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体会

何志干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病变特征,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33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7.7%.结论 尽早、综合、阶段性序贯治疗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种不同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3种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瘢痕疙瘩患者分为A、B、C组(n=18、27、24).A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B组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C组采用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A、B、C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18.9887,P<0.01);A组与B、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而与术前得宝松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的效果相当.

    作者:罗志军;陈杏绮;连丽虹;王和庚;伍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观察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脑动脉瘤行MSCTA、DSA诊断与治疗.结果 85例中MSCTA共诊断出脑动脉瘤95个,DSA诊断出脑动脉瘤96个,术后确诊为脑动脉瘤96个.MS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9.0%(95/96).43例行血管内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42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8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者术后3d因脑水肿而死亡.结论 MSC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冲云;张乃崇;蔡勇;李穗燕;钟燕洁;赵瑛喆;陈世达;林志国;黄旅辉;贺红艳;李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胚胎造血干Sca-l+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胚胎造血干细胞抗原阳性(Sca-l+) 细胞亚群在合适的体外诱导体系下向肝细胞或肝细胞前体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Sca-l+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和CK8/18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结果 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Sca-l+细胞能达到(85.57±1.66)%的纯度(P<0.01),对分离前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小(P<0.05).随着诱导分化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明显向肝细胞变化,AFP表达消失、CK8/18蛋白表达升高,ALB、转甲状腺蛋白mRNA表达升高,且细胞糖原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增强,逐渐向成熟肝细胞转化.结论 免疫磁性分离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胚胎造血干Sca-1+细胞,并能够向肝脏细胞分化.

    作者:缪辉来;张晟晃;陈念平;陈明;郑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3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53例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1例痊愈(77.4%),7例好转(13.2%),5例死亡(9.4%).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论 老年肺结核易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叶钧强;钟小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导入

    本文结合目前的文化教育现状及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浅析了本土文化导入及文化对比的必要性和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作者对我校2006级学生进行了本土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的尝试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黄晓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种常见老年病血液流变学、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与比较

    目的 检测并比较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5种老年病的血液流变学、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方法 比较正常人(对照组)302例、高血压病组105例、糖尿病组29例、脑梗死组151例、脑动脉硬化组63例、冠心病组149例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全血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血沉降低;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全血还原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高血压病组血沉方程K值升高;冠心病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纤维蛋白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糖尿病组血糖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常见老年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张树宏;王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胶带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42例分析

    目的 观察胶带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42前庭大腺脓(囊)肿患者行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结果 随访3~24个月,42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保留了前庭达大腺的生理功能,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马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对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时的影响,旨在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将51例L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使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1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缓解8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Hc=4.82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除血肌酐无明显差别外,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16/26)(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降低MMF及激素的副作用,提高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贵阳;钟小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校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及建议

    本文对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3年来的实践作了论述,主要从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方面进行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还对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五点建议.

    作者:张建和;符伟玉;李思;莫丽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呕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发生呕吐的早产儿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两组均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体位治疗、少量多次喂养及其它基础护理.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6、14、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则分别为5、11、14例,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小剂量红霉素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作为促胃动力剂治疗早产儿呕吐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合理护理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钟雪娟;姚志红;周琼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和TNF-α、IL-6和IL-10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模拟而不结扎.手术成功后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8mg/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和dp/dtmax),心肌组织NO-2/NO-3、MDA、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HR增快,LVSP、dp/dtmax和-dp/dtmax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HR减慢,LVSP、dp/dtmax和-dp/dtmax升高,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NO-2/NO-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氟伐他汀组NO-2/NO-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伐他汀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降低心肌过氧化损伤,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作者:陈哲林;李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58例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 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 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陈友明;林宇宁;李海平;成本强;孔志强;张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本文就如何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教学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孙志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移位骨折对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用交锁髓内钉结合早期石膏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钉配合早期石膏外固定治疗20例离关节面5cm以内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结果 20例骨折平均17.2周愈合良好.术后1a Johner-Wruths评分16例为优,4例为良;Iowa评分平均为92.4分,17例优,3例良.20例均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交锁髓内钉配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疗效可靠.

    作者:周永顶;贾海升;索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417例急性阑尾炎超声影像特征及诊断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超声影像特征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低、高频超声的声像图.结果 通过典型声像图改变而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占78.9%,间接声像图改变而高度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占14.9%,无声像图改变者占6.2%.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典型声像图改变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正确率为100%,如表现为间接声像图或无特异声像图改变的,应结合临床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谢汝林;符晓云;李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维阴道超声对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阴道超声 (3D-TVS) 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1).结论 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作者:罗莉;陈莞春;贺芝英;段学蕴;张秀果;吕晓亮;韩淑珍;吴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试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学.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这一点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们的共识.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比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揭示词汇、情景交际、句篇及练习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作者:沈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尼莫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选择DPN病例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注甲钴胺注液500μg, 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2次,共2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尼莫通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尼莫通薄膜片30 mg/次,每日3次,共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9、8、3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4、15、11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治疗后,除对照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外,两组的运动神经和感觉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尼莫通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凯东;卢惠伦;庄雪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析角色置换教学法引入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与条件

    分析大学<音乐欣赏>课引入角色置换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与条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教学组织要服务于教学任务;以感受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和谐课堂.并指出实施角色置换法的必备条件是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及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作者:陈海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 36 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改善预后.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 3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 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 高血压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常见原因.胸痛、超声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如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病, 如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唐方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