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黄春刚;张国栋;张术红;刘艳平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小儿疝气手术护理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调查对象,查阅他们的临床资料信息,设置没有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的对照组,记录他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护理干预治疗的应用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相关的方法得到多方的认可.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是很有意义的,综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患儿需要住院进行调理的时间,也减轻了治疗带来的相应痛苦,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频率也有所降低,因此也使得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大大增加.
作者:施祖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24例脑卒中第三级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总结,探索乡镇卫生院脑卒中第三级康复治疗的方法,提高脑卒中第三级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罗保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儿童、老人及透析前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发生率达3.4%-20.0%[1].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轻者现现恶心、呕吐、头痛等,较重者常会出现震颤、抽搐、烦躁、昏迷等,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124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全程护理获得良好救治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8年6月~2013年8月,本院行血液透析病人124例,其中男78例,女46例;年龄11-85岁,平均54.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10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累计透析3269次,出现失衡综合征10例,占8.1%.经过全程精心护理,无死亡发生.
作者:马忠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救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提高对低血糖昏迷的认识.方法:对31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血糖均<2.8mm o l/L,确诊后立即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 ~ 100ml行静脉注射,而后根据具体病情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维持.结果:痊愈出院11例,转住院治疗19例,其余1例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老年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必须迅速、及时、正确,为抢救低血糖昏迷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患者预后,避免漏诊误诊发生.
作者:陈湖浙;王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每晚口服10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0.25g,对照组49例,每晚口服10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结果:治疗组1月后甘油三酯的降低幅度大,其次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明显,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一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的两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一例,未做特殊处理,两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对照组甘油三酯多不能达标.讨论:在本地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提示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陶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全球女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大多数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二维、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技术的基础上,加之超声弹性成像的出现,使得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符合率进一步提高.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能定性及定量反应组织弹性,近年来已初步应用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作者:徐红春;宫晓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选取113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发放、病情跟踪监控等当前实行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相当满意.结论: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可行的,能有效控制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
作者:袁福红;刘书莲;张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起双硫仑反应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对46例药物双硫仑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药物双硫仑反应,是由于应用某些药物(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类等)后,使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使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后使用此类药物而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颜面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潮红、出汗、头痛、腹痛、胸闷、胸痛、心悸、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若诊治及时,预后良好.结论:药物双硫仑样反应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误治.饮酒史、用药史及临床表现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的关键.加强用药宣教是预防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余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取SAS和SDS对73例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心理方面的诊断.结果:患者中存在焦虑心理的的占有率为63%,且存在抑郁心理的占有率为75%.结论:癫痫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甚至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提供药物,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作者:林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宫颈炎康栓在中重度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颈炎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炎康栓对门诊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申今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3年9月,章丘市发生一例因乙脑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韩某,男,37岁,家住章丘市某街道办事处某村,2013年9月4日突发高热,体温达39.3℃,并伴寒颤、头痛,急来我院就诊,门诊输液治疗,给予降温和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当日转章丘市人民医院治疗,复测体温达39.6℃,次日出现言语不利、反应迟钝、抽搐1次,伴有意识障碍,临床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患者发病后,进食量少,无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胸闷、心慌,无尿色加深,尿量无明显减少,无呕血和黑便,患者于9月6日转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入院治疗,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9月10日采集病人血清标本,经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实验室和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病例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临床给予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病情曾一度好转,体温趋于正常,9月19日又突发高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于9月21日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李明;刘海燕;曹传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6例治愈28例,好转16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过程中做好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对促进患儿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金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临床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010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7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2%,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79人次,占73.8%,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反应27人次,占25.2%,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循环超负荷1人次,占1.0%.结论: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湘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性功能作用研究.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26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性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 05);实验组患者的性心理、性欲、性唤起等方面的性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提高患者的性功能,以减轻患者痛苦.心理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毛国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指征,进而提高其应用效率.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中,选取40例采取急诊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该40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胎儿死亡.其中17例患者出现宫缩乏力,9例患者出现胎盘前置,8例患者出现胎盘早剥,3例患者出现子宫破裂,2例产后出血,1例子宫感染.结论:采取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一般都具有多次孕产、剖宫产等高危诱因,而且受到胎盘因素作用居多,因此有效结合患者身体特异性并做好子宫切除术的准备,可以提高临床手术质量,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炎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剖析2007-2009年我县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针,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及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3年来我县住院分娩的资料.结果:3年来总住院分娩总数为例5368人,剖宫产率分别为:37.52,41.22,54.08,成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针中社会因素和脐带绕颈上升明显.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正确掌握剖宫产指针,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罗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儿科优质护理中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180例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支气管临床路径.结果:护理组的药品比例要低于对照组,治愈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实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能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罗洁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监测HCG水平变化情况在早孕、先兆性流产、宫外孕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早孕、宫外孕、先兆性流产患者病例各4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甲组、乙组、丙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β-HCG、P、E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患者的β-HCG水平明显高于乙丙两组,乙组患者的β-HCG水平明显高于丙组;甲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高于乙丙两组,丙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丙组患者的P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的P水平明显高于乙组.结论:早孕者的β-HCG水平会明显升高,宫外孕患者的P和E2水平会明显降低,先兆性流产患者的β-HCG水平会明显降低且P水平会明显升高,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三种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
作者:文彩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进而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技术水平.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4月治疗的90例住院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面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组90例患者中急、亚急以及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类型分别为48例、27例与15例,各型患者均可获得颇具特征性的声像图资料.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赖平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2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2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2例,局部感染5例,导管堵塞8例,导管断裂3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及时处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治疗顺利进行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