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蓬;朱肖奇;黄佳佳;裴伟杰;余旭辉;邓少杰
目的 调查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用18种常见本土化标准变应原对湛江地区4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412例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为84.5%,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79.4%)、蟑螂(27.4%)、棉絮(18.2 %)、海蟹(13.6%)、狗毛(11.2%),其中粉尘螨是主要和强烈的变应原.结论 粉尘螨是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变应原.
作者:钟文伟;赵云峰;黄锦葵;吴达才;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芝麻对大鼠血管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VitD3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芝麻组4组,每组均为10只.用大剂量VitD3灌胃的方式造成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同时分别用辛伐他汀和芝麻进行治疗,比较VitD3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程度及其血脂水平.结果 芝麻组的主动脉弓血管钙化面积为(1.29±0.20)%,腹主动脉血管血钙含量(14.7±6.7)μmol/g,明显低于VitD3模型组(60.7±16.7)%和(22.8±8.8)μmol/g(均P<0.01).VitD3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 (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的TC含量无明显差异,芝麻组的TC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的HDL-C明显升高(P<0.05),芝麻组的HDL-C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芝麻对VitD3造成的大鼠血管钙化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作者:李琴;吴铁;崔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高ALT基线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30例ALT水平升高(>5 ULN)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次口服甘利欣胶囊150 mg及五酯胶囊22.5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初始2周两组均给予静脉滴谷胱苷肽及水溶性维生素.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83.9%、91.2% vs 38.7%、85.3% vs 32.3% (均P<0.0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随访12个月时的持久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100.0% vs 79.0%、94.1% vs 32.3%、89.7% vs 27.4%、70.6% vs 19.4%(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ALT、HBV DNA反弹或病情加剧,而对照组有11例病情加剧,其中发生重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结论 拉米夫定对ALT高基线值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阻止病情加剧,是慢性乙型肝炎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陈小萍;李耀才;伍思国;陈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底折叠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32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因大出血经24h保守治疗不能控制而行紧急手术者15例,全部获立即止血,4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出院的28例中随访25例,再出血率为12%(3/2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食道内压力从术前的(2.09±1.01)kPa升高为术后的(4.43±0.45)kPa(P<0.01).结论 胃底折叠术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陈搏之;钟康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8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有16例(57.1%)为T0早期癌,12例(42.9%)为微小癌.数字化乳腺X线摄像(DR)显示:肿块结节影12例 (42.9%),钙化影11例(39.3%),腺体局部致密影5例(17.8%);超声检出边界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单独应用DR或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24/28)、75.0%(21/28),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率为92.9%(26/28).结论 重视早期癌的体征,提高认识,应用联合检诊方法 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锦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介绍了将淘汰的残旧躯干教学标本,经过精心设计,加工成在一个标本能连续、完整地展示原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尿道球、尿道球腺、阴茎和阴囊等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的精美、实用的解剖学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 ,此法对于解决教学标本的不足、减少材料损耗、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雷林忠;陆卓琼;谢华;李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适应证症和经验教训.方法 对52例踝关节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PDLLA)内固定治疗,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6周.结果 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于术后5~9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按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优34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达92.3%,12例术后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分别为迟发性无菌性炎症6例、局限性骨质疏松8例、关节僵硬4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须有选择进行,术中术后处理得当,重视术后并发症,疗效理想.
作者:林晓蓬;朱肖奇;黄佳佳;裴伟杰;余旭辉;邓少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42 d,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为(5.67±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3.21)(P<0.01).结论 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学龄期儿童头面部外伤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476例学龄期儿童头面部外伤患儿的性别、病因、患病率、发病时段、季节、创伤类型及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学龄期儿童头面部外伤的发病存在着性别、时段、伤因、创伤类型的差异,季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部、额部、头顶及上下唇易受伤; 早晨、中午及下午的上下学时段创伤患病率高.结论 学龄期儿童头面部外伤有特定的发病规律,采取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张乃尊;傅国武;梁文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尿酸酶比色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心肌梗死组120例和健康对照组170例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
作者:谢细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2月后的生存质量随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智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BMFD) 行无缝线全结膜囊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急性期眼表烧伤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21眼眼表烧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例(10眼),实验组行无缝线全结膜囊新鲜羊膜覆盖术(SLFAMP),对照组10例(11眼)采用常规的缝线法新鲜羊膜覆盖术(TFAM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眼表上皮化时间、睑球粘连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眼表组织稳定性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5±3.8)min,角结膜上皮化时间为(16.8±7.6)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4±10.7) min和(21.6±9.8) d (P<0.01);实验组的术后羊膜下积液发生率为10.0%,睑球粘连的出现率为20.0%,均少于对照组的36.4%和45.5%.结论 利用BMFD固定羊膜行无缝线全结膜囊新鲜羊膜覆盖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治疗死角小及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羊膜等优点,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眼科推广应用.
作者:叶健章;尹转通;古乐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对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8 136例资料,其中以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3 879例(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前)作为对照组,以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4 257例(实施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前检查次数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前检查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83.95,P<0.01);观察组顺产者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产后出血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流动人口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张秀果;龚远红;张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了解输卵管梗阻及粘连情况,腹腔镜下行盆腔及输卵管粘连的游离、松解或输卵管造口,并注射美蓝了解输卵管阻塞情况;对输卵管阻塞患者在X线下经导管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共有57条输卵管,另5条输卵管因宫外孕已切除)腔镜联合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再通率达84.2%(48/57).术后随访: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有43条,再通率为80.7%(43/57),术后1 a内自然妊娠率为61.3%(19/31).结论 腹腔镜联合介入治疗继发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为治疗不孕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临床手段.
作者:张团英;张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2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和26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分别采用放免法(RAL)检测CEA、SF,连续监测法测定LDH,同时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 良性组的CEA、SF、LDH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CEA、SF、LDH单项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9%、77.9%、73.5%,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为88.2%.结论 胸腔积液中CEA、SF和LDH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63例急性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 mL/(kg·d),分1~2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5 d,并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眼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以退热时间为主要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3.95±0.68)、(4.03±0.62)、(4.76±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喜炎平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李波;冯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营养法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遵医嘱通过饮食调控,控制水、钠、嘌呤、蛋白质等的摄入量,且以药膳辅助治疗(痛风发作期经药物治疗)门诊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23例(治疗组),并与不遵医嘱的1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痛风发作期患者用别嘌呤醇、吲达帕安、卡托普利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a内治疗组因痛风复发再次到医院治疗的有4例,而对照组则有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营养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效果较好,并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淑惠;任间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常压液相沸腾回流法制备纳米ZnO时溶液中Zn2+的转化率.方法 选用Zn(NO3)2与NaOH以不同摩尔量混合反应,在不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常压液相沸腾回流法制备纳米ZnO,反应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取出少量反应液,测定其中Zn2+浓度.结果 与结论 摩尔比一定时,不同反应时间溶液中Zn2+浓度不同,不同摩尔比时,溶液中Zn2+浓度也不同;从测定的数据可分析Zn2+的转化率和纳米ZnO的收率.结果 表明Zn(NO3)2与NaOH摩尔比为1∶3时,纳米ZnO收率高.
作者:罗辉;贾振斌;邱敏;刘彩云;赖香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50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 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5.3%(128/150),阴道B超的符合率为54.0%(8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B超是筛选子宫腔内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作者:黄小静;罗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配合支撑喉镜在喉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和披裂囊肿)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切削系统进行微创手术.结果 43例均一次手术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20例,治愈19例,好转1例;会厌囊肿14例,披裂囊肿1例,全部治愈;喉乳头状瘤8例,治愈4例.全部病例随访4个月至2 a,除4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外,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和电动切削系统在治疗喉部某些良性病变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
作者:崔德威;许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