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荣炎;许顶立;赖文岩;任昊;沈倩波;邵亚辉
目的探讨实验性缺血性脑梗塞早期CT表现与神经细胞损伤的相关性及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经颈总动脉注入PVA栓子栓塞大脑中动脉,在不同的时间点(2~36 h)对兔脑进行CT扫描,并取脑组织经HE染色、Nissl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进行观察.结果CT分期Ⅰ期(脑梗塞后2~8 h),神经细胞首先出现缺血改变,随后细胞周围出现水肿;基底节周围及大脑皮质可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CT分期Ⅱ期(梗塞后12~18 h),以神经细胞溶解消失为主;基底节周围及大脑皮质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CT分期Ⅲ期(梗塞后24~36h),脑水肿改变十分显著,基底节呈明显的坏死区,神经细胞坏死,结构消失,大脑皮质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神经元具有凋亡及坏死的双重形态学特征.结论缺血性脑梗塞后神经细胞损伤形态上有水肿、凋亡及坏死等多样性,CT扫描显示缺血性脑梗塞的进展与实际病理变化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冯长征;李扬彬;谭理连;孙卫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胸片及CT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6例经胸片、CT检查、病理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证实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胸片和胸部CT均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两肺散在分布的斑片状或大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CT还可显示磨玻璃影中的网格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结论胸片可发现病变,但不能确诊.CT尤其是高分辨率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性改变:既边界清楚的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斑片影及分布其中的网格状影,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作者:蔡欣;曾庆思;关玉宝;邓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治疗对缺氧状态下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模型.将携带人类VE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17.2神经干细胞,Western-blotting分析VEGF蛋白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小体.结果转染pAdCMVVEGF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成功表达VEGF蛋白;缺氧后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为(19.98±0.55)%,而转染pAdCMV VEGF165后的细胞凋亡率为(10.38±0.48)%(P<0.01),转染pAdCMV VEGF165+VEGF反义寡核脱氧核酸经干细胞凋亡率为(19.07±0.6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基因能高效表达VEGF;外源性VEGF对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能够提高C17.2神经干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生存.
作者:沈庆煜;吕瑞妍;李梅;王莉梅;肖颂华;邢诒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RNAi技术,研究cyclin E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cyclin EmRNA设计siRNA序列,经PCR方法体外扩增,得到含有U6启动子以及siRNA序列的PCR产物,以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分别设置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进行细胞计数、RT-PCR及通过PI染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其干扰效果.结果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活细胞计数减少约80%,G1期细胞百分比增高30%,细胞基本停止增殖.干扰组cyclin E mRNA表达明显减弱,相对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干扰组mRNA表达下降70%.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cyclinE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但对于干扰的长期有效性尚无实验结论,需通过长效表达载体实验验证.
作者:宋海星;马文丽;宋艳斌;张宝;郑文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中药空心莲子草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登革病毒的研究,寻找新的抗登革病毒药物.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对C6/36传代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登革病毒作用.结果空心莲子草的4种提取物除>320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均未见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用统计软件SPSS11.5的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和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D50),香豆精类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小(TD50=535.91),石油醚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大于另3种提取物和药物对照(ED50=47.43).结论空心莲子草在体外有抗登革病毒作用.
作者:蒋文玲;罗宪玲;邝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冷冻90 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尧永华;宁雪;张平;谭平;郑映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3年12月间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选取性别、年龄、术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生并发症19例(20例次),发生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瘫痪情况和手术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瘫痪情况是决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瘫痪情况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有显著影响,做好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健;梁芳果;瞿东滨;金大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总结连续6例左心室穿透伤的诊断和抢救治疗经验.方法连续6例胸部锐器外伤患者,男5例、女1例,伤后0.5~3 h送入我院急诊科,6例均有不同程度休克,3例有明显的心包压塞,均行左心室裂口修补,胸腔内自血回输和心包低位开窗引流.结果6例均被治愈,1例因胸腔内广泛渗血而二次开胸,2例术后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1例留有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迟延,T波倒置.结论提高心脏损伤诊断和抢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是对心脏损伤的警惕和认识.左心室穿透伤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包压塞征象,建立建全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快捷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急诊开胸止血、解除心包压塞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兆红;谢伟国;王戈菲;陈岗东;关国森;高锦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的影响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改变.方法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洛沙坦组.经用药后观察血Na+、尿量以及尿渗量水平,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及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mRN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卡托普利组与洛沙坦组大鼠尿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卡托普利组尿渗量低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但尿液中AQP2浓度却高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RT-PCR半定量显示卡托普利组AQP2 mRN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V2受体mRNA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 mRNA的表达,同时促进肾内AQP2经尿液排出.
作者:江荣炎;许顶立;赖文岩;任昊;沈倩波;邵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采用经SARS-CoVN蛋白和配对实验筛选的两株抗SARS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建立检测SARS-CoVN抗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并与相应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该法的测量范围为(0.02~150)ng/ml,灵敏度为0.02 ng/ml;批内、批间CV分别为(3.3~6.2)%和(5.3~9.6)%,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灭活SARS-CoV N蛋白情况比较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SARS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蕾;吴英松;汤永平;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加明胶海绵(GS)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46例大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其中单纯GS栓塞21例,PVA加GS栓塞25例.结果(1)BAE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GS组有效率(90.5%)与PVA加GS组(91.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BAE治疗后总复发率为26.2%;GS组复发率(42.1%)与PVA加GS组(11.3%)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BAE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AE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PVA加GS栓塞治疗大咯血复发率低.
作者:吕良山;刘亚民;马清涌;周明利;宫清娥;贾三院;任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评价对比超声(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定量肾脏血流量的准确性.方法10只实验犬均分别在3种剂量(3、8和16mg·min-1 kg-1)多巴胺作用下,同步进行多普勒肾动脉血流量测定和对比超声肾皮质血流定量.标准化的肾动脉血流量(ml·min-1·g-1)等于肾动脉血流量除以肾脏质量.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在3种剂量多巴胺作用下肾动脉血流量均增加(P<0.05),且在低中剂量时肾动脉血流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在高剂量时肾动脉血流量的增加较低中剂量时减少(P<0.05).对比超声测得的肾皮质血流量具有以上相似的血流变化特征,而且对比超声定量的肾皮质血流量与标准化的肾动脉血流量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r=0.88,P<0.001).结论对比超声能准确地定量评价肾脏血流量.
作者:肖文星;宾建平;谢晋国;刘俭;查道刚;许顶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克隆、原核表达中华按蚊的防御素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已发表的埃及伊蚊和冈比亚按蚊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以中华按蚊成蚊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预期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测序结果设计PCR引物,将截短的基因片段重组入质粒pET32a(+)中进行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PCR扩增产物大小约270 bp,目的基因的序列与冈比亚按蚊防御素基因同源性为85%;截取其保守功能区域序列(162 bp),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pET32a(+)-tDEF,含重组质粒的转化菌用IPTG诱导表达后,于Mr 26000处可见一预期的特异表达带,该蛋白与抗6-His抗体有特异性的反应;琼脂扩散法显示,纯化的重组防御素融合蛋白未出现抑菌环.结论首次克隆了中华按蚊防御素基因,其截短片段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可溶性表达,但重组融合蛋白不具备抑菌活性.
作者:阎晓宇;陈晓光;彭鸿娟;郑学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3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诊治经验.结果36例中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包括胰瘘3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死亡率5.6%.结论提出防治胰瘘、胆瘘、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具体措施.
作者:伍联华;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外用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外用生理盐水、碘伏、鸸鹋油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分别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和血液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ELISA法检测组织和血浆TNFα含量.结果外用鸸鹋油可使创面肿胀、渗出减轻,创面无感染迹象,未见任何副作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鸸鹋油可使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轻,与A、B组相比较,以伤后1、3 d差异为明显;C组伤后3 d组织含水量及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可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1),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结论在浅Ⅱ度烫伤创面外用鸸鹋油具有抗炎作用,可能与局部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并能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局部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方小文;龚震宇;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 min再灌注24 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于造模24 h后TPG对沙土鼠脑组织含水量、SOD与MDA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同模型组比较,TPG200、400 mg/kg·b.w.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提高,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病理检查表明给药组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赤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仁强;陈健文;庞建新;蓝秀键;邱灿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功能未知新基因LX3[1]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为研究IL-6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反转录-PCR(RT-PCR)分析不同浓度IL-6处理的U937细胞及同一浓度IL-6诱导不同时间的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的表达差异;Northern Blot分析IL-6诱导前后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表达的变化.结果LX3基因在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随IL-6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IL-6浓度为500 ng/m1时表达量高,而在0ng/ml时不表达;时间表达谱分析显示在IL-6刺激8h时新基因LX3的表达量高;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新基因LX3在IL-6诱导后的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LX3是与IL-6诱导紧密相关的新基因.
作者:夏荣;黎燕;冯建男;兰炯采;沈倍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国蝮蛇蛇毒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小肽.方法采用低温离心、Sephadex G-75凝胶层析、高效液相C-18反相层析从蛇毒中分离纯化小肽,并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分离的小肽在体外对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SV-PP-3是从中国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34.557的新的小肽.SV-PP-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SV-PP-3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伟;吴少瑜;张嘉杰;李志琴;吴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体外诱导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观察细胞表面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Balb/C小鼠ES细胞,经过拟胚体(EB)发育分化4 d后开始定向诱导培养,不同时间段分别向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尼克酰胺和N等细胞生长因子,使ES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阳性细胞.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扫描阳性细胞团.结果EB细胞生长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细胞团,细胞团内细胞排列紧密.胰岛B细胞数量多,主要分布在细胞团的中央,边缘少,染色较淡.而表达胰高血糖素的A细胞主要分布在细胞团的边缘,数量相对较少.AFM扫描可见表达胰岛素的阳性细胞团,其表面有很多类似神经纤维束,接成网络状.在细胞质中,还有很多类圆形的颗粒物质,其大小几乎一致,粒径都处于0.5~1.0μm间.结论诱导分化得到的细胞团不仅有形态和功能上的成熟,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为细胞的移植疗法提供了可靠的凭据.
作者:刘美莉;熊轶;蔡继业;潘运龙;孟凡义;李凌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激活肽(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Ⅰ~Ⅱ期20例、Ⅲ~Ⅳ期22例)血清ENA-78的浓度,并与25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ENA-7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97±1.91 ng/ml vs 0.72±0.24ng/ml,P<0.001),Ⅲ、Ⅳ期比Ⅰ、Ⅱ患者血清中ENA-78增高更明显(4.48±1.25 ng/ml vs 1.30±0.74ng/ml,P<0.001).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两组血清ENA-78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NA-78明显升高,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因素之一.
作者:蔡珠华;何援利;彭冬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