达组电流密度为152.96±33.71 pA/pF(n=16);减慢Kv4.3通道激活和衰减,在+60 mV电压刺激下通道激活达峰值的时间由4.82±0.32ms(n=11)延长至20.41±2.13ms(n=16),P<0.05;通道电压依赖性失活发生正向移位,半数失活电压由-53.62±1.24mV(n=8)移至-46.58±1.6mV(n=10);通道从失活中恢复的速度加快,恢复时间常数由193.43±17.98 ms缩短137.71±18.29 ms,(n=7,P<0.05).结论 KCNE2可能作为人类心肌细胞膜Kv4.3钾离子通道一个重要的辅助亚基-β亚基参与Ito通道功能的调节.

    作者:刘杰;邓建新;潘秉兴;黄巧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超声介导的微泡造影剂破坏产生的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高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及低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0.75 W·cm-2),每组6只,按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分别在处理前、处理后不同时间测量平均动脉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动静脉口径和血流流速,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脊斜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和微血管口径无显著变化(P0.05);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微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降和恢复的程度与超声能量有关,低能量组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5min左右可明显恢复,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h左有可明显恢复,而高能量组2h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未完全恢复.微泡空化效应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裂,内皮间隙增宽,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2h后未发现内皮破口.结论 微泡空化效应对局部微循环及微血管产生损伤跟超声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小产生损伤越轻,局部微循环修复的速度越快.

    作者:黄武锋;修建成;周碧影;查道刚;宾建平;曾平;刘伊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分析

    目的 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 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作者:宋玫;高建华;严欣;刘晓军;陈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肿节风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目的 建立异秦皮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中异秦皮啶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扫描,母/子离子对为223/162.结果 异秦皮啶保留时间为6.60min,标准曲线在484-96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96.7%,RSD 4.49%,低检测限1 ng/m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为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A组(n=11)为正常对照组,B组(n=11)为糖尿病为干预组,C组(n=9)为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AngⅡ水平、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收集24 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及肌酐并心脏内取血检测血AngⅡ及肌酐.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RT-PCR,以-actin作为内对照.尿白蛋白排泄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 血、肾组织AngⅡ在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肾组织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B组大鼠(0.62±0.17)显著低于A组(1.13±0.82,P<0.01)及C组(1.13±0.62,P<0.01).尿白蛋白排泄在B组大鼠(2.18±1.98mg/d)显著高于A组(0.41±0.47 mg/d,P<0.01)及C组(0.65±0.89 mg/d,P<0.01).结论 氯沙坦处理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但不改变血液及肾组织AngⅡ水平.

    作者:吴文;丁鹤林;陈黎红;傅祖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青风藤及青藤碱对吗啡依赖小鼠位置偏爱效应和脑内组胺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脑内组胺(H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位置偏爱箱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9 mg/kg·b.w.)6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吗啡模型组(9mg/kg·b.w.)、青风藤醇提液组(10g/kg·b.w.)、青藤碱组(60mg/kg·b.w.)、苯海拉明组(30mg/kg·b.w.)、CP48/80组(5mg/kg·b.w.)和L-组氨酸组(750mg/kg·b.w.),后5个给药组分别在位置偏爱训练的第4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3 d.脑内组胺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实验同时检测青风藤、青藤碱、苯海拉明、CP48/80及L-组氨酸对小鼠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结果 吗啡模型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小鼠脑内HA水平显著升高(P<0.01).青风藤或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的形成,降低脑内的HA含量.青风藤、青藤碱及L-组氮酸对正常小鼠脑内组脑水平有升高作用(P<0.01),但3药本身并不使小鼠产生奖赏或厌恶效应.CP 48/80能使正常及吗啡依赖小鼠脑内组胺含量明显减少(P<0.01),但该药对CPP无明显影响.结论 吗啡诱导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与脑内HA水平升高、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激活有关.青风藤及青藤碱能消除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内组胺水平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莫志贤;安胜利;周吉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携带人分泌型内皮抑素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 制备包含人分泌型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探讨其在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T-Endostatin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回收hEndostatin,将hEndostatin连接到pShuttle2中,构建pShuttle2-hEndostatin表达质粒,将此表达质粒连接到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构建Ad-hEndo.其线性化后转染HEK293T细胞,纯化后的重组腺病毒Ad-hEndo在HEK293T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测定其滴度.结果 利用PCR反应进行鉴定,扩增得到的hEndostatin经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为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为5.2×109PFU/ml.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分泌型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Ad-hEndo,可直接用于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瑷芹;何援利;杨芳;刘木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化州柚提取物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化州柚提取物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理记录仪观察灌胃给药前后Beagle犬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幅度、Ⅱ导联P、R、T、QRS波、PR、QT间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给药后各时间点的指标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次经口给予化州柚提取物5、50、300mg/kg,对Beagle犬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沛波;田珩;王永刚;彭维;苏薇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袋血辐照对淋巴细胞凋亡及红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淋巴细胞凋亡及红细胞活性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检测红细胞膜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反映红细胞活性.结果 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辐照可以有效的导致淋巴细胞的凋亡:在剂量达到35 Gy时红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适当剂量的辐照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中有活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同时又对红细胞的活性没有显著的损伤,是有效的预防TA-GVHD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燕飞;余晋林;聂凯声;何其通;罗海玲;段朝晖;朱振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FAC治疗初发难治性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MFAC方案由抗CD33单抗及FLAC(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孢素A)组成,我们应用MFAC成功诱导治疗1例初发难治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建宇;杜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ompS-linker-fl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目的 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S基因(mompS)和鞭毛亚单位蛋白基因(flaA)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以构建mompS-Linker-flaA融合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以嗜肺军团菌1型DNA为模板,PCR分别扩增获得嗜肺军团菌mompS基因和faA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含mompS-Linker-fla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LpSLF,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以IPTG诱导表达Trx-MOMPS-Linker-F1aA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表明,我们扩增出了嗜肺军团菌906bp的mompS及1440bp的flaA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LpSLF,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LpSLF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嗜肺军团菌mompS-Linker-fl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其免疫原性、免疫保护性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张雷;陈建平;张莉;王涛;刘明杰;田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HCG-α、HCG-β和COX-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目的 筛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0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G-α、HCG-β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CG-α在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HCG-β在两组阳性表达率均为0%;COX-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表达率分别为100%、80%.结论 HCG-α只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而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表达,提示HCG-α可能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郑军生;谢有科;钟雪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 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赵毅兰;林英忠;李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胎膜早破孕妇C反应蛋白测定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其在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观察无胎膜早破产妇60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37周以上各30例做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35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13例,37周以上22例,分别在患者破膜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在检测C反应蛋白的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本研究观察到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2例,患者破膜3 d内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破膜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4.55±4.05)×109/L,C-反应蛋白为6.82±3.52,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例患者破膜第2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02±4.84)×109/L,C-反应蛋白为6.66±2.08,与第1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破膜第3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31±4.36)×109/L,C反应蛋白为8.31±2.48,与第2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的快速、准确测定,对预测胎膜早破孕妇有无感染,指导临床用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可作用常规测定项目.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源性基因经乳腺导管注射在大鼠乳腺组织中表达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外源性基因经乳腺导管注射在乳腺组织中表达的机制.方法 依据乳腺发育时期的不同(即9周龄未孕、妊娠7 d、妊娠12 d、妊娠18 d、产后7 d、产后14 d)将36只SD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6只/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高效表达质粒pCE-29与脂质体混合后,经乳腺管导入各组大鼠第5对乳腺.48 h后取材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情况,如有表达则对该张冰冻切片行HE染色,前后图像对比以确定GFP表达位置.另取不同发育时期正常大鼠乳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pCE-29质粒由乳头管导入后,实验组中妊娠12 d组和产后7 d组中各有2只有GFP表达,图像对比后确定GFP是在乳腺腺泡细胞中表达;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在从妊娠初始到产后的发生变化过程中,在妊娠12d和产后7d时处于分裂期的腺细胞较多,而其他时期处于分裂期的腺细胞较少.结论 在妊娠12 d和产后7 d这两个时期,外源性基因经乳腺管注射可以转入腺泡上皮细胞而得到表达.表达的机制可能是在妊娠期及分娩后,由于体内激素作用,乳腺干细胞在以上两个时期不断分化,启动腺细胞分裂增殖,分裂期的腺细胞进行DNA复制,因此可能接受外源性基因的机率大.本实验为外源性基因经乳腺管注射在动物乳腺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作者:李新安;安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单剂半量赛尼哌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 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1/L.A、C两组术前2 h静滴赛尼哌25 mg(0.5 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 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 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 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 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 d(6.2±3.2d)较B组2-8 d(4.5±3.1d)、C组2-7 d(4.3±4.2 d)、D组2-9 d(3.9±3.5 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 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 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 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作者:朱云松;徐安平;何恢绪;范礼佩;聂海波;吕军;胡卫列;李清荣;邓志雄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型聚乳酸/骨基质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制备及初步研究

    目的 采用CO2超临界法(SC-CO2)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PLA)/骨基质(BMG)多孔复合型生物活性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确定材料佳复合比例,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C-CO2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BMG多孔复合型骨植入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孔隙率测定,力学检测、SEM观察评价其理化性能,并结合体外细胞相容性检测选择佳复合比例.结果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中BMG的比例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成正相关,与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含30%BMG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结论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7/3)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洪强;赵亚平;原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静脉给药后试验犬气体采集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静脉给药后定时、定量采集试验犬呼出气体的方法,为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试验犬在麻醉、呼吸机通气状态下,定时、定量采集其呼出气体样本.采用气相色谱--二级质谱法测定样本浓度.结果 试验犬呼出气体中全氟丙烷的AUC与注射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y=1162.5X-417.38(r2=0.9499).全氟丙烷总体回收率为(119.49±27.62)%,与回收率100%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全氟丙烷累积百分率个体差异较大.GC-MS-MS方法测定全氟丙烷气体,准确、灵敏、精确,能充分满足实验需要.结论 该方法能反应全氟丙烷气体在试验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用于全氟丙烷或包含其他气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凌;陈志良;刘世霆;杨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Slingshot-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

    目的 探讨Slingshot-1L(SSH-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抽取15例正常自愿者(正常组)及30例哮喘病人(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5例,已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外周静脉血各30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提取其总RNA及总蛋白进行特异性片段SSH-lL的RT-PCR扩增及Western b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SSH-1L表达的变化.结果 未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蛋白样品SSH-1L光密度值(Dλ值)比正常组及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蛋白样品SSH-1LOD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激活、迁移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卫珍;蔡绍曦;邹飞;赵海金;李文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 对70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治疗,观察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及对人体肝功能、血脂等的影响.结果 放置LNG-IUS后,月经量显著减少,第1个月为原来的(35±12)%(P<0.01),12个月后为(7±4)%(P<0.01);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18.6%(P<0.05);痛经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贫血迅速改善,对人体肝功能、血脂无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何淑明;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