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亲颖;黄燕;黄晓燕;王班伟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患矛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和医疗纠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急诊科住院或留观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凡是引起不满意的原因均列为护患矛盾的原因.结果:共有85个不满意项目,包括服务态度方面的因素45个占52.9%,环境因素19个占22.4%,技术因素14个占16.5%,人力资源不足7个占8.2%.结论: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是减少护患矛盾发生的关键.
作者:陈才进;谢鸿;陈淑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UU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病例组)与10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作UU培养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UU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4.7%;对照组UU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治愈100例(78.1%),显效19例(14.8%),无效9例(7.1%),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检出念珠菌及UU感染者全部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UU感染关系密切, UU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 h与空腹、餐后2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 h 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间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余岸松;陈洁霞;赖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62例危重患儿(其中SIRS 36例,非SIRS 26例)及20例健康体检儿的血清TNF-α水平并相互比较,同时比较SIRS组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与未发生MODS患儿之间血清TNF-α的差异.结果:(1)SIRS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TNF-α水平随符合SIRS诊断标准数目的增多而增高;(2)MODS组患儿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结论:TNF-α是SIRS的重要炎性介质,检测TNF-α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是一种有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袁慧珍;周子权;邝玉子;郭德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阿希米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取208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8例采用单纯微波治疗,治疗组110例则于微波治疗后加用阿希米(纳米银)片阴道给药,每天1片,均6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阴道流血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阴道排液量减少、阴道流血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创面愈合快、阴道内感染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阿希米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佳,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宜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CT、MRI、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PE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PE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90.0%,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型、ST段压低或抬高、右胸导联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电轴右偏等;治疗后以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心电图在PE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是许多特征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的特点则对PE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董静;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1c、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 3 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郝春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 cm×0.5 cm~0.8 cm×1.0 cm,1例溃疡大小为0.5 cm×0.6 cm~1.0 cm×2.0 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作者:陈立军;王菊岩;吴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伤口愈合不良中,轻度18例(51.4%),中度12例(34.3%),重度5例(14.3%),采用频谱仪照射或切口缝线、清创、引流、缝合等不同处理方法均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术,可降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邱文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祛风法为主内外兼治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3)予健脾补肾祛风法治疗,对照组(n=45)予芬必得及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程度及个数、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15 m步行时间以及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C3)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好转的例数为5、16、2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则分别为1、9、2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1),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15m步行时间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C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其中ESR、RF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ESR、RF、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CRP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健脾补肾祛风法内、外兼治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余毅;陈杭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在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或异种皮修复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48例.结果:48例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中46例存活,除1例因坏死组织未彻底切除致微粒皮成活率差外,余45例微粒皮成活及覆盖创面比均在95%以上.随访1.5~2 a,愈合的创面平整、光滑、瘢痕增生较轻、有弹性.结论: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效果良好.
作者:王伟琴;黄宇伦;程怀正;刘潮波;陈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A组200例,B组100例,A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B组采用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A组治愈150例(75%),好转38例(19%),未愈12例(6%),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75%;B组治愈49例(49%),好转37例(37%),未愈14例(14%),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4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Hc=20.141, P<0.01). 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柯宏清;李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8例(51.4%),中残4例(11.4%),重残3例(8.6%),死亡10例,致残率为20.0%,死亡率28.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曾昭明;邵强;吴波;吴分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 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细胞周期.结果:MTT法显示Dp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FCM检测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肖佐环;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作者:徐晓红;廖思海;刘锋;温赐祥;廖桂英;杨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我院6年来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 40型仪对309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3 091份血标本中,检出细菌239株,检出率为7.7%,其中革兰阳性菌134株,革兰阴性菌94株,真菌11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头孢呋辛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为本地区引起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占优势.药敏结果提示检出菌耐药性强且广谱耐药.
作者:吴建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天然药物丹参酮Ⅱ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流式细胞术(FCM)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肖小娜;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后有或无子宫异常出血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n=20)、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组(n=20)、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n=20)子宫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各组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置Cu-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组有VEGFmRNA扩增,VEGF表达较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及置Cu-IUD无子宫异常出血明显增加.置Cu-IUD后子宫无异常出血组与未置Cu-IUD月经周期正常组比较,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置环后子宫异常出血可能与放置Cu-IUD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刘小乐;杜天竹;陈衡;韩红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比开腹组少[(81.5±48.5)vs(113.1±53.8)mL] (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20.5±3.8)vs(41.2±5.4)h)](P<0.01)、术后疼痛轻(VRS分级0~Ⅰ级所占比率腔镜组为89.3%,开腹组为20.0%,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廖金兰;陆桂玲;朱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提供可靠信息[1].本文通过对32例甲状腺癌进行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对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旨在观察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