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真;车嘉琳;肖明;方座华
目的探讨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73例低血糖反应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降糖治疗药物剂量调控不佳是造成该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偏瘫、癫痫、精神异常等,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和血糖下降速度快、病人年龄大、存在脑动脉硬化以及低血糖引起脑血管痉挛或神经的选择性损伤等因素有关.结论凡遇诊断未明的脑功能障碍者应常规检查血糖,以尽快确诊治疗.此外,糖尿病病人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症的关键.
作者:刘忆星;陆兵勋;刘恋;陈璇;刘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可行走式分娩镇痛对胎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足月待产病例,其中30例行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的腰硬联合镇痛即可行走式分娩镇痛,30例自然分娩组产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镇痛.在活跃期进行胎儿血氧饱和度的监护,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胎儿血氧饱和度值及胎儿血氧饱和度低值.胎儿出生后立即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脐分析,记录pH值和BE值.结果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组和自然分娩组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儿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1.92±5.90)%和(50.77±6.47)%(P=0.48),第二产程胎儿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4.85±6.27)%和(43.12±7.34)%(P=0.32);胎儿血氧饱和度低值分别为(41.63±7.51)%和(40.96±7.48)%(P=0.73).结论可行走式分娩镇痛对产程中胎儿血氧饱和度无影响.
作者:高云飞;余艳红;史永胜;黄晓莉;刘高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朱敏;赵刚平;虞林丽;何锦贤;余建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早期快速检测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合成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特异的DNA探针和细菌16S rRNA的通用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DNA探针,分别与细菌、病毒和真菌DNA杂交.并将该方法评价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出263、351、370 bp三种DNA探针,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只与其对应的探针杂交,细菌通用探针和病毒、真菌间无交叉反应.该法可检测出lng细菌DNA,100份痰标本利用该方法检测出11份肺炎链球菌和8份流感嗜血杆菌,其阳性率高于痰培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病人运动铊-201(201TI)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分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54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接受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无高血压组84例,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93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77例.所有灌注异常者均在显像前或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将灌注异常者分为3类:节段型、非节段型和混合型.对上述病人灌注显像异常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在高血压无心肌肥厚和伴心肌肥厚病人中,节段型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2/60和32/58,非节段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9/58,混合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17/58.节段型异常的冠脉造影正常率为17/84,非节段型异常为13/13,混合型异常为10/21.对40例灌注异常且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进行随访,5例节段型和2例混合型异常出现与大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且病变部位相符;而非节段型异常无1例发生.结论高血压伴或不伴心肌肥厚病人的节段型异常可能不仅由冠脉大动脉的解剖狭窄引起,而且还可能由冠状大动脉的功能性狭窄引起.非节段型异常则可能只由肌内微血管病变引起.
作者:欧阳伟;钱学贤;何国荣;刘金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MMC-MPBCA-NP)、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MPBCA-NP)和磁流体(MF)以及MMC对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C-MPBCA-NP、MPBCA-NP、MMC、MF对L-0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比色法测定MMC-MPBCA-NP、MPBCA-NP、MF、MMC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除MF外,MMC-MPBCA-NP、MPBCA-NP、MMC对L-02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MMC-MPBCA-NP、MPBCA-NP、MMC对L-02细胞的增殖均表现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与空白组相比MMC、MMC-MPBCA-NP、MPBCA-NP细胞毒性随之增加.结论上述药物对L-02细胞的增殖的影响:MF>MPBCA-NP>MMC-MPBCA-NP>MMC.MMC-MPBCA-NP和MMC表现增殖抑制作用同时改变L-02细胞的细胞周期,MPBCA-NP表现增殖抑制作用但不改变L-02细胞的细胞周期.
作者:任非;杨西晓;陈建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构建人CD40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持续、稳定高表达CD4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方法将含有CD40的克隆载体pUCD40酶切后,再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CD40,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然后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ECV-304,G418筛选转染的细胞.RT-PCR、Western-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检测转染后的ECV-304的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鉴定,重组体中已插入目的基因片段CD40.RT-PCR和Western-blotting证实,重组质粒转染的ECV-304中有CD40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ECV-304的CD40的表达率为9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40,并建立了高表达CD40的ECV-304,为筛选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维蓉;林蓉;杨玉琮;甘伟杰;刘俊田;吕社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行侧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5~48个月).随访结果: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中损伤胸膜3例,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伤口感染、生殖股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固定具有减压直接彻底、能很好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文雄;刘先银;何仲佳;莫新发;周雪明;郭建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或阿托品与新斯的明合用拮抗肌肉松驰其他药残余作用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成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每组各40例.手术结束后5 min,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mg/kg·b.w.、长托宁0.02 mg/kg·b.w.或阿托品0.02 mg/kg·b.w.拮抗残余的肌肉松驰其他作用.记录全麻诱导前5 min、给药前1 min及给药后2、5、10、15 min各时点的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长托宁组给药前后的心率变化不大(P>0.05);阿托品组给药后心率显著增加(P<0.01),给药后15min时仍未恢复到给药前水平.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血压和PETCO2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对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影响,而阿托品却使心率显著增快.
作者:梁仕伟;陈晔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使用阿托品解毒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抢救,轻、中症患者在10~14 h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19~24 h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河豚毒选择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呈非去极化型箭毒碱样作用,致呼吸动力障碍,与呼吸中枢无关.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中枢兴奋剂均无明确使用指征,维持有效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贵真;车嘉琳;肖明;方座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内固定材料长度选择及塑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下颌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测量拟行内固定的下颌骨长度,然后在下颌骨曲线上选择一些等距的点,分别测量这些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利用自制的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描绘出下颌骨的曲线.结果全部病人三维重建去除软组织及其他骨骼后能多方位观察下颌骨.软件中的曲线测量工具准确量出了下颌骨的长度.测量下颌骨曲线上选定的各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后,利用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绘出了下颌骨的生理曲线,后准确选择了下颌骨内固定材料的长度并塑型.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测量后,骨骼曲线描绘工具完全能精确绘出骨骼的生理曲线,后可准确地对内固定材料进行长度选择与塑型.本方法可显著提高内固定材料与骨骼表面的贴附率,增加选材准确性,节省材料,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对病人的副损伤.
作者:胡罢生;张雪林;周锋;昌仁民;谭欢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elena SAS-3型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系统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00份标本中的血红蛋白A和A2含量.选择两份血红蛋白液进行批内、批间精密度试验.结果200例标本中,170例健康体检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2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血样血红蛋白A、血红蛋白A2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是(%):97.55±0.51、2.44±0.51,97.01±0.329、2.99±0.32,97.42±0.57、2.84±0.28,97.44±0.55、2.55±0.55.2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F均高于正常成人水平;血红蛋白A、A2批内、批间精密度试验CV%结果分别是:0.17、7.76,0.16、7.14.结论Helena公司SAS-3型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系统够清晰分辨血红蛋白A2和血红蛋白F增高者,为临床诊断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方法和依据.
作者:莫建坤;张智;黎永新;雷达;马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药物.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用成分是斑蝥素[1].以往的文献报道显示,斑蝥素可使人和动物皮肤发红和起水疱,但不损伤皮肤深层,形成的水疱很快会痊愈[1].我院2004年3月18日收治1例因斑蝥素所致深度化学烧伤患者,创面较深,部分创面为Ⅲ度,经手术植皮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
作者:胡丽;邱学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碰到的问题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对714例以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其中,132例术后有胆道结石残留,残余结石率为18.5%.术中已知结石残余54例,术后经T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证实有结石残余78例,78例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2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37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12例.结论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时要注意有无胆道变异和病变胆管开口狭窄或胆总管下端节段性狭窄等情况,术者应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对胆道应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以尽量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引起的术后结石残留.
作者:刘宇斌;黄亮;冼志勇;王卫东;简志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在妊娠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滋养细胞的表达差异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30例早孕绒毛、30例中孕胎盘、36例晚孕胎盘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表达的时间上,HLA-G蛋白强表达于早期绒毛和中期妊娠胎盘中,而在晚期胎盘为弱表达,差异显著(P<0.01);在表达的部位上,HLA-G蛋白仅表达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结论HLA-G蛋白在不同孕期及不同种类滋养层细胞表达的差异,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滋养细胞的有节制侵袭.
作者:王炎秋;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COX-2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中期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OX-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所有病例被分为COX-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32例(25.4%),低表达组有94例(74.6%).C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相关.然而,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7),COX-2高表达组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COX-2表达),COX-2表达和Dukes分期可作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结论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作者:姚红兵;吴爱国;陈佑江;唐斌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4.0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0.5 ml/min;柱温25℃;利用ELSD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98℃,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苦杏仁苷进样量在1.0~15.1μg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苦杏仁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2.9%(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为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可用于苦杏仁药材及含苦杏仁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昭晖;游文玮;HE Feng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MP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P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作者:张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纠正.结果62例中治愈4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结论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 m1(6 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 ml后单次注射,注速1 ml/15 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作者:廖荣宗;彭健泓;陈耀雄;区锦燕;梁玉萍;周曙;史誉吾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