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强;倪少凯
目的 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病变特征,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33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7.7%.结论 尽早、综合、阶段性序贯治疗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何志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心率近日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连续9d监测心率,每小时记录1次.分别用单一和平均群体余弦法进行心率的近日节律分析.结果 手术后第1~7天心率的近日节律消失(P>0.05),第8天恢复出现近日节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对心率近日节律的影响严重.脑部手术后近日节律的恢复可能和术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关俊文;招康东;刘衍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实习效果的好坏除与实习生自身努力外,还与临床带教的具体实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以临床为重点,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带教能力的培训等综合措施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作者:蔡敏;李伟荣;廖铁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 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 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陈友明;林宇宁;李海平;成本强;孔志强;张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研究采用普通光镜加装数码显微目镜系统后,使其具有数码功能,再由计算机接收、存储、显示和分析显微图像,装配成医学显微图像数字化系统,实现了对皮肤科实验室中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真菌的鉴定和皮肤病理显微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实时传递实施皮肤科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查项目和病理片的远程会诊,使用方便、效果理想、价格低廉、便于推广.
作者:陈宏翔;陈嵘祎;谢建敏;吴志洪;涂亚庭;帅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维阴道超声 (3D-TVS) 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1,P<0.01).结论 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作者:罗莉;陈莞春;贺芝英;段学蕴;张秀果;吕晓亮;韩淑珍;吴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间符合诊断标准的94例新生儿SIRS患儿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次加用小剂量肝素(5u/kg)皮下注射,每6h 1次,连用3d,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SIRS持续时间>3d者16例(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例(60.9%),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4%、4.2%vs34.8%、17.4%)(P<0.01或0.05);两组治疗后的PLT、CRP及D-D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使用肝素后凝血指标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有效缩短SIRS持续时间,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作者:廖志勤;杨少芬;和强;虞靖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两种方案,即加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A组)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方案(B组)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比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选择75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87.18%(P>0.0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2.11、10.95,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方案比较,加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费用多增加133.85元.结论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经济的选择.
作者:肖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尼莫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选择DPN病例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注甲钴胺注液500μg, 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2次,共2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尼莫通2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尼莫通薄膜片30 mg/次,每日3次,共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9、8、3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4、15、11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治疗后,除对照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外,两组的运动神经和感觉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尼莫通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凯东;卢惠伦;庄雪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阐述了教学质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从学生、教师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项相关对策.
作者:梁强;倪少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度法定量动态检测80例不同类型的ACS患者[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血清的CRP水平,同期检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血清的CRP水平做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AMI、UAP、SAP患者的CRP水平分别为(21.92±4.27)、(12.35±9.51)、(7.11±1.39) mg/L,以AMI组高,SAP组低,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病早期CRP水平的高低同ACS关系密切,CRP对冠心病的发生或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危险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陈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胶带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42前庭大腺脓(囊)肿患者行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结果 随访3~24个月,42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胶带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囊)肿,保留了前庭达大腺的生理功能,简单、方便,疗效好.
作者:马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并比较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5种老年病的血液流变学、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方法 比较正常人(对照组)302例、高血压病组105例、糖尿病组29例、脑梗死组151例、脑动脉硬化组63例、冠心病组149例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全血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升高,血沉降低;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全血还原粘度(10S-1、60S-1、150S-1)、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高血压病组血沉方程K值升高;冠心病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纤维蛋白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糖尿病组血糖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常见老年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张树宏;王新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跟腱附丽点重建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7例跟腱附丽点损伤患者跟腱近端采用Kessler法缝合、远端与跟骨直接缝合(Kessler跟骨直接缝合法),术后屈膝40°、足踝跖屈30°位长腿石膏夹板固定6周.结果 本组24例获随访11个月~3a,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依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其中优2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Kessler跟骨直接缝合法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跟腱附丽点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林晓蓬;朱肖奇;程小芸;陈荣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超声影像特征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低、高频超声的声像图.结果 通过典型声像图改变而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占78.9%,间接声像图改变而高度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占14.9%,无声像图改变者占6.2%.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典型声像图改变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正确率为100%,如表现为间接声像图或无特异声像图改变的,应结合临床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谢汝林;符晓云;李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学.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这一点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师们的共识.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教学体系,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对比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揭示词汇、情景交际、句篇及练习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作者:沈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滴肛治疗双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9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单行双腔管注药物入宫腔治疗者为普通组,单用宫腔镜插管通液治疗者为宫腔镜组,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滴肛治疗者为结合组(于月经干净后3~5d采用宫腔镜直视下插管,导管外接注射器,注入药物进行通液,每月1次,3个月为1疗程;中药滴肛治疗每日1次,月经期除外,每次20 min缓慢注入),观察每组各次插管通液输卵管通畅程度及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 结合组的治愈、好转、无效的例数为25、3、2例,普通组则分别为17、3、10例,宫腔镜组分别为17、10、3例,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宫腔镜组(P<0.05),普通组和宫腔镜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插管通液结合中药滴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输卵管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霍金平;汪美莲;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53例老年肺结核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1例痊愈(77.4%),7例好转(13.2%),5例死亡(9.4%).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结论 老年肺结核易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叶钧强;钟小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分析大学<音乐欣赏>课引入角色置换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与条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教学组织要服务于教学任务;以感受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和谐课堂.并指出实施角色置换法的必备条件是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及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作者:陈海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85例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脑动脉瘤行MSCTA、DSA诊断与治疗.结果 85例中MSCTA共诊断出脑动脉瘤95个,DSA诊断出脑动脉瘤96个,术后确诊为脑动脉瘤96个.MS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9.0%(95/96).43例行血管内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治疗,42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8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者术后3d因脑水肿而死亡.结论 MSC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冲云;张乃崇;蔡勇;李穗燕;钟燕洁;赵瑛喆;陈世达;林志国;黄旅辉;贺红艳;李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