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

黄武锋;修建成;周碧影;查道刚;宾建平;曾平;刘伊丽

关键词:微泡, 空化效应, 微循环
摘要: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超声介导的微泡造影剂破坏产生的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高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及低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0.75 W·cm-2),每组6只,按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分别在处理前、处理后不同时间测量平均动脉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动静脉口径和血流流速,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脊斜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和微血管口径无显著变化(P0.05);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微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降和恢复的程度与超声能量有关,低能量组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5min左右可明显恢复,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h左有可明显恢复,而高能量组2h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未完全恢复.微泡空化效应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裂,内皮间隙增宽,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2h后未发现内皮破口.结论 微泡空化效应对局部微循环及微血管产生损伤跟超声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小产生损伤越轻,局部微循环修复的速度越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加硼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饮食加硼治疗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为硼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骨质疏松模型组(n=24).以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 d,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n=8)、饮食加硼治疗组(n=8)和雌二醇治疗组(n=8).治疗30 d后,测定大鼠血清钙、磷、硼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测量大鼠全身、腰椎和胫骨骨密度,并观察大鼠股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 四组大鼠血清Ca和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硼含量硼治疗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对照组大鼠血清AKP和TRAP活性增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增加,腰椎、胫骨骨密度下降,呈现骨质疏松变化.饮食加硼和雌激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和全身、腰椎、胫骨骨密度等显著增加,松质骨区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明显差异.硼治疗组大鼠血清AKP活性及松质骨区活跃成骨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 饮食加硼可提高大鼠血清硼含量,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许鹏;胡万彪;郭雄;张银刚;李幼芬;姚建锋;蔡乾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大鼠肠黏膜β-连环蛋白(β-cat)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24、48 h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大鼠小肠隐窝严重腹腔感染前后β-cat表达的变化,以及严重腹腔感染后不同时期β-cat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β-cat仅有微弱表达,而感染后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强表达β-cat;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β-catmRNA在CLP术后12 h明显上升(0.74±0.10vs0.52±0.06,P<0.01),在CLP术后24 h后达到峰值(0.90±0.09vs0.52±0.06,P<0.01),随后逐渐下降,到4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0.80±0.09vs0.52±0.06,P<0.0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可诱导β-cat表达,提示β-cat可能与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刘晋峰;吴承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3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各种心律失常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1997年1月-2006年5月间分娩的379例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对妊娠一般无不良影响,有病理原因的器质性病变的心律失常对妊娠有严重影响;心律失常产妇足月分娩率90.3%,其中剖宫产率32%,自然分娩率68%.新生儿低于胎龄儿为9.7%,新生儿窒息率4.5%.结论 大多数妊娠合并心律失常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对有器质性病变的严重心律失常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熊鹰;周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型聚乳酸/骨基质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制备及初步研究

    目的 采用CO2超临界法(SC-CO2)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PLA)/骨基质(BMG)多孔复合型生物活性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确定材料佳复合比例,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C-CO2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LA/BMG多孔复合型骨植入材料,通过大体观察、孔隙率测定,力学检测、SEM观察评价其理化性能,并结合体外细胞相容性检测选择佳复合比例.结果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中BMG的比例与材料的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成正相关,与力学性能成负相关;含30%BMG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结论 采用SC-CO2法制备的PLA/BMG(7/3)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育敏;李宝兴;李冀;马洪强;赵亚平;原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超声介导的微泡造影剂破坏产生的空化效应对大鼠骨骼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微泡组、超声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高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1.5 W·cm-2)及低能量超声加微泡组(超声能量为0.75 W·cm-2),每组6只,按Gray法制备大鼠脊斜肌活体微循环观察标本,分别在处理前、处理后不同时间测量平均动脉压,用红细胞跟踪相关仪和电视测微仪测量微动静脉口径和血流流速,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脊斜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微泡空化效应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和微血管口径无显著变化(P0.05);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微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降和恢复的程度与超声能量有关,低能量组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5min左右可明显恢复,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1h左有可明显恢复,而高能量组2h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未完全恢复.微泡空化效应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裂,内皮间隙增宽,红细胞溢出于毛细血管外;2h后未发现内皮破口.结论 微泡空化效应对局部微循环及微血管产生损伤跟超声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小产生损伤越轻,局部微循环修复的速度越快.

    作者:黄武锋;修建成;周碧影;查道刚;宾建平;曾平;刘伊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肿节风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目的 建立异秦皮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肿节风药材及清热消炎宁胶囊中异秦皮啶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多反应监测扫描,母/子离子对为223/162.结果 异秦皮啶保留时间为6.60min,标准曲线在484-96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96.7%,RSD 4.49%,低检测限1 ng/m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为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罗奇志;戴开金;马安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犬颈总动脉和股静脉输注异丙酚至脑电静息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

    目的 比较犬颈总动脉和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至脑电静息时循环、呼吸变化及异丙酚的用量.方法 杂种犬8条,通过颈总动脉或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直至麻醉深度指数(CSI)等于零,并维持CSI在0-5之间波动持续60 min停药.记录意识消失、恢复时间及异丙酚用量,观察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 达脑电静息所用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颈总动脉给药明显快于静脉给药(P<0.05).颈总动脉和股静脉给药在意识消失时、CSI=0-5持续10 s、30 min和60min时异丙酚的用量分别为(76.1±24.3)mg和(146.9±48.3)mg(P=0.000)、(221.3±47.4)mg和(3533±89.2)mg(P=0.000)、(474.9±122.5)mg和(845.8±206.8)mg(P=0.000)以及(721.3±204.0)mg和(1401.4±410.4)mg(P=0.000).在脑电静息各时点,颈总动脉给药对平均动脉压和呼吸的影响与静脉给药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动脉给药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变化更平稳.结论 异丙酚颈动脉麻醉至脑电静息比静脉麻醉用药量少,对循环、呼吸影响小.

    作者:盖成林;陈卫民;郑晓春;冉德春;艾长良;孙正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 对70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治疗,观察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变化及对人体肝功能、血脂等的影响.结果 放置LNG-IUS后,月经量显著减少,第1个月为原来的(35±12)%(P<0.01),12个月后为(7±4)%(P<0.01);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18.6%(P<0.05);痛经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贫血迅速改善,对人体肝功能、血脂无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何淑明;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静脉给药后试验犬气体采集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静脉给药后定时、定量采集试验犬呼出气体的方法,为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试验犬在麻醉、呼吸机通气状态下,定时、定量采集其呼出气体样本.采用气相色谱--二级质谱法测定样本浓度.结果 试验犬呼出气体中全氟丙烷的AUC与注射剂量基本呈线性关系,y=1162.5X-417.38(r2=0.9499).全氟丙烷总体回收率为(119.49±27.62)%,与回收率100%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全氟丙烷累积百分率个体差异较大.GC-MS-MS方法测定全氟丙烷气体,准确、灵敏、精确,能充分满足实验需要.结论 该方法能反应全氟丙烷气体在试验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用于全氟丙烷或包含其他气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凌;陈志良;刘世霆;杨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的建立

    目的 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方法 采集成人腰椎CT影像,并采集两个不同位置时脊柱互成直角的X线平片,进行腰椎L3、L4三维重建,并在软件中建立虚拟X线摄像场景进行腰椎投影,再现互成直角的虚拟X线影像,采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与真实X线影像相配准,还原摄平片时L3、L4的位置,将配准结果导入图像处理软件后计算两种位置之间L3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结果 利用2D/3D图像配准方法实现了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影像之间的配准,计算出两种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移及角度变化,与位置一相比,位置二的L3后伸5.86°,左侧弯1.85°,右旋2.96°.结论 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可实现脊柱在体三维运动检测,但其配准效率及精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鉴轶;焦培峰;张美超;聂兰英;赵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术后疼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1例,硫酸吗啡控释片组35例.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25-50μg/h,72 h更换;硫酸吗啡控释片初始剂量30 mg,q12 h.两组均根椐疼痛缓释情况调整剂量,直到疼痛缓解为轻度.出现暴发痛时给予即释吗啡片10 mg口服.治疗2周后,以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2%与88.6%(χ2=.019,P<0.05).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其中芬太尼透皮贴剂组便秘发生率低于硫酸吗啡控释片组(χ2=13.20,P<0.05),其他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更适合肝癌栓塞化疗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

    作者:周泽健;许荣德;李伟科;庄文行;邵培坚;罗鹏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ADM基因在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晚期胎盘组织表达的研究

    目的 ADM在调节母亲血管对妊娠过程和胎儿的适应性及胚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为阐明ADM基因在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胎盘组织的表达差异,以探索ADM及其信号通路的改变在致子痫前期发生的分子病理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 取妊娠晚期正常孕妇(≥39周,n=7)和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35周,n=10),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ting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正常孕妇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了(36.2±6.3)%.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表明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ADM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晚期胎盘组织ADM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子痫前期患者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高云飞;余艳红;李志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胎膜早破孕妇C反应蛋白测定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其在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观察无胎膜早破产妇60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37周以上各30例做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35例,其中妊娠不足37周13例,37周以上22例,分别在患者破膜后第1、2、3天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在检测C反应蛋白的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本研究观察到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2例,患者破膜3 d内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破膜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4.55±4.05)×109/L,C-反应蛋白为6.82±3.52,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例患者破膜第2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02±4.84)×109/L,C-反应蛋白为6.66±2.08,与第1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破膜第3天血清白细胞计数为(15.31±4.36)×109/L,C反应蛋白为8.31±2.48,与第2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的快速、准确测定,对预测胎膜早破孕妇有无感染,指导临床用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可作用常规测定项目.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 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赵毅兰;林英忠;李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ompS-linker-fl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目的 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S基因(mompS)和鞭毛亚单位蛋白基因(flaA)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以构建mompS-Linker-flaA融合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以嗜肺军团菌1型DNA为模板,PCR分别扩增获得嗜肺军团菌mompS基因和faA基因,与带有硫氧还蛋白(Trx)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质粒pET32a(+)定向重组,构建含mompS-Linker-fla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LpSLF,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以IPTG诱导表达Trx-MOMPS-Linker-F1aA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表明,我们扩增出了嗜肺军团菌906bp的mompS及1440bp的flaA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LpSLF,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pET-LpSLF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嗜肺军团菌mompS-Linker-fl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其免疫原性、免疫保护性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张雷;陈建平;张莉;王涛;刘明杰;田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FAC治疗初发难治性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MFAC方案由抗CD33单抗及FLAC(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孢素A)组成,我们应用MFAC成功诱导治疗1例初发难治CD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建宇;杜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以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基因治疗对小鼠肿瘤的作用

    目的 探讨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防治小鼠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mIL-12、EGFPN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经由胃管饲于BALB/c和C57BL/6小鼠.6周后分别用4T1乳腺癌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进行攻击.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通过PCR和ELISA方法检测mIL-12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并考察肿瘤的受抑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结果 在小鼠的肝、脾、小肠、肾脏和肿瘤中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细胞因子基因的整合.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生存期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 减毒沙门氏菌可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齐桓;李玉华;郑少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鳖甲煎丸对 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 建立H22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鳖甲煎丸高剂量组、鳖甲煎丸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连续用药15 d.第15天处死小鼠,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剥离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结果 鳖甲煎丸有较好的抑瘤作用;鳖甲煎丸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鳖甲煎丸抑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来实现的.

    作者:张绪慧;陈达理;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A组(n=11)为正常对照组,B组(n=11)为糖尿病为干预组,C组(n=9)为糖尿病大鼠氯沙坦干预组.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AngⅡ水平、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收集24 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及肌酐并心脏内取血检测血AngⅡ及肌酐.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RT-PCR,以-actin作为内对照.尿白蛋白排泄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 血、肾组织AngⅡ在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肾组织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B组大鼠(0.62±0.17)显著低于A组(1.13±0.82,P<0.01)及C组(1.13±0.62,P<0.01).尿白蛋白排泄在B组大鼠(2.18±1.98mg/d)显著高于A组(0.41±0.47 mg/d,P<0.01)及C组(0.65±0.89 mg/d,P<0.01).结论 氯沙坦处理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AngⅡ1型受体mRNA表达,但不改变血液及肾组织AngⅡ水平.

    作者:吴文;丁鹤林;陈黎红;傅祖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知识期刊网(1994.1-2005.5)、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95.1-2005.5)及Pubmed(1995.1-2005.5),收集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23篇,共170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治疗异位妊娠[OR合并=2.84,95%CI(2.18,3.69),P=0.0000].在森林图中,OR合并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竖线右侧,可认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结论 目前较低质量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与单用氨甲喋呤比较,疗效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森林图中,,OR合并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竖线右侧,可认为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效,安全性可能较高,副作用较小,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作者:宋华东;陈士岭;何锦霞;裘毓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