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安;余斌;肖晓桃
目的探索TGFα对胃癌细胞周期的促进作用,以及PTK抑制剂对这种作用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TGFα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细胞经G1期同步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GFα作用不同时间的细胞周期变化,用3H-TdR掺入法检测TGFα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加PTK抑制剂tyrphostin 51 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TGFα对SGC7901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细胞生长曲线上移;TGFα作用4、6 h后S期细胞和作用8、10 h后G2+M 期细胞均明显增加,作用5 h 后DNA合成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yrphostin 51作用48 h后出现了细胞凋亡.结论 TGFα能够刺激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促进其细胞周期进程,而tyrphostin 51通过抑制TGFα受体的PTK活性,使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梁卫江;肖冰;赖卓胜;张万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治疗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应用研究[1、2],但其安全性与毒副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3、4].NO既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又是一种细胞毒性分子,在一定情况下可损伤组织和细胞.我们选择兔为实验动物,观察吸入不同浓度NO后其重要器官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毒性反应,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作者:姜秀英;候友贤;刘仲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输卵管绝育术是女性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随着计划生育的普遍开展,国内外都在寻找安全、易被妇女所接受的绝育方法.但输卵管结扎术仍是当前常用的绝育手术.如何提高手术质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直接关系到受术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报告本县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年间输卵管结扎中发现和处理并发症36例的体会,并就防治问题作简要分析.
作者:强兆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 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作者:姜荣龙;卢桥生;郭亚兵;侯金林;冯筱榕;章廉;骆抗先;富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氢氟酸为一种强烈腐蚀剂,氢氟酸烧伤后大致具有如下特点:(1)迟发性深部组织剧痛,高浓度时也可即时发生疼痛而无潜伏期;(2)进行性组织损伤;(3)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低钙血症[1].近我们收治了2例大面积氢氟酸烧伤患者,其中1例为55%氢氟酸致11%体表烧伤,另1例为50%氢氟酸致25%体表烧伤,2例均于5 h内死亡,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临床征象,现将其中较典型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振;荣新洲;郑庆兴;陈惠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14例16个周期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长周期GnRHa/Gn超促排卵方案,受卵者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或GnRHa/HRT方案,应用戊酸雌二醇(EV)12~42 d,供卵者经阴道取卵与受者丈夫的精子行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48~72 h,于受卵者应用黄体酮3~5 d后行胚胎移植.妊娠后继续用雌、孕激素治疗直至妊娠12周为止.结果每周期取卵数(14.1±5.2)个(7~22个),每周期移植胚胎数(4.3±1.6)个(3~5个),15个移植周期中,临床妊娠8次(53.3%),胚胎着床率30.0%(18/58).3例于早期流产, 5例继续妊娠达8~35周.讨论赠卵IVF-ET是治疗卵巢功能衰退患者的有效方法.应用雌激素时间的长短变异范围较大,不影响妊娠,用孕激素3~5 d后行移植胚胎取得了良好的妊娠率.
作者:陈士岭;孔令红;黄敏珍;邢福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皮质神经细胞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 、c-jun和c-myc表达变化.方法应用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神经细胞中c-fos、c-jun和c-myc的表达.结果脑损伤后15 min,伤侧皮质神经细胞出现上述3种基因mRNA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于伤后3 h达高峰并持续至伤后24 h,伤后72 h恢复至对照水平.c-fos和c-jun蛋白表达亦于伤后15 min出现,c-myc蛋白表达于伤后30 min出现,并均于伤后3 h达高峰,持续至伤后6 h,伤后24 h表达消失.结论脑损伤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特点与其它脑损害不同,可能与损伤机制和继发性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作者:王清华;徐如祥;钟世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与康复.方法对29例重型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3~8分)进行中西医结合促醒治疗,醒后进行认知训练和语言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 29例患者中26例被促醒(89.7%),醒后能参加简单工作的5例(17.2%)、生活能基本自理的14例(48.3%)、需要他人协助生活的5例(17.2%)、生活完全依靠他人的2例(6.9%)、未醒3例(10.3%).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经过早期积极的中西医结合促醒治疗及醒后的认知训练和语言治疗可以得到大限度的康复.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越长,促醒越困难,醒后留有残疾越重.
作者:洪军;王升旭;马文龙;邓爱文;张建宏;蔡文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提示,肝细胞凋亡在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表现在:(1)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的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2)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人肝细胞Fas的表达水平与炎症活动程度是相关.(3)小鼠实验模型中大量肝细胞的凋亡可引起重型肝炎,而抑制凋亡能减轻肝组织的损伤.(4) 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转基因小鼠的肝炎模型中,肝炎的发生先后经历了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几个不同的阶段.本文将试图阐述我们对肝细胞凋亡与乙型及丙型肝炎发病机制间可能关系的认识.
作者:刘定燮;骆抗先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胃体腺癌出血、幽门不全梗阻伴腹腔广泛转移而入院.检查:一般状况差,心功能Ⅲ级,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前心壁至前间壁心尖段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给予止血、补充血容量、心肌保护及全身支持治疗10天后,在气管内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姑息性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硬膜外腔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4 ml及首次剂量1:4的卡因、利多卡因合剂6 ml,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慢速静注异丙酚100 mg ,维库溴铵4 mg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氧气、氧化亚氮,间断吸入安氟醚,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硬膜外腔每1~1.5 h注入1:4的卡因、利多卡因合剂4~6 ml.术中血压曾一度降至11/6 kPa,静注麻黄素20 mg及静滴多巴胺、间羟胺维持血压于16~13/10~8 kPa,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ICU,继续给予静滴多巴胺、间羟胺维持血压,全身营养支持,抗感染及硬膜外镇痛等综合治疗,术后第7天平稳转出ICU.
作者:周健;刘辉;徐世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病人均做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其中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4例经手术证实.结果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区出现血管样结构或迂曲、扩张窦隙样血管结构,在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在动脉期可见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带状高密度影,而在静脉期迅速消失.结论 CT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对CT表现不典型病例,结合DSA或超声检查(U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在无药物抗性改变,无转化细胞生物指示系统改变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筛选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IFN-α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IFN-α基因两端加上XbaⅠ酶切位点后用PCR法扩增,再重组入以抗体库技术筛选得到的人源抗HBsAg-Fab片段表达载体的相应位点上,构建anti-HBsAg-Fab/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取PCR扩增得到的IFN-αDNA,用地高辛标记系统进行化学标记,制备IFN-αDNA探针.取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受体菌,增菌后,以溶菌酶加煮沸法批量制备载体DNA,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80℃烤2 h,预杂交液42℃,2 h膜预杂交,标记探针42℃,4 h杂交,洗膜后用酶标抗地高辛抗体显色.同时设单纯人源抗HBsAg-Fab片段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IFN-α质粒为阳性对照.阳性克隆再以SacⅠ和XbaⅠ酶切,琼脂糖电泳鉴定.结果 40株转化细胞中筛选出7个阳性克隆, 酶切鉴定显示两者符合率达100%,成功地筛选出了anti-HBsAg-Fab/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结论人源HBsAg抗体Fab片段/IFN-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筛选,为表达该融合蛋白打下了基础.
作者:罗荣城;尤长宣;韩焕兴;胡栋平;王传斌;苏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体视学计数、四唑盐(MTT)比色法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bFGF诱导一定时间后BMSC的粘附特性、增殖和分化情况的变化.结果10 ng/ml bFGF明显促进BMSC的粘附,但是200 ng/ml bFGF反而不利于细胞粘附;在细胞增殖和分化测定中,100 ng/ml bFGF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但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也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可以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等多个环节,这种影响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剂量有关.
作者:郑磊;王前;魏宽海;裴国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7年9月我院收治的232例胸部创伤病人.结果平均年龄33.9岁,男女比例5.4:1;致伤原因以车祸及刀刺伤为主,各占36.2%和24.6%.其中连枷胸20例,膈肌损伤9例,心脏刀刺伤4例,其它严重胸外伤37例.合并其它部位损伤84例,占36.2%.治愈221例(占有95.2%),死亡10例(占4.3%),出现各种并发症72例次.结论(1)疑有心脏锐器伤者,直接送入手术室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创伤性膈破裂者,X线及床旁B超检查有较高的阳性率.(3)肺挫伤者应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预防.(4)连枷胸的治疗应在重视肺挫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大限度地减轻连枷胸的损害.
作者:钱希明;李中学;朱平;童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与神经降压素变化的相关性,以利于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预后和进行营养护理.方法动态观察以脑出血动物模型脑出血不同时期以及进食前后血浆和胃液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动物急性脑损伤初期,血浆中NT浓度增高,病情稳定后,NT含量逐渐恢复正常;进食后血浆和胃液中NT明显升高(与空腹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降压素变化与颅脑损伤有密切相关性.神经降压素的释放受进食的影响.
作者:李亚洁;翟惠敏;黄健美;唐亚莉;王春慧;石向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发性膀胱破裂是指非外伤引起的膀胱破裂,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1998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爽;高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MLS)较为罕见.据Long等[1]报道,因脾肿大而切除的脾标本中仅3%为恶性淋巴瘤.而且,Falk 等[2]报告,在500例含恶性淋巴瘤的脾切除标本中仅17例(3.4%)被鉴定为PMLS.所有PMLS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现报告1例B系PMLS并分析如下:
作者:肖冠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对7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宫颈慢性炎症、肿瘤等良性病变患者行宫颈内膜、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65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半,未见复发.术中术后合并症不多.结论宫腔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合并症少,创伤小,且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何援利;丁晓平;宗利丽;温总莲;杨进;陈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从脑电信号的分析出发,综述了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等信号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时频分析、神经网络和混沌理论等现代分析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王兆源;周龙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标本E-CD的表达情况.结果 E-CD在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组织均保留表达;而在大肠癌标本中的保留表达率为66.7%(70/105).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较,E-CD在大肠癌中的减弱表达率较低,但是E-CD的减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南清振;高蕾;杨希山;肖冰;张亚历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