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何援利;张为远;陈炜;杨芳;杨建萍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增殖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关系.结果PCNA的表达率:Ⅰ~Ⅱ级78.3%,Ⅲ~Ⅳ级94.1%;p53蛋白的表达率:Ⅰ~Ⅱ级43.5%,Ⅲ~Ⅳ级64.7%;PCNA表达强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NA和p53是参与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基因,联合检测两者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增殖情况和恶性程度,对指导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承勇;漆松涛;石丽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高频透热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4例原发性肝癌Ⅲ-Ⅳ期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以高频透热联合FAM(5-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及单纯FAM方案化疗,比较两组客观疗效及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客观疗效分别为25.58%及6.45%(P<0.05):副反应中肝功下降分别为34.88%、12.90%(P<0.05),发热分别为53.49%、12.90%(P<0.05),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高频透热联合化疗可提高单纯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戴辉;侯友贤;闫业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3种NOS(诱导型、神经型和内皮型)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和观察.结果非癌组织诱导型NOS多呈阴性或弥漫弱阳性,但部分非癌组织中可见诱导型NOS阳性细胞呈点状分布;癌旁组织多呈阳性;癌组织核心多呈阴性或弥漫弱阳性,但分化中和差的癌组织核心分别有l例NOS呈强阳性;周边癌组织呈局灶阳性,侵入纤维组织中的弥漫癌细胞呈强阳性.VEGF、神经型NOS的分布与诱导型NOS相似.内皮型NOS主要分布在肝癌组织小血管壁内皮及其肌层组织.结论 NOS表达与肝组织癌变及肝癌浸润能力有关,NOS表达增加是肿瘤形成中的关键步骤,与获得血管形成和转移表型有关.
作者:程天明;袁爱力;李朝龙;潘石蕾;刘晓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猫低速弹颅脑伤(LMCW)后脑微循环的改变,探索甘露醇对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改良Carey法制作猫LMCW模型,将24只猫分为2组,即单纯创伤组(对照组)、甘露醇治疗组(治疗组).用落射光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软脑膜微循环,测定软脑膜细动脉(Da)、细静脉(Dv)管径;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微区脑血流,并监测生命体征.采静脉血测算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8 h组织学及微血管改变.结果猫LMCW后Da、Dv收缩持续30 min,至2 h时恢复正常,5~8h微动脉痉挛,静脉扩张、瘀血;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异常,至8 h仍未恢复;伤道对侧皮层可见点状出血、微血栓形成、神经细胞肿胀和坏死.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甘露醇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减轻颅脑伤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和病理损害.
作者:谭林琼;陈长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4年7月~2000年1月间,我院收治无房间隔缺损的三房心5例,因其在临床特征及诊治上与常见的三房心有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群清;陈燕春;童健;张福伟;蒙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9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6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余斌;杨建成;陈霞;江浩;张雪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克隆APG5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从分子水平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胚脑cDNA文库和B细胞cDNA文库中钓取APG5基因,连接到pEGFP-C1载体,测序确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脂质体1ipofectin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入人肝细胞株和Hela细胞株.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地钓取APG5及一个新亚型APG5β基因片段,两者连入pEGFP-C1载体并在Hela细胞株中获得表达.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者在凋亡细胞中表达.在凋亡诱导刺激下,随着凋亡的提前出现,融合蛋白表达的时间也提前.结论成功克隆APG5/APG5β基因,首次证实并报道一个新亚型APG5β,并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登录(AF293841).对两者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和可变性剪切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陈英;彭心昭;朴英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采用自动生化检验仪检测132例胃肠、肝胆疾病患者和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血清磷、镁及白蛋白含量,按血清白蛋白含量≥35g/L和<35 g/L分成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磷、镁的水平,分析其与血清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磷、镁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各组血清磷、镁含量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低磷、低镁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磷、镁偏低.
作者:张云生;吴智峰;高毅;李林;杨继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慢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这一过程,终导致移植肾血管腔变窄、血管堵塞、移植肾纤维化.多种免疫学因素和非免疫学因素,如组织相容性、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移植肾功延迟恢复、高血压、高血脂等均可诱发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作者:贾英斌;张勇;于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将39只离体豚鼠心脏完全浸入模拟心脏周围组织的3种电导率各不相同的液态媒质中,采集离体心脏左右室壁外侧不同距离测试点的心电图,比较不同液态媒质中相同测试点的R(r)波振幅,以查明心电在模拟心脏周围组织的液态媒质中传播时的衰减与媒质电导率的关系.结果在电导率高的生理盐水中,心电电势的衰减比在电导率低的5%葡萄糖和蒸馏水中的衰减显著(P<0.01).结论心电电势的衰减与媒质的电导率相关,电导率高的生理盐水对心电电势的衰减幅度大.把心脏周围组织等效为电导率与生理盐水相仿的稀盐溶液,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采用钛合金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治疗效果满意.作者就钛合金动力髋螺钉的优点、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进行了讨论.
作者:伍中庆;苏培基;李兆青;吴俊哲;吴宇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冰水试验在持续植物状态(PVS)尿失禁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以便及时掌握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方法采用冰水试验对33例PVS尿失禁康复期患者在入院时和经过训练后不同时期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将冰水试验(+)者设置为达标组、(-)者为未达标组,对未达标者进行针对性的膀胱训练.结果达标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1);在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留置尿管)方面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P<0.01).结论冰水试验(+)者,可100%自行排尿,残余尿量<100ml,无需留置尿管.
作者:蔡文智;蔡保塔;赵莉;洪军;李亚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将病理确诊的113例晚期(Ⅲ~Ⅳ期)初治鼻咽癌(NPC)患者于放疗前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IACT)和全身化疗(SCT),放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IACT组化疗完全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6.3%、70.2%和57.9%,而SCT组分别为8.9%、46.4%和32.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江刚;闵华庆;张锦明;黄以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报告21例颅脑外伤致枕部硬膜外静脉窦骑跨血肿病人的手术要点,分析了术中出现的突发变化及处理措施.
作者:杨礼贤;柯以铨;周永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剂TPCK是否能减少杏仁核内注射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发作次数.方法一次抽搐定义为出现肢体阵挛或全身痉挛.给药组在海人酸注射前l h腹腔注射100mg/kg.b.w.TPCK,而对照组注射溶剂.自海人酸注射后第2周开始,对每只动物每天观察2 h,每周观察5 d,持续6周.以周为单位记录抽搐次数.6周后取海马组织计数CA3区活神经元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段内,给药组和对照组的抽搐发作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1),但给药组海马CA3区存活神经元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凋亡抑制剂TPCK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由海人酸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减少海人酸致痫大鼠的抽搐次数.
作者:黄理金;漆松涛;王克万;孔伟东;彭林;黄胜平;张喜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介绍了ML2000型全同步双导联多导心电图分析系统的原理、硬件、软件设计等,该系统不仅可分别检测处理常规导联系统12导心电图或头胸导联系统12导心电图,还可同时检测处理上述两种12导心电图,并对两种导联进行对比与分析.
作者:李本富;周翔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比较不同压强的压力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压力增加导致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论颌力过大将造成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健康.
作者:张宇;施生根;张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阐明人发角蛋白(HHK)人工腱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过程.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术后第1、3、6、9、12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行跟腱切除后植入HHK人工腱,按期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泛肽组化及酸性磷酸酶(AcP)酶细胞化学观察.结果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人工腱植入后第l周出现人发毛小皮脱落、消失,人发呈均质状,表面附着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到第3~6周可见降解成颗粒的人工腱被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泛肽酶组化显示第l~3周,人发周围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成腱细胞内反应呈强阳性,周围组织呈中等阳性,到第9周,大部分人发被降解,泛肽酶反应在基质呈弱阳性,在腱细胞中呈中等阳性.电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毛发之间出现成腱细胞,并开始分泌蛋白多糖和前胶原蛋白,第9~12周,人工腱基本被降解,同时完成了新生自体腱的形成.酶细胞化学观察显示被吞噬的颗粒呈AcP酶反应阳性.结论在HHK人工腱的降解过程中,泛肽系统首先在细胞外将大体积的人发降解,降解后期细胞内泛肽系统通路和溶酶体通路分别对吞入的人工腱颗粒进行降解,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朴英杰;董为人;胡庆柳;蒋东萍;傅文玉;娄丽;乔东访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120例性乱者进行单纯疱疹2型(HSV2-DNA)检测,阳性者用丽珠威治疗.38例(31.6%)检出HSV2-DNA,治疗后34例HSV2-DNA转阴.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贺凤姣;江丽芬;黄良;王宗发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