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乐;杜天竹;陈衡;韩红星
目的:了解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后有或无子宫异常出血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n=20)、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组(n=20)、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n=20)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各组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有VEGFmRNA扩增,VEGF表达较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及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明显增加.置Cu-IUD后子宫无异常出血组与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比较,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置环后子宫异常出血可能与放置Cu-IUD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刘小乐;杜天竹;陈衡;韩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其中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缝合术68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开窗术5例,行输卵管吸引术24例.结果:95例包括流产型、破裂型、未破裂型保留输卵管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80±21)mL.2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1例予氨甲喋呤静注等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经综合治疗失败,再次在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术后1~6个月32例行输卵管通液术,通畅率为81.3%(26/32),宫内妊娠率为40.6%(13/32),重复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安全,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复孕率高,是保留输卵管功能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思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患矛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和医疗纠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急诊科住院或留观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凡是引起不满意的原因均列为护患矛盾的原因.结果:共有85个不满意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方面的因素45个占52.9%,环境因素19个占22.4%,技术因素14个占16.5%,人力资源不足7个占8.2%.结论: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是减少护患矛盾发生的关键.
作者:陈才进;谢鸿;陈淑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 >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祥珍;李英勇;黄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病变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包炎病变22例,占46.8%;心包积液16例,其中11例消失,5例减轻;8例三尖瓣返流者经治疗后消失;8例二尖瓣返流者有3例消失,3例返流减轻,2例无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1例恢复.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尿毒症2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的检出率,积极防治,早期治疗可能是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波;钟小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简单常识检查对伪装的鉴别作用.方法:根据鉴定结果把被鉴定人分为伪装组和非伪装组,在鉴定过程中对两组进行定式的简单常识检查,记录检查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鉴定界定为伪装组37例,非伪装组116例, 简单常识检查的得分分别是(4.89±4.74)和(13.12±4.0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伪装组中,模拟智力低下与模拟精神症状的得分分别为(5.31±4.45)和(5.39±4.4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伪装组的得分明显低于非伪装组,简单常识检查对鉴别伪装的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陈泽元;黄祖荣;林家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对34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取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08株,其中G-杆菌218株(占70.8%),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分别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G+球菌70株(占22.7%),以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为主,其较敏感的药物均有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真菌20株占6.5%.肺炎克雷伯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是38.9%,G+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是62.9%.结论:G-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细菌的耐药性是严重的,应加强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宇锋;谭世繁;杨伟业;曾再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江门市新会区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江门新会区2000年1 月至2003年12月358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婴儿因素244例,占68.2%;孕产妇因素33例,占9.2%;两者皆有48例,占13.4%;原因不明33例,占9.2%.胎、婴儿因素以胎儿畸形、早产、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为主;孕产妇因素以妊娠高血压病、胎盘因素为主;两者皆有是羊水量异常并胎儿因素为主.结论: 加强产前筛查及围产期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邵冰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 cm×0.5 cm~0.8 cm×1.0 cm,1例溃疡大小为0.5 cm×0.6 cm~1.0 cm×2.0 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作者:陈立军;王菊岩;吴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L-OHP)联合大剂量醛氢叶酸(CF)及5-氟脲嘧啶(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大肠癌36例采用以下方案治疗:L-OHP130 mg /m2, 静脉滴注,4 h滴完,第1天;CF 200mg /m2静脉滴注,2 h滴完, 5-Fu 0. 25 g于CF 滴完后静脉推注, 5-Fu 0 .5 g持续静脉滴注,6~8 h滴完,连续5 d.每3周重复1次,作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本组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完全缓解 3例(8.3%),部分缓解 12例(33.3%),无变化 15例(41.6%),进展 6例(16.6%),总有效率41.6%(15/36).毒副反应以神经毒性、骨髓抑制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反应.结论: L-OHP联合大剂量CF及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能为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光兴;杨志华;饶乃先;谢美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漂浮肩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漂浮肩5例与2002年2月前行保守治疗5例作比较,均随访0.5~1a.结果:5例手术治疗者均无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或障碍,而2002年前用保守治疗者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或障碍.结论:漂浮肩行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练,可避免遗留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冻结肩与肩浮动.
作者:高沃光;冯裕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亚低温输液疗法对失血性休克模型兔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正常对照组,常温组、低温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常温组、低温组动物休克后分别输常温及低温液体,低温组肛门温度降至32~34℃,维持.在休克期、复苏后12 h、1 d、2 d、3 d取外周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在上述同一时间取外周静脉血测定HLA-DR抗原作为参考值.结果:常温组、低温组实验动物失血性休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温组的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于复苏后2 d恢复到正常值,复苏后3d高于正常值;而常温组于复苏后3d才恢复到正常值.结论:亚低温输液疗法能增强失血性休克模型兔的免疫功能.
作者:梁土轩;梁玉梅;布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A组200例,B组100例,A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B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A组治愈150例(75%),好转38例(19%),未愈12例(6%),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75%;B组治愈49例(49%),好转37例(37%),未愈14例(14%),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4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Hc=20.141, P<0.01). 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柯宏清;李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作者:徐晓红;廖思海;刘锋;温赐祥;廖桂英;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简述了在INTERNET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状况,分析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的意义,根据目前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几个可能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观点和意见,与同行共同探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程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抗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配合抗肺炎衣原体,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前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抗肺炎衣原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作者:张水冰;唐兴荣;余尚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力素(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8例分成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0)两组,治疗组在普通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普通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第二疗程化疗后心肌酶的变化、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平均心率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平均心率、心电图ST段的下移的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力素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急性心脏毒性.
作者:蔡玉桂;观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72例CGN患者随机分两组:(1)西医组(n=84),以口服潘生丁、苯那普利、雷公藤多苔治疗为主.(2)中西组(n=88)在西医组治疗的方法上加服中药.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1例,显效43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6%;西医组:完全缓解12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8%.两组治疗后,Scr、BUN、24 h VPQ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本组CGN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医治疗(P<0.01).结论:对CGN的治疗,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是可以提高疗效的.
作者:肖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心电图(E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已除外原有心脏病史的390例ACVA患者,对其病情、ECG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390例ACVA患者中,发现有ECG异常者106例(33.1%),ECG异常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5%)>急性脑出血(CH)组(50.8%)>脑梗死(CI)组(12.9%),SAH组及CH组ECG异常率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VA伴ECG异常较不合并ECG异常的病死率明显增高(41.5% vs 5.6%,P<0.01);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改变.病情越重越易出现心电图异常(P<0.05~0.01).结论:临床应重视ACVA患者的ECG改变,加强心脏功能监测,加强治疗,这对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法;李小珠;苏明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提供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39例窒息新生儿和24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Vs、V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也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或0.01);RI异常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判断有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红梅;王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