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下双极电凝法应用于腰椎后路手术神经根周围止血的实验观察

赵伟华;黎建文;郑继川;朱爱利;刘先银;谭龙;朱建波

关键词:显微镜, 双极电凝, 腰椎后路手术, 止血
摘要:目的 在山羊腰椎后路手术模型中,探讨应用显微镜辅助下双极电凝法行椎管内神经根周围静脉丛止血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合适的工作功率、止血距离.方法 选取2只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模拟实施腰椎后路手术,暴露腰1~7水平硬膜和双侧神经根,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在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在神经根周围做止血操作,选择5、15、25 W三种输出功率;阴性对照组:暴露神经根后不进行任何操作.术中行腰1~7神经根电生理检查电凝后神经根传导速度的变化,再取出该段神经根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了解神经根纤维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 动物实验过程顺利,显微镜辅助下能清楚显露山羊腰椎各节段神经根,术中见双极电凝强度为15W和25 W局部静脉丛止血效果明显较5W更好,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提示25 W电凝后神经根的传导速度与5W组、15W组、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E染色提示神经外膜结构损伤明显.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显露椎管内静脉丛更清晰,在距离神经根1 mm处应用强度为15W的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安全有效.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腺瘤性息肉中p53、Ki-67、CD34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中p53、Ki-67和CD34表达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低危和24例高危性结肠腺瘤性息肉中p53、Ki-67和CD34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高危组中p53、Ki-67、CD34表达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或0.05).p53、Ki-67、CD34表达与息肉大小、个数、不典型增生及病理分型有关(P<0.01或0.05).结论 p53、Ki-67、CD34检测有助于分析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病变程度.

    作者:江康伟;陈焕伟;杨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 收集73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血肿扩大与非扩大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73例中血肿扩大12例(16.4%),3例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血肿非扩大61例(83.6%),28例治愈,33例好转.血肿扩大组入院时和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0.01).CT显示血肿扩大组血肿密度不均匀,而非血肿扩大组血肿密度多数均匀.结论 首诊CT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提示血肿扩大可能性较大.

    作者:张鹰;邱荣佳;罗淼熙;甘永庆;梁武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广东湛江海域10种虾虎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分析

    目的 测定湛江海域10种野生虾虎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方法 将鱼肌肉组织用0.5%硫酸-甲醇溶液处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结果 10种虾虎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3.02%~54.04%,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纹鳃阿胡虾虎鱼、双须叉舌虾虎鱼、犬牙细棘虾虎鱼、丝鳍锄突虾虎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40%,具有较高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作者:庄海旗;刘江琴;崔燎;罗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面部挂针、埋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面部挂针、埋针结合开“四关”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面部挂针、埋针结合针刺“四关穴”治疗,对照组用传统的针刺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1、2疗程后患者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第1个疗程后,观察组面肌痉挛频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面肌痉挛强度与面肌痉挛频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Hc=5.400,P<0.05).结论 面部挂针、埋针结合针刺“四关穴”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方法.

    作者:邓春艳;谢海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步走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以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

    该文综述了健步走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以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认为健步走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形式,对于提高心血管机能、代谢能力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中老年人适宜进行科学合理的健步走锻炼.

    作者:张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临床(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TIA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予ABCD2评分行脑梗死风险预测,使用试剂盒检测其血清溶血磷脂酸(LPA)、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后,30例(33.3%)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以头颅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显示,ABCD2的AUC(authenticationcenter)面积为0.70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0.0%;LPA的AUC面积为0.642,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61.7%;Lp-PLA2的AUC面积为0.549,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3.3%;hs-CRP的AUC面积为0.522,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8.3%.ABCD2联合LPA、Lp-PLA2及hs-CRP的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98.3%,预测准确性为95.6%,漏诊率为3.3%,误诊率为5.0%,效果优于单独联合LPA或同时联合LPA+Lp-PLA2.结论 ABCD2评分联合标志物检测在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中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

    作者:陈庞何;许锦荣;陈艳;马志远;李观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HA1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AHA1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转染真核表达载体过表达AHA1蛋白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检测P21蛋白表达.结果 AHA1过表达抑制A375细胞增殖(P<0.01),增加G0/G1期细胞(P<0.05)和P21表达.结论 过表达AHA1通过上调P21表达、G1期阻滞,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作者:谢汶蓉;梁桂丽;石本艳;孙雪荣;刘新光;蒋智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各100例,分析心电图异常与不同病变部位、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出现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1),而窦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动过速及左心室肥厚低于脑出血组(P<0.01).两组中不同部位病变出现心电图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无关,但与预后有关.

    作者:吴钰珊;韩伟华;伍丽贞;温梦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蔓性千斤拔的指纹图谱及黄酮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蔓性千斤拔的指纹图谱及黄酮成分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超声方法处理12批蔓性千斤拔药材,利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并测定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含量.结果 建立了以染料木苷峰为参照峰,包含3个共有峰特征峰的指纹图谱,12批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染料木素、染料木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 371x+ 23 023 (R2 =0.9963)、y=4 773x+ 29 303 (R2=0.9956),分别在10.36~1 036、10.59~1 059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建立的蔓性千斤拔HPLC指纹图谱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黄酮成分测定方法快速可靠.

    作者:孙辉;李雅静;方磊;舒毕琼;巫鑫;钟庆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心肌梗死辅助治疗措施逐渐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文对在北美临床实验登记系统(clinicaltrials.gov)中注册的“成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旨在分析成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心肌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相应的转化医学提供依据.

    作者:王振良;廖晓敏;揭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胫骨远端骨折经皮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复位技巧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联合手法牵引、导针固定、钳夹等复位方法在胫骨远端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5年8月采用手法牵引、导针固定、钳夹等复位方法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2例胫骨远端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确定骨折复位和骨折愈合情况;随访患者直到骨折愈合,末次随访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部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问50~130 min,平均(80.45±25.35)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2.50±11.31)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7.18±1.7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50±6.73)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复位,2例出现皮肤刺激并发症,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按照AOFAS的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功能得分为75~97分,平均为(82.40±7.33)分.结论 联合手法牵引、导针固定、钳夹等复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术中能临时维持复位、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获得骨折愈合和良好的术后功能,在胫骨远端骨折微创治疗中的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吴浩俊;何艳霞;陈航;魏波;陈光华;郑越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通过亚纳米级硫酸钡进行骨内微血管显影及三维重建

    目的 建立使用亚纳米级硫酸钡灌注并经Micro-CT骨内微血管显影方法.方法 SD大鼠腹主动脉内灌注亚纳米级硫酸钡,下腔静脉置管作为流出端.处死大鼠并置于4℃过夜,次日取出双侧股骨标本,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1周,分别进行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三维形态上能明显区分出微血管和骨小梁,二维观察可见硫酸钡进入直径5~10 μm血管.骨内血管和骨小梁三维重建的数量小于二维(P<0.01或0.05),而分离度则高于二维(P<0.01),但骨内血管的厚度三维和二维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亚纳米级硫酸钡灌注及Micro-CT扫描,成功建立了大鼠骨内微血管显影方法.

    作者:黄连芳;朱觉新;梁洪英;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管办分离”新模式下新建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用血分析

    目的 分析“管办分离”新模式下新建三甲综合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临床用血病例按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门急诊人数、手术台数、出院人数纳入统计.结果 总用血量、悬浮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呈递增趋势,而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用量不规律.悬浮红细胞、血浆使用总体控制较好,但血浆仍存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 该院临床用血不规律,需加强血液库存管理与输血管理.

    作者:黎绍昌;张强;周世乔;吴伟鑫;张云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 87例SO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两组的疗效、鼓室压、语频气导听阀值、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6.664,P<0.01),鼓室压值和语频气导听阀值高于对照组(P<0.01),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OM可提高疗效和语频气导听阀值.

    作者:谢卫旭;潘山;岑翠莲;李华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8例(8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增加,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H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早期疗效.

    作者:罗宇文;刘世桢;周雪明;刘先银;陈庆槐;谢荏棠;成剑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脂多糖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炎症小体和IL-1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炎症小体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200、400、800 μg/L LPS刺激HCT 116细胞建立肠细胞炎症模型.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NLRP1、NLRP3、NLRP6、NLRP12、NLRC4、NLRC5、NAIP、AIM2、IL-1β、GSDMD表达,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形态.结果 qRT-PCR发现不同浓度LPS显著增加HCT116细胞中NLRP3和NLRP6 mRNA水平(P<0.05),其中800 μg/L LPS还可上调NLRP1、NLRC4、NLRC5、NAIP、AIM2 mRNA表达(P.<0.05).免疫印迹显示不同质量浓度LPS均诱导HCT116细胞中AIM2、IL-1β表达(P<0.01或0.05),其中800 μg/L LPS也促进NLRP1、NLRP3、NLRP6表达(P<0.05),而NLRC4、GSDMD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LPS改变了HCT116细胞骨架形态及微丝结构与分布.结论 LPS上调HCT 116细胞中NLRP1、NLRP3、NLRP6、NLRC4、AIM2及IL-1β表达.

    作者:黄帅;范旋燕;喻才元;周宇;全娟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醒脑静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和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醒脑静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醒脑静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清LP-PLA2水平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醒脑静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醒脑静可提高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苏成标;许锦荣;陈庞何;李善敬;关春红;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腮腺混合瘤CT灌注成像及MRI动态增强的特征表现

    目的 总结腮腺混合瘤CT灌注成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表现.方法 4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病例中32例行CT灌注检查,16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其病变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48个病灶中35个位于腮腺浅叶,8个位于腮腺深叶,5个跨越浅叶及深叶.32例行CT灌注检查中,除1例为低度恶性混合瘤边界欠清外,其余病例边界清楚;除l例低度恶性的混合瘤病例CT灌注时间-密度曲线(TDC)为Ⅲ型曲线外,其余病例TDC均为Ⅰ型.16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均呈中度强化,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均为A型曲线;14例病灶于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1WI低信号为主.结论 CT灌注TDC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腮腺混合瘤定性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潘桂海;罗泽斌;夏俊;陈武标;吴永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肺癌患者中应用.方法 80例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FTS干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下地活动、进食、肛门排气、胸导管留置、导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腹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FTS干预可加快肺癌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彭丽丽;姚晓芬;蔡彩蝶;文珠仁;黄鸿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P16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病理诊断中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30例、低级别CIN 100例、高级别CIN 50例中P16、Ki-67表达,分析其与CIN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16、Ki-67阳性表达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宫颈鳞癌、高级别CIN、低级别C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16、Ki-67表达与CIN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16、Ki-67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明确CIN性质及宫颈癌早期筛查.

    作者:胡幸;符青云;何凯宁;周劲媛;陈文雅;周剑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