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枫;杨学英
目的:对四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四种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和临床特征,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提升诊断准确率,指导评价预后和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具备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完备资料的91例患者.统计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对全部病例展开超声检查.对比四种不同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特点.对照病例结果,比较CT诊断、临床诊断同病理诊断的相符率.结果:对比临床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在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眼底受压征、向前方突眼的pearson a检验中,其P值都要比0.05小,这表明上述四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备统计学意义.对比CT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准确率、钙化、边缘锐利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眶颅交通、骨质受累的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的准确性要比超声和眼科临床的准确性更高.超声检查无创性且方便,能准确定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但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很低.现如今,眼科临床需结合CT和超声进行检查,以使诊断准确率提升,便于评价预后和指导手术.
作者:李明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EEP+百草妇炎清栓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3月1日-2013年7月15日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慢性宫颈炎156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组(LEEP+奥硝唑栓治疗组)781例和观察组(LEEP+百草妇炎清栓治疗组)783例,观察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分布、糜烂程度情况,观察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综合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阴道烧灼痛、感染、阴道排液时间、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慢性宫颈炎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分布、糜烂程度无明显差异,t=1.05,x2=0.01,0 01,0 06,P>0.05,观察组慢性宫颈炎患者综合评分、阴道烧灼痛、感染、阴道排液时间、手术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x 2=4.70,9 92,6 86,t=29.26,25 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百草妇炎清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神经介入动脉导管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两种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0.62%,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3.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运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进行溶栓治疗,手术时间短,治疗准确安全,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学君;于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胎儿、新生儿有极高的危险,可导致一系列母儿并发症,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护理干预,降低母儿并发症以及围生儿期死亡率.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应用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在进行基因检测的过程,保证基因结果的准确性的诸多因素中,采样的正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今年在我院进行基因检测预测疾病风险的人有60例,过程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小军;方健辉;霍敏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鼻饲患者应用持续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行鼻饲的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B组实验组采用持续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间断灌注,A组对照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并总结.结果:采用持续营养泵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持续营养泵,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菲菲;刘丽娜;张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时肌肉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100例实施肌肉注射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发生硬结的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抽取同期100例实施肌肉注射患者为实验组,对其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硬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肌肉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和研究硬结的因素,并对肌肉注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硬结的发生率.
作者:黄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是哮喘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方法:主要选取哮喘儿童患者50例,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哮喘儿童病例特征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哮喘儿童的心理护理,相应的病症情况得到了缓解,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哮喘儿童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理护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对哮喘儿童病症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人胎羊膜对难愈性腹部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难愈性腹部创面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创面应用人胎羊膜覆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成熟程度.结果:治疗第7、14天时,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人胎羊膜对促进难愈性腹部创面愈合效果满意.
作者:南燕;薛清杰;边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1].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普及,使多种慢性病护理得以在社区或家居中进行,给社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糖尿病本身性质决定了护理的重要性,因此对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作者:王云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ICU危重患者行PICC术后临床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ICC手术治疗,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患者PICC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PICC置入术后导管保留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0.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78.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CC术后ICU危重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抢救效果,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杨卫香;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就心系病证的辨证施护在临床中观察及护理作了概括及总结,强调了心脏本身的病变及心气损伤出现的脏腑功能失常,它的辨证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仅考虑一脏一腑的病理表现,还须考虑脏腑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通过辨证再做出相应的护理,使疾病从发病期很快得到控制从稳定期进到恢复期,使病人把握好现在过好每个今天,为今天而生.
作者:韩晓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27例乳腺占位病变从发生部位、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血流信号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7例乳腺肿块中,位于外上象限者14例,内上象限着3例,外下象限者2例,内下象限1例,乳晕深部7例.边界清6例,边界不清21例;形态规则6例,不规则21例;内部回声均质2例,不均质25例;有微钙化者18例,余无钙化点;后方回声衰减着20例;血流信号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结论:乳腺癌由于病理及组织学特点,声学物理性能不同,声像图表现略有差异,典型者不难诊断.尤其早期乳腺癌、小乳癌及良恶性鉴别仍是超声诊断中的关键.
作者:惠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24例,行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手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6周的VAS疼痛和Constant-Murley评分,并于后进行X线检查确诊.结果:术前、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6周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 8±1.6)、(5 4±1.4)、(3.6±1.2)、(1 8±0.9);术前、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6周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4±7)、(63±9)、(74±8)、(81±7).术前、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6周的VAS疼痛和Constant-Murley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检查发现冈上肌腱内钙化性病灶均已基本清除.结论:肩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良好,适合于临床治疗钙化性刚上肌腱炎.
作者:黄沛冠;谭文甫;谭光华;王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配合表面麻醉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大面积烧伤疤痕挛缩治疗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表面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在常规表面麻醉的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配合麻醉,作为观察组,分别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段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值及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2、T3、T4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配合表面麻醉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困难气道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稳定性,对于提高困难气道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中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应用催产素引产的效果.方法:分别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加微泵输液技术与传统的输液方法进行滴注催产素,对两组孕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堵管、皮下渗液、针头脱出、输液滴速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催产素引产过程中输液滴速的安全性对比、准确性对比、平均耗时对比均P<0.05,有显著差异,孕妇相关问题发生率比较P<0.05,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加微泵输液技术在催产素引产及催产中的应用增加了安全性,准确性,极大地保护了护患双方,效果显著.
作者:张丰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624例3-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标本结果统计分析,评估颗粒凝集法试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肺炎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试验(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FUJIREBIO INC),结果:624例检测标本中,MP抗体阳性结果143例,阳性率22 9%;在624例呼吸道患儿中,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病例有177例,MP抗体阳性率78.0%(138/177),不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的病例有447例,MP抗体阳性11例,假阳性率2 5%(11/447),两组数据统计得X=377.52,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富士肺炎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法试剂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优点,操作简便,适合作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诊断检测试剂.
作者:火艳华;高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儿科服用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予以临床分析,并探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的误区,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服用抗生素药物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6例应用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科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口服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每组患儿13例,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病发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以及发热等症状均属于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儿科患者应用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对症防治,提高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黄成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将美国护理专家Roy的适应模式学说中生理适应方式、自我概念适应方式、角色功能适应方式和相互依赖适应方式用于15例肝外伤患者的护理,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进行角色转化,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孙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共7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总结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孕34 ~ 36+6周组孕妇分娩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孕28~33+6周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孕妇各项情况比较,研究组产后孕妇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来说,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并合理进行保胎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率,使其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赵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