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因子的研究进展

符伟玉;梁念慈

关键词:转移相关基因, 肿瘤, 综述文献
摘要: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肿瘤的侵袭、转移包括从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穿透细胞外基质、进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中游走、与靶器官黏附后向间质侵袭以及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42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雾化吸入配合吸痰)和对照组(雾化吸入)各42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拍背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治愈天数.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2、16、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 =6.185, P<0.05).观察组的治愈天数为(6.82±1.74)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4±2.62) d ( P<0.01).结论: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郭清厚;陈露;张亚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 n=25),B组( n=26),C组( n=26).A组作单纯体位引流,B组作单纯超声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作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痰液排出量、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以其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0.01);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 P<0.01).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能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姚福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2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治疗.方法:OCS患者212例,首先采用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进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2例经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脱水治疗后;肿胀逐渐消退,肢体功能恢复;9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12例中,195例恢复良好,17例出现肢体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无严重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结论:OCS患者可先以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进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切开减压,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天洪;伍秀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KX - 21 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 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 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 P<0.01),且随着Child -Pugh积分的增加, 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作者:李展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婷;谢彤;黄志清;唐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激素疗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非激素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用非激素方法治疗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TEN患者转型后给予充分补液,补充足量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非激素治疗,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6.8d.在转型为TEN前使用激素时有2例出现糖尿病,经停用激素及短期应用胰岛素,血糖很快降至正常.非激素治疗后期有3例出现感染,经按药敏调整抗生素后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采用充分输液,补足量血浆和白蛋白的非激素方法治疗TEN是可行的.

    作者:李定;陈嵘祎;张国学;黎兆军;王丹;李顺凡;樊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鼠吸入氢醌对肺外组织细胞 DNA 损伤的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吸入氢醌对肺外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室温下采用 60 L 静式有机玻璃染毒柜进行呼吸道吸入不同剂量(0.0、0.5、1.0、2.0、4.0 mg/m3)的氢醌染毒2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氢醌染毒后的小鼠肝、肾、脾、骨髓、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DNA 损伤情况,分析肺外组织 DNA 损伤与氢醌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0.5~4.0 mg/m3 氢醌吸入染毒,均可诱导小鼠 6 种组织细胞的 DNA 链断裂,核 DNA 损伤程度与氢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不同脏器细胞对氢醌的易感性不同,肝、肾、骨髓、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氢醌的遗传毒性靶细胞.

    作者:梁海荣;唐焕文;胡大林;庄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1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1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58例行手术治疗,60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90例(76.5%),恢复不良13例(10.9%),死亡15例(12.4%).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而复杂,癫痫发生率高,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叶锋;张宗平;王薇;谭鑫;何春梅;易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州市花都区2023名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秋玲;黄灿东;蒋兰茂;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巴胺在预防ICU患者异丙酚镇静后出现循环抑制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使用异丙酚镇静后循环抑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泵注多巴胺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外科ICU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 (Ⅰ组)15例,对照组 (Ⅱ组)15例.所有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由 1mg/L血浆靶浓度开始逐渐递增至Ramsay评分5分,Ⅰ组同时泵注多巴胺5 μg/(kg·min),比较两组在不同Ramsay评分时SBP、DBP、HR变化和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结果:当镇静加深至Ramsay评分3分后,Ⅱ组 DBP、SBP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至Ramsay评分4~5分时,Ⅱ组HR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Ⅱ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组( P<0.05);两组Ramsay各分值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ICU危重患者中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同时泵注多巴胺能可降低循环抑制风险.

    作者:廖锡强;程树来;卢尔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及低二氧化碳致幼鼠心室肥大及心肌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观察SD幼鼠在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及低CO2下心室肥大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SD幼鼠于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 14 d及21 d后分别测量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RV/(LV+S))、右心室/100g体重(RV/100 gBW)及左心室加室间隔/100g体重比值((LV+S)/100 gBW)和右心室组织切片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凋亡率.结果: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下各组RV/(LV+S)和RV/100 gBW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并与缺氧时间成正比;各组间(LV+S) /100 gB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14 d组、缺氧21 d组的右心室组织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比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1),且以缺氧21 d组上升更为明显.结论:常压慢性持续缺氧低CO2可致SD鼠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其严重程度与暴露时间有关.

    作者:林永文;徐小红;冯华俊;谭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给药化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护理体会,以确保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方法:对78例经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做好防治留置管术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7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管时间长达180d,短30d,平均为105d.2例因对无菌薄膜过敏,留置管处局部皮肤轻度发红,经换药及改用无菌纱布固定后症状消失.78例无导管堵塞、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对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曹晓娴;赖妙娟;柯燕霞;李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芦荟治疗对子宫内膜癌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治疗对子宫内膜癌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芦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分别为71.4%、(19.36±4.78)和25.7%、(13.35±2.93),治疗后子宫内膜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 r =0.412,0.398,0.408, P 均<0.05).结论: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祥珍;李英勇;孙显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

    目的:总结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并术后定期应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的4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8例随访12~24个月,无肿瘤复发45例(93.8%),复发3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以丝裂霉素C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悉心的护理,有助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欧丽梅;杨小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橘红珠、橘红及化橘红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目的:比较柑橘属3种中药材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提取橘红、橘红珠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挥发油含量,并与程荷凤分析化橘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1.8%和0.3%,主要成分有柠檬烯、β-香叶烯、γ-萜品烯、橙花叔醇、α-蒎烯、β-蒎烯等.橘红珠挥发油的大根香叶烯D含量较高,达到14.73%,而且分离出的组分数目较橘红和化橘红多.结论:橘红珠挥发油中的组分更丰富.

    作者:张立坚;蔡春;王秀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张解静;方林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和肿瘤声像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并与X线钼靶摄影、MRI检查作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为87.5%(272/311).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低回声的单个病灶为多占96.5%(306/311);肿块边缘不规则,轮廓模糊,呈毛刺状或蟹足征达86.8%(270/311);边界整齐,轮廓清楚,但无包膜为13.2%(41/311);肿块纵/横>1占90.4%(281/311);肿块内可见强回声斑点反射91.0%(283/311);77.5%(241/311)的患者伴有同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为96.9%(246/254)、MRI的检出率则为98.3%(56/57)均明显高于超声( P<0.01或<0.05〉.结论:虽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不及X线钼靶摄影和MRI的高,但由于高频超声具无创伤、无放射性、费用低等的特点,所以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普查方法.

    作者:陈兴;卫光宇;邓小芸;刘伟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46例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S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46例4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22例25眼(52.1%),术中角膜上皮水肿、上皮脱落21例26眼(54.2%),角膜血管翳出血10例10眼(20.8%),角膜瓣薄7例7眼(14.6%),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11例11眼(22.9%).17例17眼予糖皮质激素眼水滴眼后角膜上皮内生静止;另29例31眼行角膜上皮刮除冲洗,1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再次行上皮刮除冲洗后无再复发.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术中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薄角膜瓣和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林意玲;江海鹰;吕秋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处理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度窒息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中,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4例;臀位助产分娩18例(其中后出头困难8例),催产素加强宫缩20例.结论:早产是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重要因素,其次产科管理、接产技巧也与此病有密切关系.做好高危妊娠的围产保健,预防早产,产程各环节的合理处理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静;林石清;黎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期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5例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分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GustiloⅢ型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微创有限接触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进行分期治疗.结果:随访1~2a,15例骨折端全部骨性愈合,符合骨折愈合标准.15例中,优7例,良5例,中3例.结论:分期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能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创伤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庞健;庞瑞明;谭官峰;陈海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