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杨晓军;李小静

关键词:投药, 口服, 降血糖药/治疗应用, 药物利用/统计学和数值数据
摘要:目的:了解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我院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每日药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等逐年增长;用药频度前3名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用药金额前3名为格列吡嗪、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用药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序号比值为0.2~4. 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与就诊人数基本合理.临床口服降糖药应用中,磺脲类药物的格列齐特和双胍类药物的二甲双胍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低廉而居主导地位.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19例分析

    目的:了解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 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并均行常规及螺旋CT扫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中弥漫性病变11例,局灶性病变3例,单纯脑萎缩4例和正常1例.结论:CT可为NP 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资料.

    作者:陈东;罗泽斌;刁胜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我院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每日药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等逐年增长;用药频度前3名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用药金额前3名为格列吡嗪、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用药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序号比值为0.2~4. 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与就诊人数基本合理.临床口服降糖药应用中,磺脲类药物的格列齐特和双胍类药物的二甲双胍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低廉而居主导地位.

    作者:杨晓军;李小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临床静脉输液的体会

    通过静脉渠道补充液体和药物治疗、抢救老年患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老年患者输液时,由于年龄的增加,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减退,易发生心脏负担增加过度难以承受的情况或易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姚兵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自行调节输液滴速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患者或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在门诊输液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500例)与护理干预组(50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般护理组有85例自行调节滴速,占17.0%;护理干预组有23例自行调节滴速,占4.6%,差异具显著性(χ2=39.902, P<0.01).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加强输液管理,能较好地减少患者或家属随意调节液体滴速,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许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种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1c、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 3 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郝春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作者:徐晓红;廖思海;刘锋;温赐祥;廖桂英;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97例.其中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缝合术68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胎开窗术5例,行输卵管吸引术24例.结果:95例包括流产型、破裂型、未破裂型保留输卵管手术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80±21)mL.2例发生持续输卵管妊娠,1例予氨甲喋呤静注等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经综合治疗失败,再次在腹腔镜下切除输卵管.术后1~6个月32例行输卵管通液术,通畅率为81.3%(26/32),宫内妊娠率为40.6%(13/32),重复异位妊娠1例.结论: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安全,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复孕率高,是保留输卵管功能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思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27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 >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祥珍;李英勇;黄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鼻咽癌邻近结构受侵的CT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原发部位及其邻近结构受侵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且有邻近结构受侵32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灶侵犯鼻咽的侧壁、顶壁和后壁,其中鼻咽侧壁占59.4%(19/32),顶壁占31.2%(10/32),后壁占9.4%(3/32).以咽旁间隙受侵率高为93.7%(30/32),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颅底骨受累率为59.3%(19/32),且以斜坡骨受累发生率较高为56.3%(18/32).结论:CT能精确显示鼻咽癌邻近结构侵犯的部位、途经及范围,有助指导临床分期及制定放疗野.

    作者:苏显球;严鉴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创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mini-PCNL)联合输尿管镜碎石(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ini-PCNL联合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结果:37例47侧肾结石均成功行一期取石术,其中属一期取净结石6侧,二期取净结石24侧,三期取净结石9侧,结石总取净率83.0%(39/47);37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Mini-PCNL联合URS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具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微创治疗非肾积水型肾鹿角形结石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余新立;吴荣海;陈立新;庞健;廖勇彬;黄晓生;程洲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大肠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CA199,casbohydrate antigen19-9)和CA242(casbohydrate antigen 242)在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法(MEIA)检测30例大肠良性疾病及4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3种肿瘤标志物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60.3%和73.3%,3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3.6%.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测定可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并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陈恺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2例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供可靠信息[1].本文通过对32例甲状腺癌进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对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旨在观察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宫颈糜烂经微波治疗未愈者宫颈支原体的检测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观察宫颈支原体感染对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分析支原体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收集宫颈糜烂行微波治疗2个月后复查未愈者96例(实验组)、已愈者99例(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比较两组妇女支原体检出的阳性率;并对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罗红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实验组支原体阳性者67例(69.8%),对照组支原体阳性者2例(2.0%), 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原体阳性患者的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罗红霉素92.5%,强力霉素56.1%,阿奇霉素50.3%,氧氟沙星35.8%.结论:宫颈糜烂并宫颈支原体感染可影响其微波治疗效果;宫颈糜烂患者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以罗红霉素为敏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

    作者:陈韵微;何洁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逆行手术切除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7 d内每日以1%荧光素钠角膜上皮染色检查,观察上皮全部愈合时间;随访10~12个月,平均10.7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角膜创面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为4.6 d,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可以促进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和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叶亲颖;黄燕;黄晓燕;王班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组),于术后第3天起指导其行临床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并选择一般情况具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无指导功能锻炼的8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并比较两组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8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良、可的例数分别为48、16、24例,优良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8.984, P<0.001),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501, P<0.001).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颖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流式细胞术(FCM)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肖小娜;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服用雷尼替丁,幽门螺杆菌(HP)阳性则加用阿莫西林;治疗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胃痛宁汤.比较两组治疗1周和7~8周后症状改善情况及HP的转阴率.结果:经1周治疗后, 治疗组的腹痛减轻及泛吐清水改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经7~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溃疡愈合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2%(14/34),差异有显著性(χ2=16.021,P<0.01).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72.5%(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16/33),差异有显著性(χ2=4.41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χ2=11.211,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夏欣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亚低温输液疗法对失血性休克模型兔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低温输液疗法对失血性休克模型兔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正常对照组,常温组、低温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常温组、低温组动物休克后分别输常温及低温液体,低温组肛门温度降至32~34℃,维持.在休克期、复苏后12 h、1 d、2 d、3 d取外周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在上述同一时间取外周静脉血测定HLA-DR抗原作为参考值.结果:常温组、低温组实验动物失血性休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温组的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于复苏后2 d恢复到正常值,复苏后3d高于正常值;而常温组于复苏后3d才恢复到正常值.结论:亚低温输液疗法能增强失血性休克模型兔的免疫功能.

    作者:梁土轩;梁玉梅;布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校教师工资统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教师工资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师工资统发工作的几点对策.

    作者:陈利权;关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视频脑电图检查在诊断癫痫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拟为癫痫患者进行VEEG和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并分析.结果:VEEG痫样放电率(70.8%)明显高于REEG(0%),其总异常率也明显高于REEG(83.3% vs 37.5%),差异有显著性(P<0.01);睡眠期痫样放电多于清醒期.结论:脑电-临床的同步发作是癫痫诊断的可靠证据,因此合理应用VEEG监测对癫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

    作者:鲁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