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邓建新;潘秉兴;黄巧冰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存活素的siRNA抑制Hela细胞株内源survivin基因的表达以及可促进Hela细胞凋亡.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并分别转染Hela细胞株,通过免疫荧光和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使用PI-AnnexinV双染法检测Hela细胞株的凋亡.结果 构建的2种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均能明显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的实验组survivin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pGE-1和pshRNA阴性非特异对照质粒;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到survivin基因mRNA转录明显减少;通过PI-Annexin V双染法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分别达(36.02±2.12)%(P<0.01)和(35.29±2.02)%(P<0.01).结论 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均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内源survivin的表达和mRNA的转录均可并明显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为survivin介导的肿瘤基因沉寂疗法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蒋鸿超;孙强明;赵丹;孙茂盛;吕琳;李鸿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静脉给药后定时、定量采集试验犬呼出气体的方法,为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试验犬在麻醉、呼吸机通气状态下,定时、定量采集其呼出气体样本.采用气相色谱--二级质谱法测定样本浓度.结果 试验犬呼出气体中全氟丙烷的AUC与注射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y=1162.5X-417.38(r2=0.9499).全氟丙烷总体回收率为(119.49±27.62)%,与回收率100%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全氟丙烷累积百分率个体差异较大.GC-MS-MS方法测定全氟丙烷气体,准确、灵敏、精确,能充分满足实验需要.结论 该方法能反应全氟丙烷气体在试验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用于全氟丙烷或包含其他气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凌;陈志良;刘世霆;杨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刺蒺藜水提物对C57BL/6J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刺蒺藜在毛囊休眠期黑素细胞活化、增殖及移行至表皮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离体实验中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对黑素细胞有增殖作用及在临床应用中对白癜风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刺蒺藜,用SPF级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高剂量(相当于成人1g/(kg·d)刺蒺藜水提物灌服后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黑素细胞刺激素在试验组小鼠毛囊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在对照组小鼠毛囊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18.7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剂量刺蒺藜水提物可以提高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的表达水平,并可能通过上调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这一途径来活化酪氨酸酶、促进毛囊休眠期黑素细胞的增殖、移行及黑素合成.
作者:杨柳;路建伟;安靓;姜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12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 Ⅰ及Xho Ⅰ酶切位点,特异性地扩增gp120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120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分析pcDNA3.1(+)/gp120.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pG2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细胞系,用RT-PCR及Western boltting检测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经BamH Ⅰ、Xho Ⅰ双酶切成5.4kb与1.44 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cDNA3.1(+)中插入了gp120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RT-PCR及Westernblotting证实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有该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p120,并在HepG2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作者:李德良;马文丽;师永霞;李凌;张宝;郑文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犬颈总动脉和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至脑电静息时循环、呼吸变化及异丙酚的用量.方法 杂种犬8条,通过颈总动脉或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直至麻醉深度指数(CSI)等于零,并维持CSI在0-5之间波动持续60 min停药.记录意识消失、恢复时间及异丙酚用量,观察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 达脑电静息所用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颈总动脉给药明显快于静脉给药(P<0.05).颈总动脉和股静脉给药在意识消失时、CSI=0-5持续10 s、30 min和60min时异丙酚的用量分别为(76.1±24.3)mg和(146.9±48.3)mg(P=0.000)、(221.3±47.4)mg和(3533±89.2)mg(P=0.000)、(474.9±122.5)mg和(845.8±206.8)mg(P=0.000)以及(721.3±204.0)mg和(1401.4±410.4)mg(P=0.000).在脑电静息各时点,颈总动脉给药对平均动脉压和呼吸的影响与静脉给药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动脉给药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变化更平稳.结论 异丙酚颈动脉麻醉至脑电静息比静脉麻醉用药量少,对循环、呼吸影响小.
作者:盖成林;陈卫民;郑晓春;冉德春;艾长良;孙正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S基因(mompS)和鞭毛亚单位蛋白基因(flaA)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以构建mompS-Linker-flaA融合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以嗜肺军团菌1型DNA为模板,PCR分别扩增获得嗜肺军团菌mompS基因和faA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含mompS-Linker-fla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LpSLF,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以IPTG诱导表达Trx-MOMPS-Linker-F1aA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表明,我们扩增出了嗜肺军团菌906bp的mompS及1440bp的flaA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LpSLF,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LpSLF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嗜肺军团菌mompS-Linker-fl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其免疫原性、免疫保护性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张雷;陈建平;张莉;王涛;刘明杰;田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其在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观察无胎膜早破产妇60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37周以上各30例做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35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13例,37周以上22例,分别在患者破膜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在检测C反应蛋白的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本研究观察到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2例,患者破膜3 d内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破膜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4.55±4.05)×109/L,C-反应蛋白为6.82±3.52,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例患者破膜第2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02±4.84)×109/L,C-反应蛋白为6.66±2.08,与第1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破膜第3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31±4.36)×109/L,C反应蛋白为8.31±2.48,与第2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的快速、准确测定,对预测胎膜早破孕妇有无感染,指导临床用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可作用常规测定项目.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异秦皮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中异秦皮啶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扫描,母/子离子对为223/162.结果 异秦皮啶保留时间为6.60min,标准曲线在484-96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96.7%,RSD 4.49%,低检测限1 ng/m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为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单剂半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AR)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187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是否使用赛尼哌分为A/90例、B/73例、C/11例、D/13例4组,其中A、B组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即术后1周血肌酐<176.6 μmol/L,C、D组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1周血血肌酐>353μmo1/L.A、C两组术前2 h静滴赛尼哌25 mg(0.5 mg/kg)和口服霉酚酸酯0.75 g,B、D组仅口服霉酚酸酯0.75 g;术后四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 3d冲击,常规强的松、环孢霉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抗排斥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发生时间、强度及排斥逆转率,同时观察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副作用.结果 A组13例(14.4%)发生AR,B组18例(24.6%),C组6例(54.5%),D组7例(53.8%),A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B、C、D三组(P均<0.01);B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1),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排斥开始时间3-9 d(6.2±3.2d)较B组2-8 d(4.5±3.1d)、C组2-7 d(4.3±4.2 d)、D组2-9 d(3.9±3.5 d)明显延迟(P均<0.05).但B、C、D三组排斥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B组16例逆转,另2例失败,C组5例逆转,1例因移植肾排斥破裂出血切除,D组5例逆转,2例失败;C、D组各2例于术后13-32 d再次排斥,经甲基强的松龙强化治疗逆转.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四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 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病人,术前25mg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人,术前25 mg赛尼哌并不能有效预防排斥发生.
作者:朱云松;徐安平;何恢绪;范礼佩;聂海波;吕军;胡卫列;李清荣;邓志雄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连续用药15 d.第15天处死小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剥离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 鳖甲煎丸有较好的抑瘤作用;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鳖甲煎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来实现的.
作者:张绪慧;陈达理;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靶向性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特异性小干扰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DNA序列、U6启动子序列和靶向性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特异性小干扰RNA对应的DNA序列,随后将与之相应的DNA序列片断依次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测序对该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以荧光显微镜和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重组病毒表达EGFP蛋白的情况.以MTT方法检测初步分析重组病毒对人Hela细胞的RNAi效果.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小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以磷酸钙共转染法制备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定了病毒滴度后,重组病毒感染人Hela细胞24 h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得EGFP表达的阳性率为24.1%.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Hela细胞48 h时,MTT实验测得细胞死亡率为53.2%.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小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并制备了重组逆转录病毒,初步观察了效应,为进一步利用小干扰RNA技术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全师;王欣璐;李华;王巧愚;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 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 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作者:林爱龙;马廉亭;李俊;余泽;秦尚振;李爱冰;林俊明;宋朝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1例,硫酸吗啡控释片组35例.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25-50μg/h,72 h更换;硫酸吗啡控释片初始剂量30 mg,q12 h.两组均根椐疼痛缓释情况调整剂量,直到疼痛缓解为轻度.出现暴发痛时给予即释吗啡片10 mg口服.治疗2周后,以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2%与88.6%(χ2=.019,P<0.05).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其中芬太尼透皮贴剂组便秘发生率低于硫酸吗啡控释片组(χ2=13.20,P<0.05),其他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更适合肝癌栓塞化疗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
作者:周泽健;许荣德;李伟科;庄文行;邵培坚;罗鹏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85例胃癌组织及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构建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mo蛋白及G1il蛋白的表达,并以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mo和Gli1蛋白均在正常胃粘膜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胃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并随着胃腺癌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相关分析显示Smo和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P<0.001.结论 胃癌发生过程中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通过Smo蛋白高表达上调下游转录因子Gli1蛋白的表达参与部分胃腺癌的发生.
作者:戎祯祥;方驰华;朱达坚;刘胜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CO2超临界法(SC-CO2)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PLA)/骨基质(BMG)多孔复合型生物活性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确定材料佳复合比例,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C-CO2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BMG多孔复合型骨植入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孔隙率测定,力学检测、SEM观察评价其理化性能,并结合体外细胞相容性检测选择佳复合比例.结果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中BMG的比例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成正相关,与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含30%BMG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结论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7/3)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洪强;赵亚平;原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KCNE2对人类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主要α亚基-Ky4.3功能的调节.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Kv4.3或Kv4.3与KCNE2 cDNA转入COS-7细胞株,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记录通道电流.结果 KCNE2对Ky4.3功能有明显调控作用:减小Kv4.3通道电流密度;Ky4.3单独表达组通道电流密度为375.13±112.87 pA/pF(n=11),KCNE2与Ky4.3共表达组电流密度为152.96±33.71 pA/pF(n=16);减慢Kv4.3通道激活和衰减,在+60 mV电压刺激下通道激活达峰值的时间由4.82±0.32ms(n=11)延长至20.41±2.13ms(n=16),P<0.05;通道电压依赖性失活发生正向移位,半数失活电压由-53.62±1.24mV(n=8)移至-46.58±1.6mV(n=10);通道从失活中恢复的速度加快,恢复时间常数由193.43±17.98 ms缩短137.71±18.29 ms,(n=7,P<0.05).结论 KCNE2可能作为人类心肌细胞膜Kv4.3钾离子通道一个重要的辅助亚基-β亚基参与Ito通道功能的调节.
作者:刘杰;邓建新;潘秉兴;黄巧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方法 采集成人腰椎CT影像,并采集两个不同位置时脊柱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进行腰椎L3、L4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场景进行腰椎投影,再现互成直角的虚拟X线影像,采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与真实X线影像相配准,还原摄平片时L3、L4的位置,将配准结果导入图像处理软件后计算两种位置之间L3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结果 利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实现了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影像之间的配准,计算出两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与位置一相比,位置二的L3后伸5.86°,左侧弯1.85°,右旋2.96°.结论 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实现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但其配准效率及精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鉴轶;焦培峰;张美超;聂兰英;赵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不同群型霍乱弧菌(VC)recA、dnaE和mdh管家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PCR扩增、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8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菌recA基因500 bp序列中共44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3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dnaE基因600bp序列中共32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mdh基因367bp序列中共21个位点发生变异,只有1个位点变异导致氨基酸变异.O1群埃尔托生物型(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遗传学关系高度密切;不同群型非产毒株之间遗传学关系较远;不同群型产毒株和不同群型非产毒株遗传学关系较远.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EVC产毒株和O139群VC产毒株可能分别来自同一克隆群,O139群VC产毒株可能起源于EVC产毒株.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知识期刊网(1994.1-2005.5)、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95.1-2005.5)及Pubmed(1995.1-2005.5),收集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23篇,共170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治疗异位妊娠[OR合并=2.84,95%CI(2.18,3.69),P=0.0000].在森林图中,OR合并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竖线右侧,可认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结论 目前较低质量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与单用氨甲喋呤比较,疗效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森林图中,,OR合并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竖线右侧,可认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效,安全性可能较高,副作用较小,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作者:宋华东;陈士岭;何锦霞;裘毓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防治小鼠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mIL-12、EGFPN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经由胃管饲于BALB/c和C57BL/6小鼠.6周后分别用4T1乳腺癌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进行攻击.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通过PCR和ELISA方法检测mIL-12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并考察肿瘤的受抑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结果 在小鼠的肝、脾、小肠、肾脏和肿瘤中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细胞因子基因的整合.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生存期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减毒沙门氏菌可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齐桓;李玉华;郑少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