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冰;唐兴荣;余尚贞
目的:了解不同护龄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方法:683名在岗护士,用抽签方式随机抽取考题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考试.结果:683名应试护士中,考试成绩合格者占88.9%.10 a以下护龄护士(特别是新毕业护士)的考试合格率明显低于10a以上护龄者.结论:年轻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吴作贤;符林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江门市新会区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江门新会区2000年1 月至2003年12月358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婴儿因素244例,占68.2%;孕产妇因素33例,占9.2%;两者皆有48例,占13.4%;原因不明33例,占9.2%.胎、婴儿因素以胎儿畸形、早产、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为主;孕产妇因素以妊娠高血压病、胎盘因素为主;两者皆有是羊水量异常并胎儿因素为主.结论: 加强产前筛查及围产期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邵冰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简单常识检查对伪装的鉴别作用.方法:根据鉴定结果把被鉴定人分为伪装组和非伪装组,在鉴定过程中对两组进行定式的简单常识检查,记录检查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鉴定界定为伪装组37例,非伪装组116例, 简单常识检查的得分分别是(4.89±4.74)和(13.12±4.0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伪装组中,模拟智力低下与模拟精神症状的得分分别为(5.31±4.45)和(5.39±4.4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伪装组的得分明显低于非伪装组,简单常识检查对鉴别伪装的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陈泽元;黄祖荣;林家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A组200例,B组100例,A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B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A组治愈150例(75%),好转38例(19%),未愈12例(6%),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75%;B组治愈49例(49%),好转37例(37%),未愈14例(14%),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4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Hc=20.141, P<0.01). 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柯宏清;李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子助行器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疗效.方法:脑血管意外后肢体瘫痪患者64例,按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1)电子助行器组(n=33),在综合护理基础上加用电子助行器治疗;(2)对照组(n=31),只作综合护理治疗,不用电子助行器.结果:电子助行器组33例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31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7例(P<0.05).结论:电子助行器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是一种无创伤、经济和方便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增强肌力及肌张力,改善肢体功能.
作者:何碧玲;刘珠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CA199,casbohydrate antigen19-9)和CA242(casbohydrate antigen 242)在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法(MEIA)检测30例大肠良性疾病及4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3种肿瘤标志物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60.3%和73.3%,3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3.6%.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测定可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并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陈恺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拟为癫痫患者进行VEEG和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并分析.结果:VEEG痫样放电率(70.8%)明显高于REEG(0%),其总异常率也明显高于REEG(83.3% vs 37.5%),差异有显著性(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脑电-临床的同步发作是癫痫诊断的可靠证据,因此合理应用VEEG监测对癫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
作者:鲁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RE)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R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5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介入生活方式干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反酸、烧心、打嗝、吞咽后胸痛和反食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 P<0.01).两组内镜检查结果,干预组治愈2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 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2.103, 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的介入对RE的疗效能起到协同的作用,可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妙萍;吴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组),于术后第3天起指导其行临床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并选择一般情况具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无指导功能锻炼的8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并比较两组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8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良、可的例数分别为48、16、24例,优良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8.984, P<0.001),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501, P<0.001).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颖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后有或无子宫异常出血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n=20)、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组(n=20)、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n=20)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各组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有VEGFmRNA扩增,VEGF表达较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及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明显增加.置Cu-IUD后子宫无异常出血组与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比较,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置环后子宫异常出血可能与放置Cu-IUD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刘小乐;杜天竹;陈衡;韩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腰腿痛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提出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8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例中,61例(74.4%)有自卑、挫折心理;54例(65.9%)有孤独感;49例(59.8%)存在焦虑反应;44例(53.7%)存在抑郁反应;45例(54.9%)敏感,猜疑心加重;39例(47.6%)依赖性增强.结论:腰腿痛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健康.
作者:曾瑞萍;尹庆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 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32例. 结果:32例中31例治愈,1例无效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疗效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
作者:曹静;许玉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教师工资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师工资统发工作的几点对策.
作者:陈利权;关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供可靠信息[1].本文通过对32例甲状腺癌进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对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旨在观察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比开腹组少[(81.5±48.5)vs(113.1±53.8)mL] (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20.5±3.8)vs(41.2±5.4)h)](P<0.01)、术后疼痛轻(VRS分级0~Ⅰ级所占比率腔镜组为89.3%,开腹组为20.0%,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廖金兰;陆桂玲;朱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我院6年来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 40型仪对309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3 091份血标本中,检出细菌239株,检出率为7.7%,其中革兰阳性菌134株,革兰阴性菌94株,真菌11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头孢呋辛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为本地区引起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占优势.药敏结果提示检出菌耐药性强且广谱耐药.
作者:吴建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作者:徐晓红;廖思海;刘锋;温赐祥;廖桂英;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流式细胞术(FCM)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肖小娜;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大剂量醛氢叶酸(CF)及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大肠癌36例采用以下方案治疗:L-OHP130 mg /m2, 静脉滴注,4 h滴完,第1天;CF 200mg /m2静脉滴注,2 h滴完, 5-Fu 0. 25 g于CF 滴完后静脉推注, 5-Fu 0 .5 g持续静脉滴注,6~8 h滴完,连续5 d.每3周重复1次,作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本组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完全缓解 3例(8.3%),部分缓解 12例(33.3%),无变化 15例(41.6%),进展 6例(16.6%),总有效率41.6%(15/36).毒副反应以神经毒性、骨髓抑制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反应.结论: L-OHP联合大剂量CF及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能为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光兴;杨志华;饶乃先;谢美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对性心理的影响及有关护理对策.方法:以35例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入院时健康宣教或单独与患者及其丈夫交谈等形式,了解其对全子宫切除术与性心理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子宫切除术后性心理产生忧虑的有27例占77.2%,抑郁的有6例占17.1%,自卑的有2例占5.7%,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有28例占80.0%.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健康指导和性知识教育,忧虑、抑郁、自卑的性心状态完全缓解25例占71.4%、基本缓解10例占28.6%,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的想法均消除.结论:手术前、后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性心理障碍和纠正对全子宫切除的错误看法,利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陈绍玲;陈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