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临床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梅海燕;黄芳铭

关键词:临床, 教学档案, 制度
摘要:当前,临床教学档案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归纳汇总后大体可分为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及临床教学档案收集难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和总结问题的本职所在,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来促进临床教学档案制度化、科学化与规范化.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52例;占92.8%,死亡4例,占7.2%.结论:综合护理是提高重症胰腺炎治愈率的措施之一.

    作者:谢小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的接触密切,病情观察是护士一项基本的,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护理内容通过观察所获得准确资料能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争取挽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但由于有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对一些重要的症状不能准确判断和预测,而造成严重的临床监测失误.因此护士在临床观察时应有高度的思维素质和观察力,以提高病情观察的准确性,这也是提高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的必备条件.

    作者:赵柳;吴建中;刘桂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通过对分析50例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和维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刘秀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硬膜外复合全麻中老人认知功能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全麻方式对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需要手术全麻的老人72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复合硬膜外麻醉,乙组采用单纯的传统全麻.比较术前术后MMSE的评分变化.结果:甲组的苏醒时间为16.5±5.2min,乙组苏醒时间为68.21±10.35min,两组相比,甲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0.05);MMSE术前术后评分,甲组有1例出现评分小于自身较高水平标准,乙组术后出现6例评分小于自身较高水平标准.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相对单纯全麻更能降低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作者:高贵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癫痫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取SAS和SDS对73例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心理方面的诊断.结果:患者中存在焦虑心理的的占有率为63%,且存在抑郁心理的占有率为75%.结论:癫痫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甚至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提供药物,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

    作者:林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病区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切口及烧伤创面的感染.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合理营养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苏桂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医学生呼吸道管理带教的经验介绍

    探讨中医院校轮科学生在麻醉科学习呼吸道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宣教、观摩、模型演练、实体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理论上、实践上渡过了一个艰难的临床实习阶段,使其临床理念、实践技能上取得突破性进步.

    作者:王培宗;魏涧琦;黎玉辉;马武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索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

    麻醉;护理;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师的工作,这就给我们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1 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在麻醉状态下,患者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特别是麻醉时间过长,手术创面大,大量输人库血等.可使患者体温下降,出现寒战、心率失常.对全身麻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马桂芹;张晓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血病控制的体会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更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探讨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我们收集了3年来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35例,对发生院内感染的8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了解白血病患者的易感因素,有利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收集本科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收住院的白血病患者335例,发生院内感染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5~73岁,平均34岁,感染率为26.27%.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者:高燕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大灾难事件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干预体会

    重大灾难事件会使人们产生焦虑、愤怒等应激反应,但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儿童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作者:李翠霞;黄桂珍;陈雪珠;方瑞芬;钟应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2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5-7d,疗效优良率达95%,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逄淑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合并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合并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wilte肌间隙入路治疗17例无神经症状合并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CT测定椎体后壁骨折块复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 setry disabilit 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6个月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Cobb角.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6.5±7.2) ml;术后伤口引流量(92.4±16.4)ml; CT平扫3例椎体后壁占位的骨折块仍存在Ⅰ°占位,其余16例术后均后壁平整,无占位;均将VAS评分,ODI评分,椎体测得数据均行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月两两比较:VAS评分术前(7.9±0.4),术后(2.7±0.3)分(P<0.05),术后6月随访时(1.4±0.7)分(P<0.05); ODI评分术前的(63.1±9.8)分,术后(29.2±2.0)分(P<0.05),术后6月随访时(21.1±1.8)(P<0.05); Co bb角术前(33.14±6.17)°术后(5.16±4.25) (P<0.05)结论:wilte肌间隙入路胸腰椎内固定术具有出血少,对脊柱后方肌肉剥离少,对合并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有明显的复位作用,而不需要行传统的正中入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后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无神经症状合并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办法.

    作者:彭霞舞;李涛;陈卓夫;龚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2年到门诊部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d后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的第28d,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没有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老年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艾司西酞普兰获得较快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安全性、较少不良反应等特征,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蒙晓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伤性脑梗死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寻找疾病的诊断方法,分析创伤性脑梗死治疗和预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回顾性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2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中,在治疗后7个月回访,其中COS评分良好20例,占总人数的38.46%;轻度损伤18例,占总人数的34.62%;中度损伤6例,占总人数的11.54%;重度5例,占总人数的9.62%;植物生存3例,占总人数的5.77%;死亡1例,死亡率1.92%.结论:创伤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复杂,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特征,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患者预后质量低,值得临床高度重视和关注.

    作者:高树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探讨微注泵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后的有效护理方法.对23例微注泵泵入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患者进行局部组织及静脉护理.积极预防及时采取有效合理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抑制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龚仙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阑尾切除术局麻与硬膜外麻醉术中与术后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中局麻与硬膜外麻醉术中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局麻组和硬膜外麻组,分别在相应的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效果比较上,局麻组麻醉优良率为70%,硬膜外麻组麻醉优良率为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效果比较上,局麻组在患者住院时间、胃肠恢复时间、麻醉并发症的比较上少于硬膜外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的比较上,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阑尾炎手术的麻醉选择,采用局麻的方式,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麻醉并发症少,但在实际的临床选择上,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制定.

    作者:陆云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脑卒中后遗症病患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恢复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4周后试验组评分(6.81±0.25)分,对照组(4.62±0.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5);试验组患者基本痊愈14例,明显好转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无效9例,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20.397.P<005).结论:对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

    作者:卓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控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控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C0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予以西医常规对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肺汤(主要药物:,全瓜蒌、葶苈子、紫苑、款冬花、地龙1、僵蚕等).两组同时进行积极的预防措施及防治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过早期防控,明显少发病率,通过临床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提高.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中三维导航仪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技术(A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B组)引导完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组分别配对比较手术前后RDQ评分及VAS评分变化,分组比较两组间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椎弓根穿刺精确度.术后行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观测手术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评价的直觉模拟评分变化.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共38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椎成功注射骨水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RDQ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明显.A组平均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都明显低于B组.A组未发现椎弓根穿破病例,B组有2例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于椎旁软组织,但椎管及椎弓根结构完整.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采用导航系统引导行椎体成形术能明显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放射线剂量和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金仁杰;李康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并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在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项目的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对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提升了护理的持续性以及延展性,具有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路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