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张楠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20例频发室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一日3次,每次2包(儿童据病情酌减),连续用药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P-R间期及大QTc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经过1周治疗,早搏未得到改善,则改用心律平,一日3次,每日150mg,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稳心颗粒可显著改善患者早搏症状,用药1周,总有效率为54.13%;连续治疗4周后,总有效达80.23%.此外,稳心颗粒对患者心率,Q-T间期及P-R间期等均无显著影响.治疗期间,仅有2例患者因过敏而停药,余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应推广于临床.
作者:马移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技术及护理,以便更好的使用微量泵,利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微量泵能精确、有效的使用各种药物,同时可使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作者:龙晓艳;魏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清创缝合术病例60例,随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评价心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的效果.结果:干预组中担心术中疼痛较对照组减少1例,焦虑恐惧减少17例,安全感增加13例,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减轻疼痛的刺激,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等心理干预,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方法:观察800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24h间的血压及血压变化.结果:统计高血压分级与昼夜血压变化情况,晨起后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率较高,显著高于夜间血压增高者.本组具有高血压晨峰的患者例691,发生率86.38%.结论:临床应更多地注意合理用药来控制血压的晨峰现象.
作者:王芳;李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亲、胎儿、新生儿有极高的危险,可导致一系列母儿并发症,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护理干预,降低母儿并发症以及围生儿期死亡率.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痛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6例患者住院期间经过心理护理、饮食调理、中药热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齐红梅;李洪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双侧听神经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2013来我院就诊的双侧听神经瘤患者4例,在对所有实行MRI检查之后,对他们实行了双侧听神经瘤次全切除手术.并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切口的观察及护理等方面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结果:所有的患者在一个月之后均出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对双侧听神经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杨学英;于晓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因其具有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循环系统抑制较为明显.本研究观察小剂量阿托品与丙泊酚、芬太尼伍用能否减轻丙泊酚、芬太尼对循环、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3~68岁,体重50~75 kg.排除有药物过敏史、支气管炎、胃潴留、心动过缓、严重肝肾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60例.
作者:范玲玲;陈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在文献中报道的发病率差异甚大,约2%-48%[1].内异症药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是否有益目前仍是临床上具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其相关研究予以总结评价.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应用药物治疗疗效,以期为临床上的应用和决策提供一种思路.
作者:苏丽梦·吴军;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见于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肝包虫病是地方性寄生虫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在我国流行于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人体是包虫囊肿的中间宿主.依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方案和要求”,为进一步了解131团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2012年我团成为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项目团场,兵团下拨包虫病防治专项资金,免费为我团6-12岁儿童进行包虫病感染情况筛查.
作者:姚素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肇庆市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对怀集县梁村镇梁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及桥头镇桥头中学和中心小学共4所学校的初一和四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测定身高、体重和腰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调查中学生共328人,小学生284人;男性292人,女性320人.父母均外出组儿童260人,父母都没有外出组儿童267人,留守儿童占比为56.4%.父母亲均外出组的儿童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均存在身高和腰围低于父母亲均未外出组儿童的情况.(t=3.1,P=0.002; t=2.658,P=0.011; t=3.271,P=0.001;t=2.658,P=0.011等).调查对象生长迟滞和消瘦比例分别为35.5%和40.5%.父母外出组四年级男生生长迟滞比例高于父母未外出务工组(p<0.05).留守儿童中,小学生生长迟滞和消瘦比例高于中学生.(p <0.05,p<0.01).结论:应开展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改善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镜明;谭锦权;闲蓝波;谭绍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归纳分析引起药源性睡眠障碍的药品特点以及一般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记录的ADR报告中药源性睡眠障碍的4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例药源性睡眠障碍文献中涉及主要药物有10大类30种,其中抗菌类药物发生率高,占44.83%,消化系统药占13.79%.静脉给药11例,8例出现在给药后当晚,3例发生在给药后2到3天;口服给药33例,都出现在给药后2到3天;皮下注射4例,都出现在给药后2到4天.结论:在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观察防治药源性睡眠障碍的发生.
作者:姜传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经桡动脉为介入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超声对穿刺及走行血管进行检查,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对于临床需要介入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且愿意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高频血管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的走行、管腔内径、内膜厚度、是否存在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进行测量及统计.结果:显示锁骨下动脉起始端存在走行迂曲;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甚至闭塞等情况.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必要术前进行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帮助,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俊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甲亢属于超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因此补充充足的、平衡的饮食对病人是十分重要的.借助营养治疗供给高热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及适当补充钙、磷等,以纠正、补偿因代谢亢进而引起的消耗,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作者:李允;叶新;张燕利;卫忠壮;燕树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作者:石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内科治疗方法与外科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体会与预后进行分析,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改进,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信息基础.方法:选择我院66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等份的划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外科治疗组,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比性.根据分组对患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或是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后进行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内科治疗组的总成功率为93.93%,其中治疗完全成功的有2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例,治疗失败的2例.而外科治疗组的总成功率为81.81%,其中治疗完全成功的有1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例,治疗失败的6例.通过两组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内科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科治疗组患者,且对比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另外,根据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来看,内科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也将明显的由于外科治疗组.结论:内科综合治疗能够取得比外科手术治疗更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与预后效果,值得加大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邱全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8例典型慢性咽炎患者并发慢性胃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咽炎并发慢性胃炎的病例有143例,发病率为68.75%.结论:慢性咽炎病人多伴有慢性胃炎,我们认为慢性咽炎与慢性胃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治疗上如能同时从胃的调养等方面去考虑效果更佳.
作者:蒙慧菊;宁葵;梁逸;韦绍句;贾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智护训练对于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无并发症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生后28天后由儿童保健科医师给于抚触、听背景音乐、看红球等刺激,训练项目根据婴儿发育情况每3月更新一次,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的干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婴幼儿系统管理检查.两组均正常接受定期生长发育、智能发育的检测评估.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监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3、6、12个月的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5个能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在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意义(p<0 05).结论: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在婴儿期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经济、方便、行之有效,家长易于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封如珍;计家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慢性心脏病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间NT-proBNP水平差异.结果: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心功能恶化的一项指标.
作者:陈永洪;何永斌;万群峰;付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于洪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制订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及血脂、以肥胖、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率、血脂异常检出率判断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结果:共检测学龄前儿童2564名,营养异常率10.20%,其中低体重率4.01%、发育迟缓率2.65%、肥胖率2.63%、血脂异常率2.45%、消瘦率0.76%:贫血率21.84%.结论:于洪区2~5岁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尤其贫血、低体重检出率较高,同时肥胖和血脂异常问题也不容忽视.
作者:印淑慧;张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