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吴荣玲;丁艳华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复剖宫产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此次进行132例重复剖宫产的产妇按照剖宫产次数分组为多次剖宫产组62例和再次剖宫产组70例;此外,另外选择同期进行60例首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多次剖宫产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年龄进行比较(P>0.05);但是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多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上进行比较(P<0.05);对照组没有发生盆腹腔粘连情况,三组比较(P<0.05).对照组没有发生子宫破裂,但是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此外,多次剖宫产发生膀胱损伤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增加.结论:在首次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时,一定要掌握好剖宫产指征,大限度地减少剖宫产次数.同时操作要规范,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重复进行剖宫产时,术前要充分地做好准备,术中要谨慎操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伤.
作者:何艳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1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陪护及家属的因素、环境设备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等.60岁以上跌倒患者占60%;53.4%的患者在如厕时跌倒,其他患者则在下床活动、取物、洗漱、下楼时跌倒.结论: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认真做好高危人群的评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安全宣教;医院管理者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肿瘤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的防范,控制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尹静静;薛枫;盛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探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炎伴有排尿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排尿训练、电刺激与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疗效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残余尿量、住院时间、PaCO2、患者满意评分、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1残余尿、患者满意评分优于对照组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排尿训练护理治疗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托吡酯以及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实验组主要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关系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和碳酸锂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的治疗上,临床疗效相似,而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作者:付裕;陈家起;张勇;范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3.5个月药师的药学指导,而后结束治疗,后对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实验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为87%,对照组患者用药的依从率为39%.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一定的药学指导措施指导糖尿病患者用药,其对用药的依从性以及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梁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系统疾病误诊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现象,提高口腔黏膜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例系统疾病误诊为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临床中误诊疾病多数为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及维生素缺乏病.结论:临床医师提高警惕性,增强自身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可有效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作者:朱海燕;吴春梅;陈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人性化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增强人性化护理意识、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放射治疗后的护理,认为在放射治疗护理中,应及时对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突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冯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误闯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各30例,一组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方法,而二组则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的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一周的呼吸系统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一组,治疗后一周二组的呼吸系统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也较一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地使呼吸系统功能好转以及改善学期分析指标.
作者:孟红;赵欣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口腔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及软组织等,某些患者可能是HBV、HCV和HIV等病原体携带者,致使口腔器械污染严重.使用后的口腔诊疗器械若清洗、消毒与灭菌不彻底,可以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为了解某区个体口腔诊所中口腔器械消毒现状与消毒效果,我们于2013年4月和2013年10月分别对某区46家口腔诊所消毒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检测,并对2013年4月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监督对策.
作者:尹志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生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局面.现就如何加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杜晓宣;李艳;崔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4周后试验组评分(6.81±0.25)分,对照组(4.62±0.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5);试验组患者基本痊愈14例,明显好转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无效9例,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20.397.P<005).结论:对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
作者:卓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产科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效果,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9例产科疾病患者利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进行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9例为会阴侧切口缝合,30例为剖宫产的横切口缝合,将这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70例采用传统丝线进行缝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的恢复情况、术后的感染率以及疤痕组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疾病患者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的感染率,而且可以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且疤痕也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桂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控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C0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予以西医常规对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肺汤(主要药物:,全瓜蒌、葶苈子、紫苑、款冬花、地龙1、僵蚕等).两组同时进行积极的预防措施及防治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过早期防控,明显少发病率,通过临床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提高.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早搏(功能性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室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9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100mg/次,3次/日.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自觉症状及早搏次数,疗效显著,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功能性室早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不失为首选药物.
作者:王宏伟;孙彦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开展,入院评估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护理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系统、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
作者:彭红梅;何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已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日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封管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环节.1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18G~24G等型号.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静脉留置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作者:邢娟娟;吴亚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并发症的临床调查了解对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举例分析例组对比的方法分析总结白血病并发脏器功能衰竭情况.结论:对白血病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在过去的护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作者:赵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体会急性胰腺炎的内科诊断、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后者给予综合针对性治疗护理,统计对比治疗结局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内科治疗痊愈率、转手术率分别为97.96%、2.04%优于对照组87.76%、12.24%;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0±1.15)d、(3.58±1.55)d、(16.87±4.65)d优于对照组(2.19±1.37)d、(4.17±1.65)d、(18.17±3.38)d,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发热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行常规护理治疗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采用综合针对性内科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转归,减少手术治疗的几率,提高治疗与康复水平,但应把握手术指征,及时中转手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及生命的质量更加重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医疗后效果更理想、更完善.但由于医疗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其后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不良后果,使医患双方在不良后果发生原因上出现分歧而形成矛盾.这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认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有利于在医院各项诊疗过程中注意防范.减少矛盾和纠纷.
作者:钱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