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状况分析

叶丽萍

关键词:念珠菌, 解脲脲原体, 阴道炎
摘要:目的: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解脲脲原体(UU)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了解UU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病例组)与10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作UU培养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UU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4.7%;对照组UU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治愈100例(78.1%),显效19例(14.8%),无效9例(7.1%),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检出念珠菌及UU感染者全部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UU感染关系密切, UU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72例CGN患者随机分两组:(1)西医组(n=84),以口服潘生丁、苯那普利、雷公藤多苔治疗为主.(2)中西组(n=88)在西医组治疗的方法上加服中药.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1例,显效43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6%;西医组:完全缓解12例,显效28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8%.两组治疗后,Scr、BUN、24 h VPQ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本组CGN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医治疗(P<0.01).结论:对CGN的治疗,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是可以提高疗效的.

    作者:肖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2001~2003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我院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每日药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3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等逐年增长;用药频度前3名为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用药金额前3名为格列吡嗪、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用药金额序号与用药人次序号比值为0.2~4. 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与就诊人数基本合理.临床口服降糖药应用中,磺脲类药物的格列齐特和双胍类药物的二甲双胍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低廉而居主导地位.

    作者:杨晓军;李小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漂浮肩10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漂浮肩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漂浮肩5例与2002年2月前行保守治疗5例作比较,均随访0.5~1a.结果:5例手术治疗者均无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或障碍,而2002年前用保守治疗者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或障碍.结论:漂浮肩行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和早期积极功能锻练,可避免遗留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冻结肩与肩浮动.

    作者:高沃光;冯裕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自行调节输液滴速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患者或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在门诊输液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500例)与护理干预组(50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般护理组有85例自行调节滴速,占17.0%;护理干预组有23例自行调节滴速,占4.6%,差异具显著性(χ2=39.902, P<0.01).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加强输液管理,能较好地减少患者或家属随意调节液体滴速,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许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41例体会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下肢股骨干、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采用彻底清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合并腓骨骨折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骨折延迟愈合, 术后4月复查X线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折线仍明显;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坏死,经皮瓣转移修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谢章家;谢壮;王巧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27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 >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祥珍;李英勇;黄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干扰素-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一氧化氮(NO)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另设32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肝硬化各级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功能越差其值升高越明显(P<0.01);有腹水组的TNF-α、IL-6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时TNF-α、IL-6过度分泌和NO合成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

    作者:曾宏;温帆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PCOS诊断标准126例患者,共计303个治疗周期,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146个治疗周期,采用针刺治疗促排卵;对照组60例157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83.2%、70.5% (P<0.05);妊娠率分别为60.6%、31.7% (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周期发生率分别为22.9%、4.8% (P<0.01).两组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针刺促排卵治疗PCOS是一种自然疗法,经济、简便, LUF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妊娠率.

    作者:杨越红;洪建云;魏达友;陈雪梅;林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校教师工资统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教师工资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师工资统发工作的几点对策.

    作者:陈利权;关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方案中应用力素对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力素(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8例分成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0)两组,治疗组在普通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普通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第二疗程化疗后心肌酶的变化、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平均心率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平均心率、心电图ST段的下移的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力素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急性心脏毒性.

    作者:蔡玉桂;观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肺炎衣原体治疗脑梗死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配合抗肺炎衣原体,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前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抗肺炎衣原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作者:张水冰;唐兴荣;余尚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锻炼组),于术后第3天起指导其行临床下肢肌肉锻炼、床上腰背肌锻炼及床边腰肌锻炼;并选择一般情况具可比性的同期术后无指导功能锻炼的8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并比较两组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锻炼组功能评定优80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良、可的例数分别为48、16、24例,优良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8.984, P<0.001),锻炼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501, P<0.001).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陈颖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76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76例脑瘫患儿采用按摩推拿手法结合引导式教育和静脉滴注射施普善治疗.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4例(5.3%)进入正常化,显效28例(36.8%),有效37例(48.7%),无效7例(9.21%).以1岁内开始康复治疗的效果好,1~3岁内接受治疗者次之,7岁以上效果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及驰缓型的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5.7%、89.5%、87.5%,共济失调型的效果差(有效率为33.3%).结论:脑瘫患儿如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功能大多数能改善,后遗症减轻.

    作者:吴秀清;李兰;陈楚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逆行手术切除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7 d内每日以1%荧光素钠角膜上皮染色检查,观察上皮全部愈合时间;随访10~12个月,平均10.7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角膜创面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为4.6 d,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可以促进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和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叶亲颖;黄燕;黄晓燕;王班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比开腹组少[(81.5±48.5)vs(113.1±53.8)mL] (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20.5±3.8)vs(41.2±5.4)h)](P<0.01)、术后疼痛轻(VRS分级0~Ⅰ级所占比率腔镜组为89.3%,开腹组为20.0%,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廖金兰;陆桂玲;朱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囊袋张力环应用于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囊袋张力环应用于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晶状体脱位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辅助应用囊袋内张力环的白内障患者共23例(23眼)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术前的护理干预,均能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且经术后、出院护理,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随访0.5~3 a,23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4例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4例加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良好.结论:23例经过术前护理的关键是重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以缓解受档者的心理压力,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的术后恢复创造条件.

    作者:陈莲;方林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种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1c、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 3 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郝春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 091份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6年来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 40型仪对309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3 091份血标本中,检出细菌239株,检出率为7.7%,其中革兰阳性菌134株,革兰阴性菌94株,真菌11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头孢呋辛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为本地区引起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占优势.药敏结果提示检出菌耐药性强且广谱耐药.

    作者:吴建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6例

    目的: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以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36例腺性膀胱炎.结果:36例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24例治愈(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治愈率66.7%;9例显效(症状缓解),显效率25.0%.治愈和显效总数为33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卡舒宁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效果确切.

    作者:李碧君;钟世强;单炽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19例分析

    目的:了解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 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并均行常规及螺旋CT扫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中弥漫性病变11例,局灶性病变3例,单纯脑萎缩4例和正常1例.结论:CT可为NP 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在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资料.

    作者:陈东;罗泽斌;刁胜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